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旅遊

燕子飛舞迎夏日!五股濕地賞燕季登場,六場免費導覽陪你探索自然之美

每年夏天,五股溼地總會來看見成千上萬的燕子在夕陽餘暉下盤旋飛舞的熱鬧景象,這是大自然蔚成是獻上的一場精彩表演,趁暑假期間帶孩子一起去賞燕吧!
燕子飛舞迎夏日!五股濕地賞燕季登場,六場免費導覽陪你探索自然之美

 

今年暑假,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與荒野保護協會再度攜手舉辦「2025五股濕地夏日賞燕季」,預計從7月26日起到8月10日止,推出六場免費的生態導覽活動,邀請大小朋友一起走進濕地,在溫暖的夕陽和晚風中認識燕子的生活。

 

五股溼地是天然濕地中的「燕子樂園」

五股溼地每年7~8月,許多燕子都會在黃昏時從四面八方來,這是因為五股溼地本身沒有過多的人為開發,擁有大片的蘆葦叢和天然水域,保有自然純樸的風貌,是北台灣很重要的燕群棲息地之一,這群燕子在空中盤旋、滑翔、俯衝,因此形成壯觀的集體飛行景象,常見的燕子包括家燕、洋燕、棕沙燕和赤腰燕,其中以家燕數量最多。

 

▲家燕為台灣有名的遷徙鳥,把台灣視為遷徙的中繼站,在這裡補充好能量之後,往南避冬。

 

燕子的習性會在蘆葦叢中歇息過夜,到隔日清晨才會在展翅離開,黃昏是最佳賞燕時刻,群燕飛翔的景象讓夏日濕地成為不少愛鳥人士以及家長必訪的地點。

 

每年冬去春來的嬌客,夏日濕地盛典的主角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燕子在每年3~4月會從東南亞飛抵台灣,且會在屋簷下、橋梁下築巢、繁衍幼鳥,五股溼地周邊的生態環境豐富,昆蟲資源也很充足,所以成為燕子的天堂,撫育幼鳥成長之後,時序接近夏末秋初,他們就會成群聚集,準備南返避冬,會展開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到了來年春天才會再返回熟悉的台灣,如此冬去春來,年復一年。

燕子年復一年的來去,是孩子認識生態以及生命週期的自然教材,許多家長在暑假期間會帶孩子一起到濕地欣賞壯觀的飛行畫面,透過大自然的教材,給孩子上一堂尊重自然的課。

家燕是吉祥的象徵

許多人把家燕視為吉祥物之一,深信屋簷下有燕子築巢的家庭會因此招來好運。

家燕在育雛時會在屋簷下築巢,帶幼雛長成之後會讓今年出生的小燕子到五股溼地去練習飛行,所以才會在遷徙前有群燕在溼地聚集的景象,像是開一場夏日派對一樣,不要看燕群浩大,但其實經過長時間的飛行,能活下來的燕子不到一成,也就是死亡率高達九成,跨海遷徙是燕群生命的一大考驗,但他們還是年復一年不停止遷徙,為著生生不息。

台灣做為家燕的繁殖地和過境地,濕地生態保持良好,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燕子回巢,觀察他們的到來和離去,也正是四季和環境保持的重要指標。

 

六場導覽免費參加!賞燕貼心小提醒

「夏日賞燕季」一共規劃六場生態導覽活動,從7月26日開始,每週末於五股濕地舉行,每場活動從傍晚5點進行至7點,現場由荒野保護協會志工進行專業導覽,解說燕子的習性、生態知識與濕地環境。

每場次限額250人,採網路報名制,完全免費,名額有限,建議提早報名。

  •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 活動場次:7/26(六)、7/27(日)、8/2(六)、8/3(日)、8/9(六)、8/10(日)

  • 集合地點:新北市五股區成蘆橋下「荒野保護協會五股濕地教育中心」(貨櫃屋)

►賞燕注意事項

  • 賞燕時,請儘量保持隱密與安靜,勿發出強光、巨大聲響驚嚇到鳥兒。

  • 請勿在溼地追逐或丟擲物品驚擾任何鳥兒,讓牠們能自在地覓食與休息。

  • 活動進行中如有身體不適請立即反應給帶隊解說員。

  • 遇雨活動照常舉辦,請自備雨具、雨衣,敬請勿用一次性雨具。

  • 若遇天災、豪大雨等狀況,將五股溼地生態園區粉專公告活動是否取消。

►賞燕準備物品

  • 輕便透氣的衣服與運動鞋(方便步行與戶外活動)。

  • 防蚊用品(濕地蚊蟲多,建議噴防蚊液)。

  • 飲用水(避免中暑)。

  • 帽子或防曬用品(遮陽防曬不可少)。

  • 小型雨具(天氣不穩備而不用)。

  • 輕聲細語的心(觀察野生動物請避免喧嘩與強光,以免驚擾燕子)。

►賞燕路線

​​​​​​1.捷運:請參考路線圖

搭捷運至蘆洲站(終點站)→由1號出口出來→沿著三民路往成蘆橋方向走→走上蘆堤二號陸橋越過提防→沿著斜坡道走至成蘆橋下方沿著橋正下方直走→過馬路就會看到荒野貨櫃屋式的教育中心。

2.自行開車

請在google map定位五股濕地停車場,如停車場已停滿可以改停到對面的微風運河第5停車場。

高灘處表示,台灣的濕地與候鳥生態是大自然珍貴的禮物,保育從你我做起,希望透過「夏日賞燕季」,不只是觀賞美景,更是一場尊重生命與自然的學習之旅。

 

撰文/王佳琦

圖片來源/五股溼地生態園區粉專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