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寶寶的包皮,究竟要不要割?

健兒門診時,常被家長問到男寶寶的包皮會不會過長,需不需要割包皮?原因是出生之後包皮還不能往後推,緊緊地包住龜頭,以至於龜頭無法部分或完全外露。
寶寶的包皮,究竟要不要割?

生理性vs病理性包莖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擔心的情形叫做包莖。包莖有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包莖,寶寶的包皮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是緊緊的粘著龜頭,直到懷孕末期時開始進行脫屑作用才會逐漸分離,但大部分的男嬰在出生時仍有包莖的現象,只有4%包皮可以完全後推看到龜頭。然而,隨著陰莖的變長和生理性的勃起,幫助了包皮與龜頭分離,據統計,包莖的情形,3歲時只剩下50%的寶寶還有,5歲只有5~10%的寶寶還有,而青春期只剩下1%。

 

換句話說,包莖現象通常會隨年齡長大而消失,而且大部份有包莖的兒童是沒有其他症狀的。另一種包莖為病理性包莖,也就是包皮不能往後推的原因是因為包皮結疤(譬如因為反覆的感染或發炎造成包皮纖維化)。

 

嬰幼兒包莖的治療

若不是基於某些宗教的理由,其實對於嬰幼兒的包莖,目前並無充分的理由執行常規性割包皮手術。對於較大兒童若尚有包莖現象,也應該先嘗試用含類固醇藥膏局部塗抹一天兩次、4到8週,再配合包皮漸近式溫和的後推,來加速包皮與龜頭的分離,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

 

正確清潔,降低包皮發炎機率

既然包莖在嬰幼兒時期多屬正常生理現象,那麼要怎樣清潔寶寶的包皮降低發炎的機會呢?在新生兒和嬰兒階段,洗澡時包皮就跟身體其他部位一般清潔就行,用清水也可以使用沒有刺激性的肥皂來清潔皮膚。在每次換尿布或洗澡時可以溫柔的後推包皮,如果包皮已經可以開始後推,清洗完畢之後記得包持乾燥和推回原來的位置。千萬不要硬推包皮造成流血。

 

在包皮和龜頭分離的過程中,因為進行脫屑作用,所以脫落的表皮、表皮的油脂分泌等會聚集龜頭與包皮之間的皮層隙內,形成所謂的白白的包皮垢,包皮垢本身不會造成問題,等包皮能完全自然翻開時,它也就出來了。這種包皮垢常見於學步兒或學齡前兒童,父母常以為長了不好東西而就診。別緊張!

 

包莖寶寶的進一步處理與檢查

至於對於包莖的寶寶何時需要進一步處理或檢查呢?當寶寶尿尿時出現不是一直線而是一滴滴、或散開;當寶寶的尿流速不夠有力;當寶寶尿尿時包皮出現一團膨出,而要用人工方式才能將尿從那團中擠出;寶寶尿尿時出現不舒服表情;包皮出現反覆的紅腫或感染;經常性的泌尿道感染。

 

所以囉,親愛的家長,不要一天到晚想著給兒子割包皮,好好的清潔包皮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