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避開新手爸媽易犯的錯Q&A

「我們是當上爸媽之後,才開始學做爸媽的!」您也這樣嗎?初次擔任新手父母,也許有很多生活上的錯誤行為自己並不知道,間接也使得嬰幼兒在認知、營養、健康上導致偏差。感嘆新手爸媽難為之際,且看本篇教養專家職能治療師與小兒科醫師的專業經驗,一次帶您解開寶貝帶養的生活難題!
避開新手爸媽易犯的錯Q&A

(一)教養觀

Q1:寶寶喜歡吃手,怕細菌給吃下去,乾脆成天戴手套?

**專家解答: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林敏菁表示,基本上不建議給寶寶成天戴手套,因為吃手是嬰兒探索自己的一個發展必經過程,約在寶寶2~3個月大起就會開始出現。這個階段的寶寶,從發現自己有手、有腳,甚至是發現自己有五根手指,會增加寶寶在視、聽、觸等探索肢體的感覺刺激。

假使這個時期的寶寶並沒有出現吃手現象,則家長甚至要特別留意,或試著誘發並帶領寶寶吃吃小手;不過原則上,寶寶探索肢體的過程,必須幫寶寶保持手部清潔,就不用害怕細菌侵襲了。通常嬰兒學抓握搖鈴時,也會自然將搖鈴放入口中,也是自然發展的過程,且通常可獨自玩耍且安全的玩具,多是可以清洗的,只是父母要自行留意清潔問題,偶爾放入口中吃吃小手通常並無大礙。

另外,除了一些特殊寶寶,例如腦性麻痺或是肢體張力不足等,無法把手放在中間來吃的情況外,其餘寶寶都是很容易將手放在中間來吃的。所以,如果發現寶寶並不能如此時,父母就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具有特殊問題。不過,林敏菁治療師也提醒父母,到了寶寶會爬行的時候,因為探索環境更多、更廣,細菌就更難預防。也因此,這時候建議父母應該要教會孩子「玩」玩具,而非「吃」玩具,因此這個階段就要開始漸近式來減少寶寶吃玩具的頻率。例如試著跟寶寶揚起聲調的提醒說:「喔~不行吃喔!」讓孩子也能慢慢聽懂妳的語言及語氣。

林敏菁治療師表示,通常9~10個月大的小朋友,已可以慢慢聽得懂父母的語氣,因此在寶寶已經會爬的時候,如果還在「吃」玩具,就應該要慢慢的去制止了。經常這樣做之後寶寶會漸漸有概念,當爸媽制止的行動還沒發生時,寶寶通常也會轉過頭來觀察爸媽有沒有準備要遏止他。

如果擔心寶寶指甲刮傷小臉,要不幫寶寶戴上手套呢?林敏菁治療師表示並不建議。因為,日前新聞報導有家長因為太過粗心,幫新生兒連續三天都戴手套,導致手套內脫落的線頭纏住寶寶小指引起潰爛,家長卻沒有發現。因此,不是不能,而是家長仍應注意定期幫寶寶以修剪指甲為前提;而且戴手套的時間,可以選在寶寶睡眠時來戴就好,通常等寶寶清醒時,就應該盡量讓寶寶伸展四肢來練習抓握最理想喔!

 

Q2:寶寶搶玩具、打人、不乖,有危險行為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打+罰?

**專家解答:現代父母都生得少,孩子都是家中的至寶。也因此去外面,大家都比較護著自己的孩子。但寶寶人際關係,也必須要從小開始養成。如果過度溺愛寵壞寶寶,則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共處時,也很容易發生失和。林治療師就經驗觀察說,家中只有一個小孩的家庭,孩子的人際互動技巧會較差,所以通常也建議家長不要只生一個小孩就好,除非常與叔伯親友等孩子共處。因為每個孩子發展過程中,都是需要玩伴(同儕)在語言、學習與認知的刺激以健全發展。

有些寶寶,在玩興來的時候,就喜歡亂丟東西或打爸爸媽媽,但其實這種因子是一種人際上的負面影響,也表現對人的不尊重,實在不應該讓寶寶養成。可是很多爸媽並沒有告誡寶寶不行,也沒有當一回事,孩子就會很習慣以這種方式和人互動。所以,一開始錯誤的行為就要遏止,並應該告知寶寶:「不行!你打我,我會痛痛。」因此,要教會孩子尊重爸媽,並用有禮貌的方式來對待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喔!

其次,危險行為是有可能令寶寶受傷的,因此也應該給予告誡。假如寶寶認知已能理解,那父母也要告知寶寶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比方說:會危險、會跌倒、會痛痛,或是東西會壞掉之類的。當然,父母在告誡的時候,口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妳也要讓寶寶知道妳生氣了,甚至很嚴肅的告訴他說:「這是不行的,他才會把妳的意思聽進去」。即便言語聽不懂,但口氣卻是寶寶可以分辨的。

當口氣嚴肅也無效的時候,怎麼辦呢?林敏菁治療師認為,適當的處罰也是必要的。處罰的方式也有分幾種,包括:體罰、口語指責、暫時隔離、反應代價,當然我們可以不要選擇體罰,但卻可以運用後面的三者。口語指責如前述所談的,運用比較嚴厲的口吻去告誡寶寶:「不行就是不行。」

暫時隔離,則是將孩子暫時轉移到比較無趣的空間;當寶寶答應不做危險行為的時候,才可以再回來。但要注意寶寶的安全,隔離的地方必須確保寶寶是安全的,並且千萬不要將寶寶關進廁所,怕他對廁所有恐懼,那之後要練習上廁所也可能造成心理抗拒。

如果關房間呢?也不太好,林敏菁治療師建議,如果要關在房間,最好也是媽咪陪寶寶一起進去。畢竟,房間內讓寶寶獨自一人不在媽咪的視線範圍內,很怕會讓寶寶發生什麼家長不可預期的危險(如:生氣、跌倒之類),包括任何隔離角,都建議寶寶要待在媽咪可以看見的範圍,重點還是要能夠確保孩子的個人安全。

那隔離角要怎麼設置呢?比如說:客廳沙發區的小牆角,或是浴室出來的轉角,原則上只要家長仍和寶寶同屬一個區域的空間範圍內就沒有關係。除非環境真的很安全,否則家長就不要離開。因為,隔離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能隔離在一個情境中,讓他可以答應不再做出危險行動時,就可以讓寶寶回來。但仍應該告知寶寶:「我讓你回來,但你不能碰我的瓦斯爐,我就可以把你放回來,否則就不能跟媽咪在一起。」

比如說:媽咪在廚房煮飯,寶寶硬是要跟媽咪在一起但卻會拼命玩瓦斯爐時,就可運用暫時隔離的方法,直到寶寶答應乖乖不再亂玩危險物,才可以再回到媽咪身邊。如果孩子仍然大聲哭鬧怎麼辦?林敏菁治療師表示,只要是危險的錯誤行為,糾正寶寶仍是父母應該堅持到底的原則喔!

其次,反應代價,是當寶寶做出不適切的行為時,就要付出應該有的反應代價。比如說:自己打翻的東西,就要自己收;或是當媽咪不准寶寶做的事情,寶寶硬要做,那麼今天就不能帶去公園玩等;只要寶寶沒有乖乖聽話,那就要付出小小代價。但如果寶寶還很小聽不懂,認知比較差,或有部份小孩是屬於行為問題,那麼因素就更複雜,往往犯錯目的常常只是為了引起大人注意。

也有部份的可能是父母在帶養寶寶的過程中,沒有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或是給予他某些身心需求上的滿足,那麼小朋友就會拼命想要透過反差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當寶寶聽不懂,也講不聽的時候,父母能做的就是事先預防,不要讓寶寶有接觸到危險事物及環境的機會,並且去稱讚寶寶好的行為,比方說:「啊,好棒喔!你今天都有乖乖坐著。」也能避免寶寶拼命爬上爬下的危險。

林敏菁治療師表示,口頭稱讚寶寶可以養成好的行為,也並不是隨時稱讚,而是要看寶寶做出來的行為。因此,稱讚寶寶最好的時機,就是當寶寶最初開始做對的那個當下。也就是好的行為,剛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就要稱讚他。比如說:看見鄰居要打招呼,當寶寶有開口叫「阿姨」,媽咪剛開始發現時,就可以跟孩子點點頭讚許,或立刻稱讚,但當好的行為養成後,就可以不用那麼立即稱讚了。人的天性喜歡被讚美,所以在學習新事物時父母不要吝嗇給孩子鼓勵喔!

行為矯正的方法在家長熟悉孩子的個性之後會使用的更加熟練,但是在孩子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不同的行為挑戰,多與孩子談天,父母身體力行做示範,也可以藉由品德教養的繪本跟孩子一起共讀,孩子就會愈來愈聽話懂事。

 

Q3:寶寶長期含奶嘴到兩歲,戒不掉就戒不掉,沒關係?

**專家解答:兩歲的寶寶,真的應該戒奶嘴了!如果此時不戒,也會造成寶寶出門都把奶嘴叼著,間接也不愛學習說話,一般來說也會影響嘴形,包括:嘴巴會翹、齒列不正、咬合不正。其次,某些家長也習慣運用奶嘴來搪塞孩子的嘴,尤其每當孩子一哭鬧就塞,這樣就會非常難戒除奶嘴的喔!

也因此,家長在一開始運用奶嘴的時候,就要想想什麼時機下才需要借助奶嘴來安撫寶寶?林敏菁治療師指出,因為使用奶嘴的主要用意是在於安撫,如果寶寶比較不容易入睡,那麼就選在寶寶睡前才使用,然後等寶寶熟睡後自然就會吐掉了。所以原則上,寶寶不睡覺不含,出門不含,當寶寶養成習慣以後,奶嘴也就會在寶寶想睡覺時才會讓寶寶想起來囉!

當寶寶依賴奶嘴習慣,該怎麼戒?除了有些父母會塗辣椒外,林治療師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說,有一次帶自己寶寶外出住阿公家時忘記帶奶嘴,回到家中就故意讓孩子找不到,這時候就跟寶寶如此解釋:「糟了,奶嘴找不到了!可能是被老鼠咬走了!可能是老鼠趁你不在的時候,把你的奶嘴咬走的。」也由於寶寶已經有閱讀繪本的經驗了,也因此寶寶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因此,家長有時也可以運用一些故事性的方法合理化,讓寶寶想通後,或許自然也就能夠解開自己的奶嘴情結了。

 

Q4:寶寶哭鬧不乖,立刻塞奶嘴或手機給他就對了?

**專家解答:當寶寶哭鬧時,家長應了解寶寶感受及哭鬧的真實原因。甚至要和寶寶對話或學會妥協與等待,慢慢的也就可以跟寶寶達成溝通默契,家長也會比較好帶。而非當寶寶一哭的時候,就非要塞奶嘴或手機給他不可。比如說:寶寶有時候哭泣只是為了想要撒嬌,或許這時候只要跟寶寶講講話就好了。

因此,有時寶寶只是有一些表達的需求,若是寶寶有一些生理需求,那就可以幫寶寶儘快處理一下(如:換尿布、肚子餓),而不是習慣性的還沒了解原因就塞寶寶奶嘴,往往這樣的依賴以後就會很難戒掉。

 

 

Q5:寶寶喜歡甜零嘴,只有當他不乖的時候,拿來當作交換孩子聽話的利器?

**專家解答:這樣的方法當然不好。原則上偶爾吃糖是沒關係的,因為也需要讓孩子去體驗各種不同的食物、味覺及口感,這也在累積孩子五感方面的經驗。包括:口腔發展及味覺的刺激。基本上,什麼食物都可以讓孩子吃,當然甜食、糖果色素或添加物多,我們盡可能不要吃太多,然後吃的時候,也要注意可能會引起寶寶蛀牙的問題。所以,當寶寶接觸甜甜的食物後,更需要口腔清潔及漱口。

另外,運用甜食當作獎勵,要小心變成反效果,以後孩子會變成想吃糖時就哭鬧。但是當寶寶不乖的時候該怎麼辦?回到情境上來討論,孩子是什麼情境下不乖?是他吵著要做什麼?還是因為沒事做?或真的肚子餓?想看電視?如果想看電視,為什麼要給孩子吃零嘴呢?因此,家長要了解寶寶背後哭鬧的原因,要適當的呼應孩子合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