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母抓狂的嬰兒啼哭
曾有學者研究,健康的嬰兒,在很早的階段開始,一天平均要哭泣20分鐘到3.5小時之久。哭泣的次數和時間在2到3個月大時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儘管新手父母藉由網路都知道嬰兒大部分的哭泣都是正常,但是一旦用盡各種方法,每天半夜還是只有自己家的嬰兒在啼哭時,我相信新手父母一定會有為什麼「眾人皆睡我獨醒」的無奈感。
與「嬰兒腸絞痛」有關?
在門診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通常問我的第一句話是「這是不是嬰兒腸絞痛?」彷彿只要答案是嬰兒腸絞痛,一切苦惱都會解決。什麼是「嬰兒腸絞痛」?根據定義,5個月大前的嬰兒,若發生每天至少3個小時,每周至少3天,至少持續一周以上不明原因哭鬧、暴躁、或經常嚎哭,臨床上就可推測是「嬰兒腸絞痛」。這種嬰兒啼哭,好像鬧鐘,通常發生在傍晚和半夜,也就是嬰兒白天是天使,乖乖睡覺喝奶,但半夜是惡魔,怎麼哄都不行,只有等他自己停。會造成腸絞痛的原因不明,推測是許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這些原因來自於腸胃道、生理發展、及心理層面。
腸胃道的問題包括錯誤的餵奶方式(量太多、量太少、姿勢不對、奶瓶選擇不對)、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道未成熟、腸子蠕動過快和腸道菌種改變;生理發展的問題包括腸道系統的神經控制不成熟、血清素高和母親煙癮;心理層面包括父母的氣質、嬰兒對環境的刺激過度敏反應和家庭氣氛(壓力、焦慮)。
注意!啼哭是否伴隨著其他症狀
其實,是不是腸絞痛,不是兒科醫師最在意的事情,兒科醫師在意的是啼哭是否伴隨著其他症狀:經常發生食物逆流、嘔吐、及咳嗽;喝奶到一半時,特殊的背向後仰動作;具有異位性體質之家族史;具有異位性體質之呼吸系統或皮膚症狀;腸胃出血;發育遲緩;腹脹伴隨腸道/腹膜腔積氣﹝有無尿布疹﹞。如果有以上症狀,就不是單純的等和觀察就可以解決,兒科醫師必須考慮胃食道逆流疾病、牛奶蛋白過敏、乳糖酶活性過低、或其他腸胃道疾病。
試著先滿足寶寶的需求
當然,絕大多數啼哭的狀況只要滿足嬰兒的需求就會改善,也就是注意奶量是否適中、衣服是否太多或過少、尿布是否濕了、體溫正常嗎?是否只是累了想睡要哄要抱。而如果這些都注意了,您的寶貝還在哭,您可以以溫熱毛巾熱敷寶寶的腹部;也可以坐著,讓寶寶趴在大人的手上或大腿上,輕輕按摩寶寶的腹部和背部安撫;要不然,與寶寶說說話、輕拍、乘坐嬰兒搖椅或安全座椅、給予奶嘴、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觀賞會動的有趣東西、包裹毛毯等方式。如果還是沒法解決,要想想是否自己的情緒或互動影響到寶寶。懷疑寶寶的啼哭與飲食有關,哺餵母乳的寶寶,可以讓母親暫停疑似過敏的飲食,如牛奶或堅果,並觀察寶寶症狀是否獲得改善,如果症狀與此無關,再恢復母親原本的飲食;至於哺餵配方奶的寶寶,可以詢問小兒胃腸科醫師,是否需要更換別種配方。
很可惜,目前並無直接針對嬰幼兒腸絞痛的有效藥物,大多數醫師可能會嘗試益生菌、消脹氣藥、或針對某些特殊狀況給予特殊的藥物,但不見得一定有效。儘管如此,若您的醫師告訴嬰兒啼哭的原因是腸絞痛,您和另外一半應該商量將夜晚分成上下半場,輪流照顧,才不會累死自己,同時與醫師配合,定期回診,確保嬰兒啼哭沒有其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