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小暑濕熱容易出現的4大問題,1茶飲3穴位,助小暑保養健脾胃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俗語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了此時氣溫節節攀升的特點,還說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表示這個時節又濕又熱,彷彿置身蒸籠般的感受。
小暑濕熱容易出現的4大問題,1茶飲3穴位,助小暑保養健脾胃

 

暑濕夾雜出現的4大問題

「暑」代表炎熱,而「小暑」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但尚未到最熱的時候(最熱為「大暑」)。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日照時間較長,導致氣溫高、濕氣重,容易形成「暑濕夾雜」的氣候特徵。

中醫認為,小暑對應人體的「心」與「脾」,因為夏天的陽氣旺盛,心火容易亢盛,再加上濕氣重亦會影響脾胃功能,時常使人出現疲倦、食慾不振、煩躁等問題,因此養生重點在於 「清熱解暑、 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如上所言,小暑這個節氣的時候,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影響人體氣血運行,會有以下這些常見的不適:

1.暑熱傷津

俗稱的「火氣大」,流汗過多容易導致口乾舌燥、頭暈、疲倦,甚至中暑。

2.濕困脾胃

濕氣重影響腸胃道消化功能,容易腹脹、食慾差、大便黏滯。而且氣溫炎熱,時常不小心食用太多生冷食物,讓濕氣跑入脾胃,使症狀更加嚴重。

3.心火旺盛

夏天對應的臟腑為「心」,易有心煩、失眠、嘴破等症狀。

4.皮膚問題

濕熱環境易引發濕疹、汗疹或皮膚搔癢,這也常是因為濕熱鬱積於肌表而致。

 

飲食助健脾袪濕 

小暑的調養應要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過食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可以多吃綠豆、冬瓜、苦瓜、蓮藕等清熱解暑之品和薏仁、紅豆、山藥等健脾祛濕的食材,和可以養心安神的百合、蓮子。

►山楂茯苓茶

由於夏天氣溫炎熱,容易流失過多水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飲用「山楂茯苓茶」來消暑袪濕。

  • 藥材:山楂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

  • 製作方式:將山楂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以500cc的熱水沖泡,然後去渣,稍涼後即可飲用,找回身體的輕盈感。

 

穴道按摩清心火、健脾胃

此外,也可多加進行穴道按摩來調節氣血,還可以幫助清心火、健脾胃:

內關穴

  • 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三橫指(2寸)的兩筋之間。

  • 此穴安神助眠,可緩解心悸、失眠、暈眩。

足三里穴

  • 膝蓋外側凹陷處(犢鼻穴)往下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

  • 此穴健脾祛濕,可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合谷穴

  • 虎口處,第一、二掌骨間凹陷處。

  • 此穴清熱解表,可緩解頭痛、中暑的各種不適。

 

小暑養生圖

 

小暑也代表著正式進入三伏天的「初伏」,是陽氣最旺的時間,中醫時常提及「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概念,對於陽虛和過敏體質,我們會選擇在最熱的日子也就是陽氣旺盛之時,利用辛溫的藥餅敷貼在對應的穴位上,使人體得陽氣充足,強化免疫力,無論小孩或成人都是調整體質的最佳時機喔。

 

撰文/陳佳伶醫師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Photo-Ac

 

陳佳伶醫師

現職

  •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

學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 台中慈濟醫院西醫部

  • 高雄長庚中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