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看卡通,
近年國外媒體爆出Youtube有偽裝成Elsa、巧虎、佩佩豬、蜘蛛人、聖誕老公公等的血腥暴力卡通,內容呈現暴力、性愛、戀物癖、廁所幽默、虐待兒童等,這些影片會隨著正版影片自動串聯輪播,若家長不注意讓孩子獨自觀賞,孩子就可能在不設防的情況下看見這些不適當的影片,因為利用對兒童熟悉友善的卡通角色,所以被稱為「艾莎門(ElsaGate)」。
另一起網路恐怖遊戲「MOMO Challenge」也引發全球熱議、家長恐慌。MOMO是一個凸眼裂嘴、頭髮稀疏的虛擬角色,會不只一次在Youtube卡通頻道中的廣告突然出現,揚言要殺死孩童,且挑戰經由WhatsApp擴散,MOMO會唆使、威脅、恐嚇孩童做危險動作,甚至自殘。
所以不能只是給,而要有管理的給,不只要管理孩子使用的時間,更要事先管理手機、電腦的設定。
因應這種趨勢,各大網路使用平台也推出適合小孩使用的瀏覽版本,家長可以善用這些網路工具保護孩子。
教育部與趨勢科技合作,打造網路守護天使2.0「PC-cillin家長守護版」,協助孩子在瀏覽網路時避免接觸到不當內容,並增加時間管理功能。家長可於「教育部網路守護天使」網站免費下載電腦版和手機版。此外,「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及「全民資安素養網」,也提供多元的數位資源,讓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使用。
家長可以從YouTube的「設定」中,打開「嚴格篩選模式」(Restricted Mode),隱藏可能的不當內容影片,或直接下載YouTube Kids讓孩子觀看。YouTube Kids可以透過「家長監護」功能來自訂孩子的使用體驗:
(1)限制使用時間。
(2)掌握觀看記錄。
(3)封鎖影片或頻道。
(4)檢舉不當內容。
總共可建立八筆兒童個人資料,每筆資料都能擁有獨立的觀看偏好、影片推薦及相關設定,也可以選擇「僅限已核准內容」模式,或是根據孩子年齡選取「幼兒」、「學齡前兒童」或「學齡兒童」模式。
延伸閱讀:兒童版YouTube正式登台!家長更好把關影片內容
分別在自己與小孩的裝置上安裝「家長版」以及「兒童與青少年版」,想要做到哪些方面的使用限制以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資訊,全都可以由家長自行設定:
(1)察看及管理孩子使用裝置的項目及時間。
(2)限制或封鎖孩子使用的時間。
(3)掌握孩子所在位置。
家長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應用程式中點擊右下方的「功能表」,在「查看更多」裡點選啟用「兒童版Messenger」。若孩子有專屬的手機或電腦裝置,家長可以依以下 4 個步驟設定:
(1)下載:在孩子的設備上下載兒童版Messenger應用程式。
(2)認證:家長需使用自己的Facebook帳號與密碼,在孩子的設備上進行認證。
(3)建立帳號:為孩子建立一個帳號,需提供姓名並選擇附加程式。
(4)新增聯絡人:家長可以在孩子的Facebook應用程式中,透過「家長監控設定」新增聯絡人。
Netflix提供六種「家長控制功能」,透過電腦版或手機App管理專區就能進行設定:
(1)使用者個人化設定。
(2)特定使用者PIN碼鎖定。
(3)年齡分級限制內容
(4)手動移除特定內容。
(5)查閱觀看記錄。
(6)關閉自動播放。
(1) iOS系統
從「設定」中選擇「螢幕使用時間」,可在「內容與隱私權限制」設置中,點選「iTunes 與 App Store 購買」並設為「不允許」,如此一來若要購買App都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進行;點選「內容限制」,可監管孩子能取用的網站,也能直接設定,避免存有兒童不宜內容的網站。
(2) Android系統
從Google Play中設定,開啟「家長監護」,就可以封鎖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式,無論要購買或下載App都需要密碼核准。
Windows系統可以建立一個Microsoft帳戶,到「設定」、「帳戶」建立一個給兒童使用的帳號,包括螢幕使用時間、閱讀內容都可以設定,也可以限制瀏覽網頁及下載檔案。
可以透過瀏覽器設定「黑名單」,將這些網站列出來並封鎖,小孩就無法看到這些網站內容,雖然仍可能有漏網之魚,但至少可以隔絕一些不良網站;此外,有些防毒軟體也有提供家長防護功能、使用設定、鎖住線上商店等功能。
延伸閱讀:研究證實:戶外玩耍降低3C不良影響,10招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教育部也提醒家長,可以從「陪伴」、「瞭解」及「保護」三方面來教育孩子合理、合宜、合法的使用網路:
爸媽可以跟孩子提醒上網應注意的事,例如透過網路作為訊息交換工具時,應留意就算有「收回」或「刪除」功能,網路訊息一旦傳送出去,就有可能被備份或轉傳。因此,透過網路傳送訊息、照片及影片時,都應先想清楚內容是否妥當:「這些資訊如果被不認識的人看到,是否會影響自己或別人?」三思而後行。
爸媽可適度開放小孩使用網路,約定好每次上網的時間,隨時與孩子討論喜歡看的影片或上網的內容,瞭解孩子網路的使用情形。
如前述介紹,家長可先設定相關的保護功能,再將手機或平板交給孩子。透過監護功能,可以設定允許使用的時段以及時間長短,也能避免孩子接觸不當的內容及資訊。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刊頭照片/Pexels
內文照片取自各網站/Facebook Messenger、Google Family Link、Netflix、YouTube Kids、教育部網路守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