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v.s.職場媽媽,各有什麼優缺點、各有什麼挑戰、各有什麼考量、怎麼決定才好?
●全職媽媽的優點:
別人照顧會擔心掛念,自己照料最安心,有很多機會和孩子相處。
●全職媽媽的缺點
1.缺乏成就感:
雖然照顧孩子也是種成就,但對於社會上認為出外賺錢對家庭似乎較有貢獻,因此在家帶小孩的付出容易被忽略。
2.沒有休息時間:
沒有自己的時間,都在做家事、照顧小孩、照料丈夫或長輩。
●全職媽媽可能面臨的挑戰
買家庭必需品或孩子的東西,需要跟先生拿錢,有看人臉色的感覺。
國泰醫院精神科薛媛云心理師指出,在考慮是否成為全職媽媽前,可以透過育嬰假嘗試,了解擔任全職媽媽是否為自己期待的未來,因為全職媽媽的作息差異較大,需要多做心理調適,像是沒有休息、沒有自己的生活,要了解工作成就自己是否看重,或只是糊口的工具。
薛媛云心理師提醒不要被迫成為全職媽媽,如果長期不滿,「對於夫妻兩人來說也是種地雷,會不斷認為我是為了你、小孩、家庭而犧牲。」建議和丈夫討論兩人對家庭的想像是否一致,像是丈夫是否覺得回家老婆就應該煮好飯、家裡乾淨整齊,因為這種對媽媽的期待,可能來自丈夫個人生活經驗對家庭的想像,卻需要媽媽辛苦待命。有些夫妻會用薪水高低做家庭分工,讓薪水低的一方辭職全心照料家庭,但薛媛云心理師認為,雙方應該討論彼此的價值觀,清楚對方的想法和看重的點,「如果是這種未來,你可以撐多久?為了孩子待在家是一輩子還是暫時的。」或許換個方式,讓夫妻各輪替一年,使薪水平均,不成為分工的理由,也能讓雙方充分理解全職待在家裡的付出與辛勞。
「有時候全職媽媽因為太忙太累,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反而把所有寄託都放在孩子或是丈夫身上,或是刻意忽視自己的情緒。」薛媛云心理師指出,有些媽媽甚至會忽視丈夫,太關心孩子,這樣容易影響夫妻關係。長期來說,等孩子大了有主見,甚至有自己的交友圈,丈夫因為工作,有同事朋友間的聚會,會讓自己沒有生活重心。建議媽媽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圈、興趣,找到其他的成就感。
首先要知道自己是為何離開,是暫時還是一輩子,若仍想重回職場,薛媛云心理師建議可以保有原有的興趣或是關注的事,維持自己在專業上的資訊,遇到職業媽媽也能有共同話題。同時要有心理準備,重回職場後,薪資及工作成就不一定能馬上如預期,跟同齡人相比可能會有三到五年的落差。
有自己的收入,有成就感,不用為了錢看丈夫臉色。
1.工作會消耗體力與耐心,可能需要加班,沒有時間關心小孩。
2.不能自己照顧小孩,可能會忽視或太擔心孩子沒有被照顧好。
下班後身體上的疲累以及工作壓力的累績,會使媽媽沒有耐性,對小孩容易不耐煩。
給新手職場媽媽的建議
職場媽媽可能會因工作太忙,變得沒時間,也沒有耐心陪伴孩子,因此薛媛云心理師提醒,這時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覺察力,懂得自我察覺知道自己是因孩子或工作壓力而生氣、焦慮。如果發現自己情緒不對,可以請爸爸先顧小孩,爸爸除了能適時拉住媽媽,也是安撫媽媽的角色。
Tips:我是否在遷怒?
薛媛云心理師分享可以用對照組的方式,知道自己是否在遷怒,「如果是以前的自己遇到同樣的狀況,和現在的自己遇到同樣的狀況,對孩子的態度及情緒反應會有不同嗎?」像是和丈夫吵架之後,看到孩子還在玩玩具,就大罵孩子這麼晚了,怎麼沒有收好玩具,但以前可能不會在意。「找出矛盾點,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態。」
首先想清楚我想工作是為了什麼,並接受自己的年紀與體力,如果是為了打發時間也可以選擇兼職,若是有在工作上希望達到的目標,則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有空窗期,不一定能馬上如過去一樣,建議可以先設立小目標,慢慢來,薛媛云心理師舉例,「就像工作受傷的人,一回來工作就想馬上恢復到原本的狀態,但這是很困難的。」
延伸閱讀:二度就業困難重重?妳需要先做好這些準備
現在多為雙薪家庭,薛媛云心理師表示,「其實不用把陪孩子想得太難,陪孩子玩玩具或聽他分享幼兒園發生的事,大概五到十分鐘很專心的聆聽孩子說話就可以了。」建議可以嘗試睡前故事或是互相講故事增進親子關係。
如果老婆是全職媽媽,為了讓媽媽有喘息的時間,除了分工做家事外,也能讓先生帶孩子一整天,了解全職媽媽肩負照料家庭及孩子重任的辛苦。如果老婆是職場媽媽,在兩人皆有工作的情況下,溝通分工尤其重要,建議可以輪替分工一人做家務事,一人照顧小孩。
有些媽媽會抱怨孩子不愛找先生,薛媛云心理師表示,在父權社會框架下,男性不被期待扮演聆聽角色,「爸爸不懂得傾聽,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跟想法,而且和孩子互動少,自然孩子對爸爸就比較沒有感情。」建議夫妻可以先練習彼此分享工作上或是在家中帶孩子的事,讓他懂得傾聽與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再讓他將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幫助孩子跟爸爸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全職或是職場媽媽?薛媛云心理師表示,要先知道知道自己最在乎什麼?清楚自己為何而選擇,明白做出選擇後是暫時還是一生,而且因應孩子的成長,家庭分工也會產生變化,因此鼓勵夫妻間能有充分的溝通,為家庭與自己做更好的規劃。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1年3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 國泰醫院精神科心理師 薛媛云
攝影/SuperCute寶寶親子寫真(02-25560685)
梳化/陳美琪
model/媽咪:NaNa麻、寶寶:NaNa(※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