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出生48小時新生兒篩檢黃金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寶貝健康最安心!

鼓勵父母可藉由「新生兒篩檢」的機制,提早發現及控制。若篩檢為陽性並不等於確定罹患該項疾病,只要在接獲通知時,儘早讓寶寶接受進一步確認檢查,部分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疾病,就能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
出生48小時新生兒篩檢黃金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寶貝健康最安心!

 

為人父母最大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健康快樂成長,而讓孩子在出生後48小時內儘早接受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下稱新生兒篩檢)很重要,由於代謝異常疾病在嬰兒階段通常症狀不明顯,不易從外表察覺,一旦延遲至出現疾病症狀,就可能已經造成永久的神經與身體損害。

 

及早得知先天代謝異常疾病,對症妥適治療

國民健康署補助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只要出生滿2天,採取微量腳跟血,就可以完成21項疾病篩檢。

目前政府提供補助之新生兒篩檢檢查項目,如下:

1.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

每 100 個寶寶就會有三個。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主要是寶寶體內紅血球之葡 萄糖新陳代謝發生異常,患有此病症的寶寶在接觸某些藥物時,如:吃蠶豆、接觸萘丸(臭 丸)、擦紫藥水,服用磺胺劑及解熱鎮痛劑等,常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貧血,如未及時處理 會導致核黃疸、智能障礙,甚至有生命危險。早期確認寶寶健康狀況,避免接觸上述之致病 因素,可減少對寶寶的傷害。

2.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

約每 3 千個寶寶就會有一個。剛出生的寶寶幾乎無異常症狀,通常在出生 2-3 個月後慢 慢出現症狀;主要是寶寶體內缺乏甲狀腺荷爾蒙,影響腦神經及身體生長發育。如到了 6 個 月以後才治療,大部分會變成智能障礙、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但如能及早發現,在出 生後 1-2 個月內給予甲狀腺素治療,可使寶寶有正常的智能及身體生長發育。

3.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

約每 1 萬 5 千個寶寶就會有一個。此症最常見的因素為腎上腺 21-羥化酵素缺乏,臨床表 徵因「21-羥化酵素」缺乏的質與量不同而有:

  • 失鈉型:大部分在新生兒時期因鹽分 大量流失會造成緊急危險狀況,若疏於診斷,極可能因而致死。
  • 單純型:此類女嬰會 有異常性徵,成長後無月經、過度男性化、不孕及發育異常。患病之男嬰也會有發育上的問 題。如未早期發現,生理與心理矯治均甚困難。
  • 晚發作型:患者在嬰兒期以後才出現 症狀。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除了晚發型以外,可經由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避免新 生兒生命危險,依其缺乏予以適量補充藥物,可使之正常發育及成長。

4.中鏈醯輔酶A去氫酶缺乏症

國內發生率低於 30 萬分之一,但歐美約 1 萬 5 千個寶寶有一個,是最常見的一種脂肪酸代謝疾 病。通常會在出生後的前兩年出現臨床症狀。寶寶會因缺少中鏈脂肪酸去氫酶,使得脂肪代謝無法 順利進行,不完全分解的脂肪堆積在體內產生毒性,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引發嘔吐、肝臟 腫大、低血酮性低血糖、意識模糊、昏迷及抽搐等現象。

雖然有部分病人沒有症狀,這個疾病有 25 6 %的病例在第一次發作時死亡,也常被誤診為嬰兒猝死症。早期篩檢可預防疾病的發作,在急性期 快速治療低血糖症狀,長期治療則是要在就寢前提供碳水化合物點心,避免長時間禁食,以及積極治療感染或胃腸炎等突發狀況。如能妥善預防傷害的發生,最終的預後是相當好的。

5.戊二酸血症第一型

國內發生率約 10 萬個寶寶有一個,是一種有機酸代謝異常的的罕見疾病。寶寶因為缺乏戊二基輔酶 A 去氫酶無法正常分解離胺酸與色胺酸,有毒產物(如戊二酸等)過量堆積於血液 與組織中,造成漸進的神經症狀及急性的代謝異常。

通常寶寶在出生幾個月內可能沒有異常 或僅有無症狀的巨腦,但在嬰兒期的晚期逐漸呈現出運動困難、漸進式的舞蹈徐動症、肌肉 低張到僵硬、麻痺、角弓反張(四肢向外翻轉,身體呈弓狀)等症狀,也可能會有癲癇或昏 睡昏迷的急性發作。早期發現及治療對新生兒是十分重要,可讓寶寶較有正常的生長及智能 發展。

6.苯酮尿症

約每 3 萬 5 千個寶寶就會有一個。通常在出生後 3-4 個月時出現症狀,如:生長發育遲 緩,尿液及身體上有霉臭味,日後會出現嚴重智能不足;主要是寶寶體內無法有效代謝食物 中的蛋白質。早期發現,於出生後 1 個月內,給予特殊飲食、定期追蹤,大部分的寶寶可有 正常的智能發展。

7.異戊酸血症

國內發生率約為 8 萬個寶寶就會有一個。是一種有機酸代謝異常的罕見疾病。寶寶因為 缺乏異戊醯輔酶 A 去氫酶,無法正常分解白胺酸,有毒產物異戊酸過量堆積,進而侵犯神經 與造血系統。

根據症狀嚴重程度以及發病早晚分為典型及非典型兩種。典型病患在出生後可能與一般嬰兒無異,但逐漸會出現倦怠、噁心、嘔吐、嗜睡、胃口不佳及抽筋等症狀,大量的異戊酸堆積在體內,寶寶身體和尿液會有明顯臭腳汗味道。

此時若沒有正確的診斷治療, 病患將會逐漸昏迷。而非典型患者發病時間較晚且症狀輕微不明顯,往往在出生後一年才會 被診斷出來,有時會被誤判為其他類似疾病。早期篩檢發現後,利用飲食控制和定期追蹤, 有良好的治療成效。

8.甲基丙二酸血症

國內發生率約為 10 萬個寶寶就會有一個。是一種有機酸代謝異常的罕見疾病。寶寶因為 甲基丙二醯輔酶 A 變位酶功能異常或鈷胺素代謝異常,導致體內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機酸蓄積,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嚴重時引起酮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高甘胺酸血症。

新生兒、 嬰幼兒期死亡率很高,早期篩檢發現可預防急性發病,適時補充液體、避免酸中毒。對於VitB12 有效型的病患,須給予維生素 B12 治療。對於 VitB12 無效型的病患,給予特殊配方奶粉及高 熱量飲食,可使血液、尿液中的甲基丙二酸濃度維持在理想範圍。

9.高胱胺酸尿症

約每 10-20 萬個寶寶就會有一個。主要是寶寶體內無法有效代謝食物中的蛋白質,若未 加以治療,會出現全身骨骼畸形、智能不足、血栓形成等併發症。早期發現,予以特殊飲食 及維生素治療,可以防止寶寶智能不足的發生。

10.楓漿尿症

國內發生率約為 10 萬個寶寶就會有一個。由於患者的體液和尿液會有楓樹糖漿的甜味因而命 名為楓漿尿症。

罹患典型此症的嬰兒,在開始餵食後數天,會逐漸出現嘔吐、嗜睡、食慾減低、 呼吸急促、黃疸、抽搐等現象,嚴重者會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此症是特殊支鏈胺基酸代謝 異常的罕見疾病,使得支鏈胺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的代謝無法進行順利。早期發現及治療對新生兒是十分重要,可讓寶寶較有正常的生長及智能發展。

11.半乳糖血症

約 100 萬個寶寶就會有一個典型的半乳糖血症。主要是寶寶體內無法正常代謝乳糖,通 常會出現餵奶後發生嘔吐、昏睡之現象、眼睛、肝臟及腦部損害。

早期發現,以不含乳糖及 半乳糖之奶製品來代替母乳或一般嬰兒奶粉,可防止疾病之危害。曾經生育過罹患此病症寶 寶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攝取含有乳製品或乳糖的食物,如:牛乳、乳類製品、內臟 等,以免造成患有此病症寶寶的可能傷害。

12.瓜胺酸血症第I型

瓜胺酸血症第 I 型為尿素循環障礙的疾病之一;患者常因無法代謝血氨,而造成高血氨症。

在新生兒期發病,早期的一般症狀是餵食欠佳、嘔吐、昏睡、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他們的病情通常會快速地變化,而表現出更嚴重的神經學與自律神經的問題,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大部份的病人都會死亡或產生併發症。在長期的治療上,患者需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使用特殊 奶粉補充生長發育所需,並使用特殊藥物以幫助血氨的排出,並定期監測血氨等數值。

13.瓜胺酸血症第II型

瓜胺酸血症第 II 型因為體內 Citrin 蛋白功能缺乏所引起。

新生兒期發作型的患者在出生 1~5 個月間便會發生膽汁鬱積性黃疸,肝臟功能不正常,出現多種高胺基酸血症,半乳糖血症 及脂肪肝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生長遲緩,異常出血不止或貧血、低血糖,肝臟腫大,甚至肝 臟衰竭。治療包括補充脂溶性維生素,盡量維持高蛋白高脂肪飲食。

14.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酸尿症

白胺酸代謝異常係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屬於有機酸血症之一種。患者由於體內無法合成酵素來分解白胺酸,以致體內堆積有害人體的有機酸,並導致血氨值攀升,寶寶將因酸中毒及血 氨過高而致智障甚或死亡。

除無法代謝白胺酸之外,第二項生理缺陷在於無法製造酮體,以因應長期飢餓狀況。若能及早限制蛋白質攝取,輔以特殊奶粉配方,並避免長期飢餓,則患者身 心發展仍可趨於正常。

15.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

為利用生物素作為輔酶的羧化酶功能不足;寶寶常出現進食困難、呼吸困難、皮疹、脫髮 和嗜睡等症狀;在代謝上,患者會有酮乳酸中毒,有機酸血(尿)症和高氨血症。

及時補充生物素可以阻止許多併發症發生;但若沒有進行治療,此症可能會導致發育遲緩、癲癇發作及昏迷, 甚至可能會危害到生命。

16.丙酸血症

最嚴重的新生兒型在出生後幾個星期即產生症狀,餵食情況差,出現嘔吐、癲癇、肌肉張力低下、脫水、嗜睡、呆滯及腦部病變等症狀。

晚發型相對較少見。此症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 取,尤其是會產生丙酸的胺基酸,因此除少量一般飲食之外,另可給予特殊配方奶粉以提供足 夠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及熱量供應。

17.原發性肉鹼缺乏症

或稱肉鹼運輸障礙。國內發生率約 3 萬分之一。肉鹼(或稱卡尼丁)負責將脂肪酸運送到粒腺體,以進行氧化產生能量。原發性肉鹼缺乏症患者發病時,在一歲以前可以發生高血氨性腦病變,一歲以後發生心肌病變。只要能早期診斷,定時服用肉鹼即可避免發病。

18.肉鹼棕櫚醯基轉移酶缺乏症第I型

此症會阻礙人體利用脂肪酸產生能量,尤其是在食物攝取不足時。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通常於童年早期發病,患者因無法有效利用脂肪酸產生能量,而導致低酮酸性低血糖,也常伴隨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症狀,並存在神經系統受損、肝衰竭、癲癇、昏迷和猝死的風險; 預防低血糖可降低神經受損之風險。

為了預防低血糖,嬰兒白天需增加餵食頻率,晚上則接續補充玉米粉;患者在生病或接受手術等特定醫療處置時,不可超過 12 小時未進食;成年患者需以高醣低脂為飲食原則,以確保身體以醣類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

19.肉鹼棕櫚醯基轉移酶缺乏症第II型

此症會阻礙人體利用脂肪酸產生能量,尤其是在食物攝取不足時。

最嚴重的新生兒致死型 患者在出生後短時間內即可發病,相關症狀包括呼吸衰竭、癲癇、肝衰竭、心肌病變、心律不 整及低酮酸性低血糖。晚發型則可能到孩童期才發病。治療主要以減少長鏈脂肪酸的攝取,防止飢餓,避免低血糖,並讓患者有需要時多補充醣類來產生能量。

20.極長鏈醯輔酶A去氫酶缺乏症

此症會造成身體無法將特定脂肪轉換成能量,尤其是禁食狀態。其典型症狀出現在嬰兒或 兒童早期,包括低血糖、昏睡、以及肌肉無力。患者可能會併發肝臟或危及性命的心臟問題。若症狀始於青春期或成年,通常會有肌肉痛及橫紋肌溶解。當肌肉組織被破壞會釋出稱為肌紅素的蛋白,其經過腎臟進到尿液中會使尿液變成紅色或褐色。飲食方面以少量多餐避免飢餓為 主,限制長鏈脂肪酸的攝取與補充肉鹼是主要的治療原則。

21.早發型戊二酸血症第II型

此病症主要成因為多發性醯基輔酶 A 去氫酶缺乏所導致,因而造成脂肪酸及支鏈氨基酸代 謝出現問題。新生兒可出現低血糖、酸血症、肌肉無力、肝臟腫大等,另外,腳底會有臭味。晚發型則可能到青年期才發病。治療可以補充核黃素與肉鹼,並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為主,防止飢餓,避免低血糖,並讓患者有需要時多補充醣類來產生能量。

 

蠶豆症應注意事項

經新生兒篩檢若為蠶豆症患者,日常生活只要避免讓寶寶的衣服或用品接觸萘丸(俗稱臭丸;樟腦丸)或其氣味,避免使用含薄荷醇的產品,也不要誤食蠶豆,就不會引發急性溶血性貧血,甚至危及生命。

至於為什麼建議要做新生兒篩檢呢?因為有一定比例的蠶豆症新生兒會發生「黃疸」,少數嚴重者會產生「核黃疸」,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傷害,都必須透過新生兒篩檢才能區分出是蠶豆症,也才能早期發現並妥適治療,接下來在生活中只須注意遠離特定發病物質,健康就能與一般常人無異。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家長,假如您接獲寶寶新生兒篩檢結果異常通知時,寶寶採血的醫療院所(通常是接生寶寶的院所)或確診醫院,會協助新生兒及家族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進一步的確認檢查,請您務必配合安排,且在檢查結果未通知前,勿讓寶寶接觸致病的因素(尤其是萘丸),就醫時,也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寶寶患有蠶豆症,平時不要隨意服藥,所有藥物均需經醫師處方,用藥相對安全。

 

別為了保險,影響孩子一輩子健康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也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保障,但疾病對寶寶身心造成的傷害是一輩子的事,現今仍有部分家長因擔心篩檢結果會導致寶寶無法購買醫療保險,而延後新生兒篩檢時間,其實,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01年就函請各保險公會,針對衛生福利部公告之「新生兒篩檢項目之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的規範。」

國民健康署慎重呼籲,請家長切勿為了保險而延後新生兒篩檢,因為錯過治療黃金期,再多努力也難以挽回寶寶健康!同時也呼籲保險經紀人切勿提供錯誤訊息給家長,讓寶寶盡早接受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才能讓隱性疾病無所遁形!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