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兒童友善醫療 化解就醫恐懼

看醫生對孩子來說,等同於來到一個未知的領域,不但是他們心中的夢魘,對家長們來說更是一大折磨。醫護人員一忙起來,就算心有餘,卻也無力安撫孩子,因此在診間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驚嚇嚎哭的孩子,以及無措焦心的父母。孩子身體的病痛或許能在醫師的妙手下得以痊癒,但治療過程中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又如何呢?為了幫助兒童適應、熟悉就醫的過程,減少抗拒及害怕的情緒,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積極推動「兒童友善醫療」的觀念宣導以及臨床服務,希望在協助孩子打擊病魔的同時,也能守護他們的心靈健康。
兒童友善醫療 化解就醫恐懼

大人小孩都有的「白袍症候群」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難免遇上一些大小疾病,在醫院,常聽到孩子哭喊:「我不要打針」、「我要回家」,看著他們滿是淚痕、因用力掙扎呼喊而漲紅的小臉,實在令爸比媽咪們既心疼又無奈。寶寶為什麼那麼害怕看醫生呢?

其實,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會有所謂的「白袍恐懼症」,也就是在看見醫生時會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原本想說的話常緊張到忘記說…等現象;而對孩子而言,由於受限於認知能力的不足,他們更加不明白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要來醫院、待會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自己做錯了什麼…,諸如此類種種疑惑,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小的震撼。也因此,許多寶寶一進醫院就開始尖叫、哭鬧,倘若爸比媽咪及醫護人員無法同理孩子的心理、提供適當的協助,甚至用粗蠻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的身體痊癒,心理卻可能從此蒙上陰影,特別是對於那群患有重大疾病,必須長期待在醫院治療的孩子們。
 

命救了回來,心靈卻受重傷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兒童醫療輔導師蕭欣濡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有陣子我在兒癌病房協助輔導那裡的小朋友,他們的療程通常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剛進來醫院時他們都很活潑,但是慢慢地因為每天都被迫要打針、做各種治療,無法過以往平常的生活,像是不能去廁所、必須要在尿桶上廁所,後來,許多孩子開始變得沉默,出現退縮的心理,可能已經5、6歲了,還是非常黏著父母,很多事情即使自己會做也不願意去做,需要父母代勞,也不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台大醫院小兒部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呂立醫師也表示,對自己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好不容易把這群孩子的性命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卻讓他們在加護病房的治療期間心靈受創,得到「加護病房症候群」,這種「接受治療的陰影」不但使他們性格轉變、半夜做惡夢尖叫,情況嚴重者甚至連父母親都認不出來,嚴重時可能必須等到出院1、2個月後情況才能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