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廖皇閔解釋,大概7~8個月左右的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就已可感受到光線刺激;然而依照所有感覺系統的發展順序來看,視覺算是最晚發展成熟的。過早接觸電視的孩子,雖然視覺發展可看到螢幕畫面,但因認知發展尚未跟上腳步,無法分辨節目內容的是非而造成錯誤接收。
父母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認為一起觀看暴力血腥的戲劇「無要緊」;但您可知道?就算孩子還不瞭解劇情內容表達為何,他們豐富的模仿力卻已照單全收所有好壞鏡頭!現代小孩對電視中壞角色的模仿都維妙維肖,原因就是節目對「壞」角色的張力較誇大,更易刺激大腦去牢記。
而這樣的現象,著實使人擔憂︰難道真要孩子從小就學習如何當「劉文聰」或「公車萍」嗎?相信沒有家長會贊同!要隔絕這些影響對孩子的成長,讓我們先來瞭解孩子的視覺發展究竟是什麼情形。
0~6歲的視覺發展 step by step
年齡 |
視覺發展情形 |
出生期 |
初生寶寶可是個大近視呢!大概只看到距離約20公分的周遭景象,所以對爸比媽咪的臉孔很感興趣;而黑白兩色則因顯眼和對比落差,最可引發此時期寶寶的興趣。 |
4~5個月 |
寶寶已經會用眼睛去注視事物,對自己的手腳產生興趣並喜歡把玩。因手眼協調的能力都已慢慢地出現,因此可伸手去觸摸所看到的東西。 |
7~8個月 |
寶寶的視力發展可看到較遠處,所以開始愛操弄物品(玩具);因視力漸趨正常,故對於新事物的形體和陌生人的臉孔亦會開始產生害怕或不安。 |
1歲 |
寶寶因為視力發展逐漸成熟,開始會認熟悉的臉孔;並且喜歡看簡單的線條與鮮艷的顏色。 |
1歲半 |
寶寶開始藉由看到的情景進行模仿,不論是大人的動作、配對簡單的形狀或顏色。 |
2歲 |
寶寶視覺發展步入順利階段,喜歡去抓住移動的物品,例如:車車等。 |
3歲 |
寶寶的認知能力已有發展,可理解故事書內容和圖畫;所以,喜歡近距離的看電視、看圖書。 |
4~5歲 |
寶寶的口語表達已有發展,可以描述物體形象、圖畫的內容物為何。 |
6歲 |
此時期的寶寶在視覺發展上,已算發展完成。 |
危機2、把「電視」當做臨時保母
現代家庭對電視的重視,由平日使用的機率可見一斑。廖皇閔治療師指出,會將電視放置在客廳最顯著位置,且不只一台電視的家庭不再稀奇。在這樣的家庭風氣下,要禁止孩子看電視的確是相當困難。向尚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陳瑞楨表示,父母已不能只用完全杜絕看電視來面對此風氣的盛行,而應是想辦法減少孩子對電視的依賴、沈迷和各種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現代父母除了上班忙碌外,下班之餘還要處理家務,最方便且隨時隨地待命的「保母」就屬電視;只要一轉開,就有24小時無休的頻道,且聲光效果俱佳,馬上安撫孩子情緒。將電視當成臨時的「托育保母」,雖然可以減輕父母短時間的負擔,但可不能就因此將電視當成是「全天候保母」,整天都讓電視如影隨形般,開著任其播放;或將孩子丟在電視前,而不花心力去照顧孩子。
壞處多於好處
國內、外的很多研究報告相繼指出:雖然電視的確增加孩子在社交互動的話題(如:卡通人物、節目內容等)和快速獲得資訊等優勢;但劣勢卻仍更勝一籌。快速播送的電視畫面,並不利於孩子的腦部發展,尤其對思考及注意力的減弱,更抹殺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當父母發現孩子看電視已到「怎麼呼叫都沒回應」的入迷程度;養成每天必看電視的壞習慣,否則就會發脾氣或哭鬧;或者寧可在家看電視,也不願意外出玩耍…等情況時,就要注意是否為「電視催眠」的症狀,也就是電視很有可能正在毒害小孩,使其成癮。
廖皇閔治療師認為,過度使用電視,會讓孩子將其視為「必需品」,每日都要看上一眼才安心;或因特殊劇情的安排,期待下一次的播出導致沉迷現象。事實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是應該被限制的,避免孩子對電視上癮,建議不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持續2個小時以內就要強制關掉。
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親對於電視的態度,會間接影響孩子觀感;父母應視電視為教育工具的媒介非無聊打發時間的必需品,閒暇的時間還是應從事戶外運動或閱讀。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見235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韻如
演出/baby:何柏霆、mommy:曾綺芸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廖皇閔
向尚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陳瑞楨
攝影/羅挺倬
梳化/蔡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