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定義是什麼?
簡單來說,血紅素(Hb或稱血色素)若檢驗出數值小於12,就算是貧血,當然越低就是越嚴重。但是細分的話,原因很多,有遺傳造成的,也有後天造成的。在台灣的孕婦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後天造成的)及「海洋性貧血」(遺傳造成的)。
貧血症狀有哪些?如何檢測?
頭昏眼花是一般人貧血時很常發生的現象,還有容易疲倦,掉頭髮,說話有氣無力,有的時候是爬樓梯時喘得厲害,動一下就會覺得很累、很喘,這些都是貧血常有的症狀。血紅素的作用是在於攜帶氧氣,如果血紅素不足,氧氣量也就不夠,自然會出現這些氣力不足的現象。
檢驗貧血的最基本的是全血球計數,簡稱CBC。會驗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也會驗血紅素(Hb),血球容積比(Hct)以及平均血球容積(MCV)即紅血球的大小。過大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的貧血,過小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或海洋性貧血等。如果有貧血的症狀就要立刻做鑑別,檢驗究竟是缺鐵性貧血還是海洋性貧血。
貧血的常見病因
缺鐵性的貧血:
缺鐵性的貧血比較容易治療,以補鐵為主。醫生也會檢視病人的飲食營養,比如說長期吃素而缺鐵、缺B12的人,機會較高。這是營養不均衡造成的貧血,因此醫生會給一些飲食上的建議。
內部出血型貧血:
比如,子宮肌瘤出血,體內的腫瘤、胃部、十二指腸出血,或是外部撞擊所造成的內出血等,這些內部的出血也會造成貧血,但通常是急性的。
海洋性貧血:
對台灣人來說,海洋性貧血算是最常見的先天性貧血,是一種單基因遺傳性疾病。海洋性貧血可以分為兩類,α型與β型。海洋性貧血的帶因比率,在台灣大約有6%。另外東南亞、中國,整體比率算高的。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無論是α型還是β型,平時都是健康的。雖然在體檢抽血時是貧血的狀態,檢驗出的血紅素可能小於10,MCV也小於80,但只要維持好鐵與維生素B12的補充,一般日常生活與運動都不太會有影響。唯獨在懷孕時,因為怕爸爸媽媽屬於同一型別帶因者,如此有1/4的機會胎兒會是重度海洋性貧血,所以這一點是產檢的重要項目。
重度海洋性貧血:
父母雙方都有同型的海洋性貧血(同是α型或同是β型),小孩就有四分之一的機率得到重度的海洋性貧血,α型重症胎兒會胎兒水腫(hydrops fetalis);β型重症胎兒則終生都需要定期輸血並施打排鐵劑。
懷疑自己有貧血時,該怎麼做?
在精神不濟、掉髮、睡不好、頭昏眼花等症狀找上門時,建議先看家庭醫學科,只要驗血,通常都能釐清自己是否是貧血,若是貧血就會再進一步鑑別是哪種貧血。不建議在不清楚自身狀況的情形下先自行補充鐵劑,鐵劑並不是萬無一失的營養補充品,大量的多餘鐵劑會給肝臟造成過多負擔,但若多吃含鐵質的蔬果,則沒有關係,不至於造成肝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