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妤自從生完孩子之後,只要打噴嚏或大笑就會微微的滲出尿液,一天有時出現好幾次,由於擔心產生異味,只好使用護墊或勤換內褲,直到前往婦產科求診,得知這是所謂的尿失禁,醫師建議她先做凱格爾操一陣子,再觀察改善情況。芷凌在懷孕後期發生嚴重的便祕,後來還引發痔瘡,自然生產後,痔瘡變得更嚴重,婦產科醫師開立藥膏讓她塗抹,治療了一段時間,才得以緩解症狀。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郁菁的經驗,產後媽咪因為尿失禁、痔瘡、陰道乾澀或鬆弛而求診的情形其實滿常見,她舉痔瘡為例,孕媽咪在懷孕中、後期好發痔瘡症狀,尤其是便祕嚴重的孕媽咪更容易,曾有一位產婦於生產後隔天因為痔瘡而疼痛難忍在哭泣,檢查肛門發現一個外痔嚴重外翻,無法縮入肛門內,引起劇烈疼痛,經醫師協助將痔瘡推回去,並且開立一些藥物,才稍微緩解產婦的疼痛。
至於產婦尿失禁的比例,一般而言,懷孕末期有不少孕媽咪出現此症狀,甚至部分懷孕末期的孕媽咪看診時,表示陰部經常濕濕的,擔心是破水,經檢查後發現並非破水,而是漏尿,輕微尿失禁現象,通常這類孕媽咪在生產後的症狀可能更加明顯和嚴重,但在做完月子後也許會有所改善,能否恢復正常,則不一定,根據醫學資料統計,產後3個月仍有尿失禁的比例約30%。另外,媽咪在產後6週回診進行抹片和陰道檢查時,有些產媽咪也會提出陰道鬆弛或乾澀的情況。
然而,經歷10個月辛苦懷孕,準媽咪原以為卸貨就能輕鬆,沒想到不僅要照顧新生兒,還得面臨私密處不適的問題。到底產後媽咪在私密處有哪些常見的困擾呢?
根據醫學研究資料顯示,懷孕階段因人體荷爾蒙的分泌與產前大不同,像是黃體素、雌激素與鬆弛素大量分泌,造成骨盆的支持系統比較脆弱,變得更容易受傷,加上骨盆腔鬆弛的關係,容易出現尿失禁。另外,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經過產道時,會對膀胱、尿道產生壓迫的作用,可能造成骨盆底肌肉群的拉傷,或致使神經、血管的損傷,導致整個骨盆底的鬆弛和萎縮,因而發生尿失禁的情況。
若待產過程較長、生產次數較多、胎次過近、孕前體重過重、胎兒體重過重(超過4000公克)等,亦是造成尿失禁的危險因子。陳郁菁醫師針對「胎次過近」做解釋,生產完後,也許母體還未完全恢復,若太快懷下一胎,易對母體造成再一次損傷。
通常先建議做凱格爾操,利用骨盆底收縮來訓練、恢復肌肉強度,並且持續3個月後評估狀況。倘若做凱格爾操的效果不佳,尿失禁仍沒改善,建議採取循序漸進做其他治療,例如:藥物治療、電刺激等。電刺激是一種物理治療,主要是以陰道探頭置入患者陰道中,藉由電力刺激骨盆底肌肉的會陰神經系統、刺激尿道肌肉,改善頻尿、尿失禁等症狀。
倘若尿失禁仍未緩解,則須評估考慮做「尿道中段陰道懸吊手術」。此手術主要在尿道中段下方,放置特殊設計的人造纖維無張力懸吊帶,當患者病人咳嗽或用力時,人造纖維帶子具有支撐尿道、陰道作用,有效改善尿失禁。
1.若產婦因尿失禁困擾而使用護墊或衛生棉預防漏尿,建議至少2小時更換一次,以免引發細菌感染的問題。
2.少碰咖啡、茶類、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避免利尿。
3.凱格爾操並非做了就立刻見效,必須持之以衡,通常建議至少做3個月再評估效果,一天3~4回、每次做20~40下,且做法、姿勢力求正確。做凱格爾操的感覺像是排尿時突然中止小便,再放鬆肌肉,讓排尿肌肉產生收縮作用,平常站著即可練習。
4.養成良好排尿習慣,約1~2小時排空尿液,以免膀胱積過多的尿液。
5.減少大笑、拿重物、劇烈運動等情況。
剖腹產不會導致尿失禁?
根據醫學期刊報導,即使剖腹生產,還是會發生尿失禁情況,但機率約為陰道生產的一半,例如:陰道生產造成尿失禁的機率為30%,剖腹生產則約15%。陳郁菁醫師說:「並非陰道生產才會造成尿失禁,很多產婦在懷孕中、後期即出現尿失禁、漏尿現象。」
肛門附近的皮下及黏膜下有一些血管叢,當血管叢充血造成血液淤積,稱為「痔瘡」。孕期由於子宮變大,尤其懷孕後期隆起的速度快,當子宮壓迫骨盆腔,加上此階段好發便祕,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痔瘡問題。除此,自然生產時,由於下半身需要「像大便」般的使力,讓肛門及骨盆不斷用力、收縮,使肛門口的血液回流變差,因而導致產婦在生產時,出現了「痔瘡」現象。
媽咪產後發生痔瘡,改善方法除了局部熱敷、溫水坐浴、塗抹外用止痛藥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盡可能預防便祕發生。陳郁菁醫師提醒,進行溫水坐浴時,水溫比體溫再熱一點即可,別太燙,以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利於血液回流,讓痔瘡能較快縮回去。至於是否需要加入優碘,目前研究顯示,有加或沒加的效果都一樣,應該不需要。
1.採取清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並且適當補充水分。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解便時避免閱讀書報、玩手機或蹲坐太久,以免造成肛門血液循環不良。
3.可在洗澡時,用溫水沖肛門周圍或採溫水坐浴,助於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
4.多運動或走動,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發生。
陰道鬆弛是指骨盆腔肌肉群的張力不佳,造成陰道變寬、陰道周圍肌肉鬆弛,引發原因與尿失禁類似。由於陰道、膀胱與子宮等部位皆由骨盆肌肉群支持,生產時造成骨盆底受傷與鬆弛,使骨盆肌肉群遭到破壞,即可能造成膀胱脫垂、子宮下垂、陰道鬆弛,甚至直腸脫垂等情況發生。
一般而言,生產後的泌尿生殖組織須至少2個月才會回復原來強韌度,若連帶肌肉和神經的修復則約需要6個月,因此,超過6個月才會被視為「永久」病症。
對於陰道鬆弛的媽咪,建議做凱格爾運動提肛收縮,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達到強化和改善的作用。若遲遲難以回復到原來的狀態,不妨評估物理復健或進行電治療,以刺激骨盆肌肉。
有些女性會考慮做陰道重建手術,建議等到產後狀況穩定再考量評估。另外,如果尚有計畫生下一胎則不建議進行,避免完成陰道重建手術後,因為生產而再次遭到破壞。
由於分娩後的雌激素大量減少,加上媽咪開始進行哺乳,體內會分泌泌乳激素,以抑制雌激素與排卵作用,因此,當雌激素的分泌不足時,易造成會陰部組織變得比較薄且乾燥。陳郁菁醫師表示,通常停止哺餵母乳、月經來潮之後,不舒服的情況會慢慢緩解。
倘若夫妻在性行為時,因為陰道乾澀而造成不適,可考慮使用潤滑劑。不過,若因為陰道過乾而出現異物感,甚至是針刺感,建議求診婦產科,並評估開立輕微的女性荷爾蒙藥物來改善。
1.產後由於陰道組織變薄,容易發生發炎或感染等情況,請媽咪留意,如果出現異常分泌物、搔癢等情形,建議就診治療為宜。
2.平常別穿著太緊的褲子或不透氣的緊身褲或褲襪。除此,建議選擇棉質內褲,並且經常換洗。
3.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重點,除了盡量解尿解乾淨、保持乾爽之外,也要多喝水、不憋尿及飲食均衡。
細心觀察分泌物
無論是產前或產後,平常皆應注重衛生習慣、觀察自己的分泌物。一般來說,正常的分泌物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如果分泌物的顏色為黃綠色,並且發出惡臭,可能為骨盆腔發炎或細菌感染;倘若為豆腐渣狀態的塊狀分泌物,即為黴菌感染,建議媽咪小心預防。
延伸閱讀:想生第二胎別拖太久!錯過黃金生育期恐不孕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郁菁
模特兒/溫柔媽咪婷姿(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梳化/萬紫雲
攝影/Super C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