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囊性增生病或乳房纖維腺瘤,一般統稱「乳房纖維囊腫」,可能發生在乳房單側或雙側,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它的發病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女性荷爾蒙失調有關(因為發病者多為育齡期,停經後較少發生),且停經後婦女服用女性荷爾蒙也可能產生此病。病患罹有此病常易覺乳房疼痛,並摸到硬塊,在月經來臨前該腫塊可能會變大而更覺疼痛。這種隨著月經週期忽大忽小、腫塊可以移動而且有復發性的疼痛是該疾病的特色。
「乳房纖維囊腫」本身是良性的,而其是否會轉變成乳癌仍是一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然而許多研究報告指出:乳房纖維囊腫之患者的確比一般未得此症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乳癌,大約在1.7〜4倍之間,因此乳房外科醫師多建議必須定期檢查。
乳房囊性增生病或乳房纖維腺瘤在古籍中記載如乳癖、乳核、乳粟、奶癖,指乳房出現形狀、大小、數量不一的硬結腫塊。最早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乳中結核候」,指出乳內「核不消」的證候。清代《瘍醫心得錄》指出「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為消長,此名乳癖。宋《婦人大全良方》附有治驗的病例,「婦人久鬱,左乳內結核如杏,二月不消;……以八珍湯加貝母、遠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餘劑而消。」
在中醫的角度來說,乳房的疾病與經絡、臟腑和氣血有很大的關係。就解剖位置來說,乳房的位置有脾經、胃經、肝經、腎經,及衝任二脈經過。另外,足少陽膽經從缺盆下胸中,手三陰、三陽經及陰維、陽維也在不同程度上與乳房聯繫,所以乳房是「宗筋之所」。影響乳房功能上或器質上病變的因素,可歸納出五點:(1)肝氣鬱滯;(2)氣血虛弱;(3)肝胃鬱熱;(4)痰氣凝結;(5)肝腎不足,衝任虛弱。
其中以肝鬱氣滯為最常見也最重要,一般認為是因為女性朋友情志抒發常不順利,加上經血流失,肝臟藏血功能失調,氣機無法條達,導致乳房的脈絡瘀阻,結成硬塊。
最常見的處方就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牡蠣、浙貝、玄參以軟堅散結,香附、路路通、鬱金以理氣活血,銀花、連召、蒲公英以清熱。加味逍遙散,顧名思義就是吃了會讓心情舒暢「逍遙」,源自《證治準繩》,其組成有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煨薑各4.0g,牡丹皮、山梔子各2.5g,炙甘草、薄荷各2.0g,主要功能為疏肝解鬱、益氣健脾、養血清熱,是婦科疾病的聖藥,在調經及處理情緒障礙上更是中外馳名。臨床上遇到女性朋友來就診的原因多半不是因為囊腫本身,而是伴隨月經週期而至的乳房脹痛,及經前症候群,或是月經週期不正常。在處理完症狀後,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纖維囊腫縮小或消失。
此類病患在服用中藥後,大多可疼痛症狀緩解且預防再產生。但是因為此類病人都較易緊張,工作壓力大,情緒的波動亦較大,建議儘量放鬆心情、減輕壓力,這樣藥效會更快發揮喔!
陳玉娟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
中華民國中醫婦科學會理事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醫師國考及格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輯╱張玉櫻
刊頭照片來源/賽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