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古人又怎麼來防範呢?宋朝古詩《苦蚊》:「四壁人聲絕,榻下蚊煙滅。可憐翠微翁,一夜敲打拍。」陸游也曾寫「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似乎除了用扇子驅趕,就會使用蚊煙或燔艾,這也是現代蚊香的前身。從古至今,就會利用特定植物直接揮發或燃燒後產生的氣味來驅趕蚊蟲。例如《格物粗談》一書中就記載當時的蚊香:「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因此端午香包的概念就形成了,而現代人會避免燃燒任何東西因為會產生令人討厭的PM2.5物質,那何不將佩戴的香包擴大為家中擺飾的防蚊包來取代蚊香呢?
▲中藥材防蚊包大解析
常見的防蚊包多含有丁香、霍香、蒼朮、薄荷、艾草、白芷等中藥材,藥材自然產生的氣味都是蚊蟲不喜歡的味道,而這些藥材在中醫醫書中也有芳香燥濕、補益脾胃或醒腦開竅的作用。
一般而言,將防蚊包置於通風處即可,例如懸吊於電風扇旁或綁在門把附近,讓氣味能擴散於房屋室內,降低蚊蟲接近可能性。使用時效約1~2個月左右,當防蚊包味道不明顯時就要汰換。當氣味減弱,可以將防蚊包搓揉數次或把藥包拿到太陽下曬10分鐘左右或放入微波加熱2分鐘,可再活化防蚊包。
使用中藥防蚊包時需注意,把防蚊包當作外用香包,也就是不可內服的。由於香包內的辛香類藥材較多,要注意家中的嬰幼兒或孕婦(尤其是懷孕前三個月)是否因為氣味而產生不適感。民眾擔心的蠶豆症患者不能接近薄荷,也不要太緊張,其實風險沒有那麼高到可怕。衛生署家庭服務的蠶豆症小劇場文本也寫道:「現時沒有證據顯示香熏、衣物柔順劑、含薄荷的食用品、含甘菊的紙巾和尿片、防蟲劑、蚊香、家用藥油等,都會使G6PD缺乏症患者產生溶血情況。」但是每位蠶豆症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同,在使用防蚊包前,最好也諮詢醫生更放心。
撰文\黃千瑞醫師
整理\實習編輯 劉妤韓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PHOTO-AC
現職:馬光中醫醫療網
專長:堅持良醫、良藥、良善服務;不僅提供醫療照護,更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肩負著守護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不只越做越好,而要做到最好!
經歷:馬光中醫醫療網深耕台灣30餘年,全台共有 22 家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