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悲劇讓家屬和社會感到悲痛,兩名消防勇士也都各自有幸福的家庭,如今因為救人而破碎,讓人感到十分心痛,這起事件也再次讓人意識到,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面對大自然的急流和渦流,都可能無法順利脫困,一般民眾若是貿然接近溪流、野溪,更是一種高風險行為。
每年夏天都會出現很多起在野溪溺水的意外,一年又一年,還是有很多家庭、年輕人選擇到山林溪谷戲水避暑,溪水暴漲奪命常常只在一瞬之間,但為什麼每年還是有這麼多人命喪於此?
什麼才是安全的水域?如果真的要到溪邊遊玩,你知道如何判斷溪水即將暴漲嗎?如果想要追求避暑和清涼,父母可以選擇哪些替代方案呢?
很多到溪邊遊玩的人都會誤以為,這裡水淺、水清且水面相當平靜,所以誤認為溪水就是非常安全的水域,其實真正的安全水域從來都不應該是自己判斷,而是應該要有科學的根據以及專業設施,不要再拿生命玩笑!
官方公告合法戲水區:政府設立的戲水區最安全,例如親水公園、水上樂園等地方。
救生設備齊全:救生員、救生器材甚至是緊急通報系統都要齊全的地方。
水域經管理與監控:明確規劃安全區以及禁入區的水域。
無危險地形:場地平整,無滑石、礁石的水域。
綜觀上述幾點,溪谷、野溪、水庫附近等自然水域,經常都是未經管理的水域,又加上天氣變化快,戲水處天晴不代表上游處天氣狀況佳,假設上游降雨,溪水就容易突發暴漲,不管多厲害的游泳高手,都有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爸爸媽媽帶小孩出門或是年輕人出去玩,千萬不要存僥倖心態認為「只是泡泡腳、玩一下水」,災難很可能就在大意的一瞬間。
每年都有很多起因為溪水暴漲而帶走生命的憾事,這些落水事故常常都是來不及逃生,很多歷劫歸來的人都形容「溪水是瞬間變臉的」,水量暴增、水速驟變,水中還夾帶泥沙、樹枝和石塊,溪水轉瞬就不是剛剛那樣平靜清澈的樣子,如此可怕的洪水怪獸馬上就能帶走所有人,不管你是多麼厲害的游泳高手,也來不及反應。
即使目的地是晴天,但要考慮上游山區降雨,暴漲的風險就存在,項近期中南部多地都在發布雷雨特報,就是非常明確的「暴漲」指標,尤其也不要在颱風、大雨特報後前往溪谷,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假設溪邊突然吹起強風、明顯感到空氣濕度加重或是聽到遠處雷聲隆隆、天空變色等,都是天氣驟變的現象,要提高警覺,撤離溪邊。
很多溪流在暴漲前會出現「齊頭水」的現象,如果發現等速度、齊頭並進且有點混濁的溪水來到,就表示快要暴漲了。
可以觀察溪水的變化,假設原本清澈的水面開始變得混濁了,代表上游開始降雨或山區土石鬆動,極可能導致洪水,另外水聲變大、水勢加快或是水位明顯上升了,都是暴漲前兆,要立刻撤離。
別再錯估情勢,也別以為看天氣 App 沒下雨就沒事,山區地形特殊,局部強降雨一發生,短短幾分鐘水位就可能暴增數倍。
▲消防防災館水域安全宣導
即便你選擇的是合法水域,也應做好萬全準備,讓快樂不變成危險,以下是外出戲水時必備的安全守則與裝備清單:
結伴同行,絕不單獨戲水。
穿戴防滑鞋、避免赤腳行走於濕滑石面。
孩童與初學者必須穿救生衣,大人應親自協助確認扣具安全。
攜帶急救包、哨子與求救訊號工具。
事前查詢天氣預報與水利署水位預警資訊。
嚴格遵守現場的警示標誌與救援人員指示。
絕不靠近水壩、排洪道、涵洞與水力設施,這些地點危險度極高。
消防防災館宣導救溺五步以及防溺十招
救溺五步-救人先自保
叫-大聲呼救
叫-呼叫119、118、110、112
伸-利用延伸物
拋-拋送漂浮物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
防溺十招
要合法: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要小心: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要注意: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要暖身: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要冷靜: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不跳水: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不疲憊: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不長時: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不落單: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不嬉鬧: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美麗的溪水不能只看風景秀麗、清涼消暑,很有可能會帶走年輕的生命,尤其是帶著幼兒的父母,更應該為小小孩把關,不讓幼小的孩子陷入危險之中,對於想帶孩子親水但又擔心安全的家長,其實有很多替代方案可以選擇:
親水公園:如台北大佳河濱、桃園青溪親水公園、嘉義蘭潭周邊都有戲水設施,安全又有專人管理。
水上樂園與泳池:適合全家同樂,有救生員與清潔維護,活動豐富。
市區噴水廣場與戲水噴泉:如新北板橋、台中豐樂公園等地,都設有免費噴水區。
親子飯店附設水療設施:環境舒適,不受天氣影響,亦可兼顧放鬆與娛樂。
這些選擇不僅能讓孩子盡情玩水,也讓家長安心掌控安全,不必在溪流邊心驚膽顫,應該要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才是一趟完美的親子旅遊。
新北兩名年輕消防員的殉職,讓人感到悲痛,這不是單純的「意外」,而是自然力量的無情提醒,他們擁有最完整的訓練與裝備,卻仍遭水勢吞噬,顯示面對溪水暴漲,沒有人能輕忽風險。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更應當遠離危險水域,選擇更安全、更有保障的親水方式。
今年夏天,請你我一起多一分警覺、多一分準備、多一分責任,別再讓下一個悲劇出現在新聞版面,珍惜生命,從改變戲水習慣開始。
撰文/王佳琦
圖片來源/新北市消防局、AI製圖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