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在婦產科領域中有「第一大瘤」之稱,指骨盆腔內的子宮壁平滑肌長出肌瘤,是最常見的婦女良性腫瘤,根據研究顯示,基因遺傳是造成此疾病的主因,此外,包括環境荷爾蒙或染色體異常也可能導致病變。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最直接的刺激因子,是靠生育年齡婦女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如黃體素、雌性激素等而成型、茁壯。」研究顯示,經體內長期荷爾蒙滋養或懷孕,18~50歲的女性肌瘤平均發生率約為25%,40~50歲的更年期前後婦女發生率更是高達40~50%。
患者需進行婦科史評估,包括子宮頸篩檢,同時進行腹部和盆腔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腫塊,接著用內診、腹部或陰道超音波等診斷方式確定肌瘤位置、大小及數量,另外也會對血紅素進行評估,確認是否有缺鐵性貧血,若泌尿系統出現症狀,則需進行尿液檢查,排除尿路感染。
一般來說,無症狀的肌瘤患者,僅須每3~6個月定期追蹤,檢查肌瘤體積變化與症狀表現評估即可;症狀輕微者可使用止痛藥物改善疼痛、利用荷爾蒙減少出血或補充補血藥物改善貧血;若肌瘤直徑大於5~6公分,恐使患者在經期中有大量出血或經期延長症狀,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貧血,張宇琪醫師表示,門診時有不少患者臉色蒼白如白雪公主。
延伸閱讀:注意細菌感染,孕期避免婦科疾病上身
由於子宮肌瘤可能引起經血量增、受孕生產困難與壓迫等相關症狀,依其生長位置,可概略分為3大類。
所謂黏膜下肌瘤是指肌瘤往子宮內膜腔生長,臨床症狀包括子宮異常出血、經血量多、經期過長、經痛、月經有血塊、嚴重貧血引發疲勞、掉髮等症狀,甚至引起不孕、早產或流產。
漿膜下肌瘤是從子宮平滑肌往腹腔內生長,臨床症狀較不明顯,通常要等肌瘤長得比較大,壓迫到附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大腸等器官時,才會出現如腎盂積水、頻尿、小便滯留、便祕、脹氣等壓迫症狀。
肌肉層間肌瘤是最常見的肌瘤,位於子宮平滑肌肌層內,可能發生上述2大類肌瘤所產生的不適症狀。
延伸閱讀:高危險妊娠的3大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