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在現代醫學的領域中,基因檢測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你可能聽過朋友或家人提到這項技術,但是否真正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醫療上的應用呢?本文將帶您深入探索基因檢測的世界,尤其是在癌症預防和風險評估方面的應用。無論您是一名關心自身健康的讀者,還是對基因科學感到好奇的人,我們將簡單易懂地解釋這一複雜主題,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遺傳風險,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采取積極的措施,讓癌症遠離您。現在,讓我們一起揭開基因的神秘面紗,探索家族癌症遺傳基因的秘密。
作者:馬光醫療網
每逢九月,涼意初來乍到,除了提醒自己加添衣物,維持體外的保暖,體內更要努力補充能量。而剛好的螃蟹產季,就是許多老饕食客引頸期盼,食指大動補充體力的大好時節。
作者:曾郁文
憋尿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對身體都不好,不僅可能造成尿道感染,甚至更進一步傷害到腎臟,特別是對於女性更是常見。星幸福美學診所院長曾郁文醫師提醒,不論再忙都應記得上廁所,以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作者:阿包醫生
訓練寶包睡過夜不簡單,每個孩子的狀況也不盡相同,以小包哥哥來說,大約 3 個月大時就能睡過夜,但卻在 1~2.5 歲期間出現夜驚、夜啼的狀況;小喵則是在 1 歲左右漸漸能睡超過 7 小時。不過,兩個孩子的訓練方式大致相同。
作者:馬光醫療網
即便炎炎夏日已經來到尾聲,但剛從休眠中醒來秋老虎使得南台灣的炎熱氣候依舊持續,人手一杯冰涼的手搖飲似乎成為南台灣民眾的日常,這樣的生活方式無形中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卻因為「身在此山中」而不自知。
作者:馬光醫療網
「白露」是秋天第三個節氣,約在國曆 9 月 7 日~ 9 月 9 日左右。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說明自此節氣開始,天氣逐漸轉涼,清晨露水會凝結成一顆顆晶瑩透白的小水珠,所以稱作白露。
作者:郭安妮
1 名年約 37 歲的婦女長期飽受反覆尿道膀胱炎之苦,不但血尿、小解時會痛,腸子也經常性脹氣,不論注射抗生素或吃藥都無解。日前因高燒住院,醫院為她抽血檢查時發現白血球數超標,血液裡滿佈細菌,同時檢查出她子宮裡長有 7、8 顆大小不一的肌瘤,其中 1 顆大約 8 公分大,向外壓迫到膀胱和尿道,造成頻尿、排尿困難;另 1 顆壓迫到腸子,造成腹脹不舒服,因此立即為她安排手術切除肌瘤,才終於根除了這位婦女的長期之痛。
作者:尤稚凱
一名中年女性長期左臉麻痛,不但影響食慾、說話也口齒不清,並伴隨肩頸疼痛與頭痛,卻一直被當成三叉神經痛來治療,也未見任何成效。直至求診於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才被確診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且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耳大神經的源頭,於是產生左臉麻痛。為了同時解除神經壓迫並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尤醫師選擇施予增生療法,兩次治療後惱人的症狀終於消失。
作者:阿包醫生
寶包愛吸手或奶嘴嗎?回想起 11 年前小肉包剛出生時,琦琦花許多時間親餵母乳,讓他無法接受奶嘴的安撫,既使奶嘴換了各式形狀與口味也不買單,但隨著長大他逐漸喜歡吃手,而且是吃到「愛不釋手」的程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
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學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台北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國際兒童營養及傳染疾病諮詢中心專家、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純青嬰幼兒營養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衛生署及醫策會醫院評鑑委員
作者:黃碧桃
剖腹生產是救命手術,但因病人的要求及其他特殊的原因,使剖腹產有增加趨勢,如此不僅影響母親的健康,對所生子女的健康可能也有影響,包括對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肥胖、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病,甚至免疫缺乏症的罹病率,均可能增加。
作者:黃碧桃
乙醯胺酚(Paracetamol)是很常用的止痛、退燒及抗發炎藥物,以往認為在兒童、成人甚至懷孕的婦女,是安全的藥物。在胎兒期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動脈導管是血流循環必要的血管,出生後,動脈導管會在數天內自然閉合。而在早產兒或合併其他畸型或疾病時,動脈導管無法自然閉合,可用非類固醇發炎藥物或乙醯胺酚,促使動脈導管閉合,或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氣喘是兒童常患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呼吸困難及慢性咳嗽。其發生率逐年增加。病因是接觸過敏原及遺傳體質。有高達80%的孕婦,在懷孕時會發生胃食道返流,而制酸劑是有效且安全的常用治療藥物。有研究發現,制酸劑會引起胃中食物變性成過敏原而影響免疫反應,也有研究發現,懷孕老鼠使用制酸劑,可引致所生小老鼠的食物過敏。
作者:黃碧桃
約10~30%的嬰幼兒會有臍疝氣,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更是常見。雖然約80~90%的臍疝氣會自然痊癒,但如在三歲仍沒有自癒,則多會建議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是青少年肥胖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脂肪肝有關外,肥胖也會增加醫療花費。有損健康的飲食不良行為,遺傳基因及環境的因素,也是引起肥胖及齲齒的可能因素。
作者:黃碧桃
在開發中的國家,因為貧窮、環境及兒童本身體質等,造成發育不良。世界衛生組織設定全球在2025年,要減少40%兒童發育不良的目標。為改善兒童發育不良,需補充較多的食物及營養素。在嬰兒期,雞蛋可提供營養及加強免疫功能,但以往認為會增加蛋白質過敏的機會,故多建議在一歲後,才可給嬰兒食用全蛋。
作者:黃碧桃
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是治療兒童感染疾病常見的合併症,其原因是抗生素殺死腸道的非致病菌,而使致病菌過度繁殖,大腸內短鏈脂肪酸減少,或未代謝的碳水化合物引起溶質度過高。
作者:黃碧桃
心跳速率與呼吸、血壓及體溫,是人體的生命徵象。心跳速率也可預測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在兒童期,安靜時心跳可因血壓上升,血脂肪過高,肥胖、血糖過高及缺乏運動等因素而加快,男女童安靜時心跳速率不同,且隨年齡成長而漸緩。
作者:黃碧桃
假性腦瘤症候群是種少見但原因不明的腦高壓。其典型的症狀包括腦神經結構異常,但有腦壓升高的證據,症狀及眼底乳突水腫的現象。在兒童期,每年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0.5~0.9。
作者:黃碧桃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都鼓勵以母乳哺育嬰幼兒,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至少哺育12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母乳哺育超過24個月。幼兒乳齒患齲齒的機率是9%,常會引起牙痛,並影響兒童及其家長日常生活。但以母乳哺育與齲齒的關係,值得研究。
作者:黃碧桃
不論兒童或成人,便祕是很常見的腸道不適。雖然便祕常不是嚴重的疾病造成,但常合併腹痛,引起兒童及家長的擔心。在美國,2006年至2011年,兒童因便祕而至急診室就醫的人數增加了41.5%。約有25%的兒童,其便祕症狀會持續到20歲。以前認為便祕的可能原因包括基因遺傳、心理壓力、故意不願排便、纖維食物攝取不足、缺乏運動、較低的社經地位及缺乏排便習慣等。但每日的生活習慣是否會影響兒童便祕,是值得探討的。
作者:黃碧桃
胸痛是兒童期很常見的症狀,但很少是因嚴重心臟血管疾病引起的。因為胸痛仍可能是複雜的心臟血管異常所引起,有時會有性命相關或需長期的醫療照護,所以,在門診時,兒童因胸痛來求診,醫師也會做許多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及超音波心圖等,以探查胸痛的原因。
作者:黃碧桃
有些學者認為喝100%的純果汁的糖分,分解為果糖及葡萄糖,可能與喝其他含糖飲料一樣,對兒童的健康有害。2001年美國兒科學會曾建議1~6歲的兒童,每天喝果汁的總量上限為120~180C.C.,7歲以上的兒童則為240~360C.C.。但實際上,許多兒童每天喝的果汁量遠超過此建議量,是否會引起兒童肥胖,影響健康,值得探討。
作者:黃碧桃
在嬰兒期,缺鐵性貧血,是很常見而且會影響嬰兒發育及健康的嚴重問題。因為在嬰兒最初幾個月內快速成長時,如果飲食攝取的鐵不足,造成缺鐵性貧血,會引起神經發育失調,造成長期認知,運動功能及行為發育的不良,甚至事後補充鐵劑,也不能完全矯正失調的功能。所以,在周產期是什麼危險因素,造成嬰兒缺鐵性貧血,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