作者:張瑜芹
很多人都知道手術前要空腹,進階一點的還會知道要暫停血糖藥、抗凝血藥。但是之前就有患者,辦好住院準備要手術了,卻發現光療指甲沒有卸,只好出院去處理掉再回來。
作者:張瑜芹
「醫師,懷孕期間可以喝茶嗎?」相信這也是許多媽媽們擔心的事,怕咖啡因攝取過量、擔心沒辦法和長輩交代。懷孕期間要注意的事情真的很多,如果連一杯茶的小確幸都被剝奪,那也太悲情了吧!
作者:曾翌捷
美國心臟協會曾發表聲明,呼籲罹患上述妊娠併發症的產婦,需多注意未來心血管疾病(包含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周邊血管疾病、及心臟衰竭)的發生。近日,發表在2022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年會的研究也顯示,患有妊娠高血壓疾患的女性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不管在孕期或產後,媽咪們都要多注意血壓的變化。
作者:尹長生
英雄、明星、總裁、網紅、美女.…..都是人人嚮往也是羡慕的對象,但不少時候羡慕之後就是嫉妒,嫉妒之後就是討厭,仇恨,及破壞!嫉妒是人類生存競爭演化下永遠不消失的結果之一!
作者:許書華
最近經常聽到「免疫債」,那是什麼呢?原來是這幾年感染流感的案例大幅下降,大多數人身上都沒有因為自然感染而產生的對抗流感的抗體,如果大家打流感疫苗的意願也低落,在多數人都沒有對抗流感抗體的情況下,就可能要面對免疫債的發生。
作者:李俊逸
只要是進行試管療程、凍卵和捐卵,都一定會經歷取卵手術,而取卵手術過後有可能會有些不適症狀,馬上來了解會有什麼症狀,此外,更重要的是,取卵後應該怎麼吃以及如何保養身體呢?
作者:陳韵臻醫師
台灣近視有三項特點,發生早、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率高。近視產生併發的機率,會隨著度數增加愈多機會愈大。併發症包含白內障、 青光眼、 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甚至導致失明。
作者:醫生漫畫家阿毛
中秋節月圓人團圓,不管是別人送的或是自己家裡買的,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酸甜多汁的柚子,但要注意有些藥物不可以和柚子類同時食用。此外,阿毛醫師也列出了其餘3種常見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幫助大家規避。
作者:尹長生
近年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很多人沒有進行常規的身體檢查,甚至不少人有點症狀也不去就醫,未來可能將會有一波超額死亡者。其中,女性不可輕忽的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卵巢癌」,其致死率與死亡人數都是婦科癌症的首位。因此尹長生醫師提醒若符合早期症狀且存在1個月以上,要盡快就醫詳細檢查。
作者:湯國廷
有些家長誤認為打疫苗會降低小孩的免疫力,事實上,接種疫苗,乃是藉著將整個或部分的細菌或病毒或其產物,把有害的部分除去,只留下有用的部分製成疫苗,刺激接種者的免疫系統,使接種者自己能產生危險性低卻類似自染感染的免疫反應,也就是產生保護力(主動免疫)。 不可否認的,預防重於治療。尤其對於傳染病,注射疫苗是抵抗傳染病最好的方法。
作者:湯國廷
小孩並非大人的縮影,18歲前的兒童與青少年,發病症狀與治療方式與大人有所差異,而且許多疾病是只有小孩才會得。只有兒科專科醫師才是經過足夠的兒科三年專業札實訓練。相較於其他科,兒科醫師對於小兒疾病全身性的評估更勝一籌。
作者:湯國廷
根據研究,學齡前(小學前)肥胖的孩童,其中26~41%長大後仍然肥胖;學齡時期肥胖兒童,42~63%會轉為成年肥胖;肥胖青少年晉升為肥胖成人的比例則高達三分之二。
關鍵字: 肥胖 、 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 、 BMI
作者:湯國廷
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是跌跌撞撞到大。從4到6個月大開始,可能第一次知道寶寶會翻身是發現他已經在床底下;7到9個月大會坐時,父母以為寶寶可以坐得穩,一不留意他就往旁或後傾倒;1歲剛會走路,搖搖晃晃,一不小心,不是往前就是往後撲倒;更不用說,2歲時爬上爬下,不知天高地厚,沒有懼高症,很容易從椅子或沙發上摔下來。
作者:湯國廷
在營養衛教門診當中,父母關心的不外乎寶寶吃得太少、體重增加得不如預期、偏挑食會不會造成營養不均衡等。所以,只要寶寶肯吃,父母不惜用盡各種方法,不管來軟的或是來硬的,甚至仿效老萊子娛親(只是這回對象是自己寶寶)。但有些方法可能第一次有效,久了就失效,甚至造成反效果,看到飯端出來就跑給父母追或緊閉雙唇。
作者:湯國廷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過敏的寶寶越來越多,根據統計,若父母雙方沒有過敏,生下的寶寶中有5~15%會有過敏體質;若父母有一方有過敏體質,生下來的寶寶則有20~40%機率會有過敏體質;若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生下的寶寶過敏的機會則大增到40~80%。
作者:湯國廷
小孩三不五時喊一下肚子痛,也不知道是孩子是真痛還是假痛?不理它,似乎腹痛自己會消失,但有時也可嚴重到無法上學,或上班當中接到幼兒園來的緊急電話要求就醫,等真正帶小孩到醫院時,他又說不痛了。久而久之,腹痛好像是「狼來了」故事中的主角,雖然前幾次醫師都說目前沒問題,但許多父母又怕因為疏忽大意而延誤病情,搞得一個頭兩個大。
作者:湯國廷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常伴隨著極度癢感症狀的皮膚疾病。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原因有遺傳、環境、表皮障蔽功能障礙和免疫功能失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角質層因為fillaggrin(一種存在於人體表皮中的蛋白質)缺陷、神經醯胺(ceremide)降低,導致皮膚的表皮障蔽功能缺損、保水能力差、表皮上的細菌過度增生,讓過敏原易滲透而引起過敏發炎反應,皮膚因而產生乾癢的現象。而因為癢而搔抓,往往會刺激破壞皮膚,使得問題更加嚴重,造成惡性循環。
作者:湯國廷
血管瘤的成因是因為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但為什麼會增生則原因不明。在小兒血管瘤中,最常見的是嬰兒型血管瘤,俗稱草莓狀血管瘤。
關鍵字: 血管瘤 、 乙型腎上腺素接受器阻斷劑 、 血管 、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