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副食品對孩子來說是很重大的里程碑,家長要避免錯誤作法,才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發展。
對1歲以下幼兒是不恰當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吳芬芬醫師表示,2017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政策宣導中提出建議,不要給1歲以下幼兒食用果汁(限100%水果打成的果汁)。
水果含豐富維他命C、D、微量元素以及類黃酮化物flavonoid(為抗氧化物,可抗癌並保護心血管),營養豐富,不過水果含糖、醣、果醣、蔗糖等,雖能提供熱量,但也可能影響寶寶食慾,取代寶寶攝取更營養食物的機會,且過多的糖分容易破壞牙齒琺瑯質而導致蛀牙,此外,因處理水果過程的疏忽,可能造成孩童腸胃感染併發腹瀉。綜合考量下,缺點多於優點,所以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政策宣導中不建議小於1歲的嬰幼兒食用果汁。
延伸閱讀:外出副食品怎麼帶?看準路程與目的這樣準備
6個月齡以下寶寶單純餵母奶即可,一般建議在6個月齡以上的孩童可以開始吃副食品,除了米、麥精以外,水果部分可選擇果泥,每次以少量、一次添加一種新食物為原則,觀察1~3天,寶寶肚子不會脹氣、排便正常,也沒有出疹子,適應良好,下一次再加新的食物。
吳芬芬醫師表示,1歲以下寶寶尚未長出大牙,無法訓練咀嚼,所以硬的顆粒食物要避免,但如果都只給液態副食品,對訓練吞嚥能力幫助不大,最好餵些質地軟的泥狀食物,這樣可以在吞嚥過程中訓練咽喉頭肌肉協調功能。
幼兒食用副食物,要注意食物的硬度和大小。為避免幼兒餵食副食品發生危險,在美國,對各階段的幼兒所吃的食物軟硬度大小,都有立法規範,以提醒家長與照護者。家有幼兒誤食長輩給的堅果花生,導致呼吸道異物嗆傷的意外在急診室時有聽聞。
亞東醫院小兒科郭子敏醫師表示,給幼兒吃副食品,質地的選擇要看寶寶的月數,並且要採漸進方式。通常4~6個月先從用湯匙餵液態食物,湯水喝得不錯再改餵泥狀食物,像是果泥、蔬菜泥等比較軟的副食品,對吞嚥的訓練會有幫助,雖然不能給太硬的食物,不過也不能持續一直喝湯湯水水,以免口腔肌肉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這對於以後發音和說話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郭子敏醫師表示,出生6個月寶寶,用手抓取東西的精細動作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不但可訓練手掌和指尖的協調性,並在食物送到嘴巴的過程,寶寶可從中得到成就感,家長不要在意弄髒桌面,一味阻止,容易影響該有的發展。
1歲左右用餐時可讓他握湯匙,在餐具的選擇,建議1歲以下幼兒先讓他使用比較粗、矽膠製的湯匙,等大一點乳牙長較多時,再考慮使用不鏽鋼餐具,但湯匙面不宜過深;餐碗則最好有吸盤能固定在桌面,以免進食過程滑動,這樣寶寶比較容易舀取。
家長不需過於擔心而什麼都不敢嘗試,吳芬芬醫師建議,一樣新的食物,可先試試看,等適應後再增加新的,過程中若發現過敏如出疹子、腹瀉等,可先暫停數天,一般約5~7天,等症狀消失,若症狀不嚴重下回可再嘗試,如果還是有嚴重過敏就不要再吃。有些家長會讓孩子接受過敏原檢查,但常常是例如檢查出對蛋過敏,而事實上寶寶從6、7個月就開始吃蒸蛋,並無任何反應,這也造成家長的困擾,所以檢查是參考,主要以臨床表現為主。
郭子敏醫師指出,早期多認為讓幼兒晚點接觸易過敏的食物,過敏的發生機率會降低,這是以前的觀點,過敏是寶寶免疫耐受性不好造成,但目前的觀念是希望可以早點訓練耐受性,讓寶寶及早接觸不同種類的食物,反而能改善過敏狀況。每次試一種新食物的3~5天內,觀察是否有腹瀉、血便、疹子等過敏反應,如果有,先停2~3週再嘗試。父母本身有過敏體質,在食材的選擇上多會特別小心,天然食材及新鮮食用為佳。而如果擔心寶寶對蛋過敏,臨床上會建議9個月開始先吃蛋黃,1歲後再加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