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口服耐受性
嬰兒時期,由於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例如消化液分泌不足、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A少(無法中和外來的抗原)、胃腸道黏膜的通透性較高,以上的種種因素造成外來的過敏原很容易透過腸黏膜進入人體,誘發過敏體質產生過敏反應。
母奶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但如果因特殊狀況無法純餵母奶(也就是必須混合或改用配方奶),對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而言,使用部分或完全水解配方是另一種選擇。所持的理論就是以在嬰兒期口服耐受性的特性,以緩和訓練身體產生對過敏原的耐受性來取代完全避免牛奶蛋白過敏原。而這個想法,慢慢地也影響了副食品的給予的時機。
副食品觀念的演變
在1920之前,固體食物很少在1歲之前給予,到了1930年代,6個月大時給予固體食物被認為是適當時機,但有很多兒科醫師建議在4到6個月大時就給予果泥或蔬菜泥。在1980年代,因為過敏疾病快速的增加,副食品與過敏發生關係的討論不曾間斷,當時建議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應該在7個月大時才給予副食品、那些容易過敏的副食品應該延後給予,如2歲才給雞蛋、3歲才給花生和魚。
4~6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
然而近來的研究發現,延後副食品或易過敏食物給予不但不能降低過敏疾病的發生,甚至可能還增加過敏疾病發生的機率,所以在2008年歐洲小兒科醫學會建議:不管是否為有過敏風險的寶寶,副食品的給予不應該早於17週大,但也不能晚於26週大。他們也強調,並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避免或延後給予高過敏食物如魚、花生、蛋可以降低過敏的風險。當然,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同意這樣的論點。台灣兒科醫學會在2016年的修正版中也建議,可以在4到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提早給予更能降低過敏機率!
近來的研究甚至發現,早點給予比晚點給過敏食物更能有效降低食物過敏發生的機率。所以國外的嬰兒有些在4個月大後已經開始吃肉、蛋、魚。相對而言,台灣的家長似乎停留在較早的思維。雖然衛生福利部的網站或兒童健康手冊的副食品衛教室事項,建議魚肉蛋奶在7到9個月大時給予,但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跟隨國外的研究報告做些飲食建議調整。
給予多樣化副食品,不論過敏與否
總之,1歲之前的副食品,即使是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沒有什麼食物是不能吃的(除了鮮奶和蜂蜜),請盡量給予多樣化的食物,除了可以避免日後寶寶挑食,目前的研究顯示尚可降低過敏的風險,而食材的先後選擇順序也非一定是非過敏食物先、過敏食物後。當然每個寶寶食用副食品後的反應不同,若懷疑產生過敏症狀,請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停用此類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