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份的國際兒科雜誌(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17)59, 1266-1269),日本宮崎縣立醫院的林田(Hayashida M)醫師等,報告他們回溯統計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的212位臍疝氣嬰幼兒,排除因其他疾病需開刀及轉院的64人。
其餘148例(男嬰75、女嬰73)中,
89例先以膠帶捆紮治療
27例先觀察
32例直接開刀
膠帶捆紮方法是先將疝氣內腸子推回腹腔,再以棉花球填塞疝氣孔內,外面用膠帶粘貼固定。結果發現,以膠帶捆紥組79.8%(71/89)痊癒,觀察組僅55.6%(15/27)。膠帶捆紥組治療的時間(2.43±2.3月)也比觀察組(6.9±4.7月)短。膠帶捆紥的唯一合併症是皮膚靡爛,刺激或皮膚炎,使其中7例放棄捆紮。
在台灣,健兒門診時,也常見許多嬰幼兒患臍疝氣,雖然可自癒,但如家長們過度擔心,如果疝氣孔小於1.5公分或可考慮先試用膠帶捆紮幾個月,再決定是否需外科手術治療。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經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台北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國際兒童營養及傳染疾病諮詢中心專家、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純青嬰幼兒營養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衛生署及醫策會醫院評鑑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