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寶寶從4個月起就可以開始添加新食物,以補充所需營養素。若寶寶為過敏體質的高危險群,則可延長為6個月以後添加。至於嬰兒副食品添加新食物的狀態順序:液體→泥狀→固態。
4~6個月寶寶:可嘗試米糊、麥糊、及各種果汁(橘子、柳丁、番茄、西瓜、水梨等)、菜汁(當季新鮮綠葉蔬菜)。
1.果汁則記得要加水稀釋,以1:1的比例餵食。
2.若怕寶寶對食物過敏,可先選擇米粉,第二順位才用麥粉,因為前者是單一穀類,後者成份較複雜。
7~9個月寶寶:可嘗試菜泥(菠菜、蕃薯葉、胡蘿蔔、豌豆等)、果泥(木瓜、香蕉、蘋果等)、薄粥、較軟的土司麵包及饅頭、馬鈴薯泥、魚泥、肉泥、肝泥、豆腐泥等。
10個月~1歲:全蛋要10個月後才可吃。飯、麵條、麵線、一般麵包吐司、饅頭、剁碎蔬菜及剁碎水果、蒸蛋、豆腐、魚(吻仔魚、白鯧魚、白帶魚、旗魚)等都可適量開始練習吃,亦可數種混著吃,例如碎菜肉稀飯。
另外寶寶一歲以前應避免吃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蝦子、螃蟹、有殼類海鮮)、鮮奶及多全奶類產品(起司、優格、養樂多)等。因為一歲前的寶寶,免疫系統與腸道機能都不夠健全,消化吸收這些食物的功能皆不完整,待一歲之後再食用比較沒有健康之虞。至於食材選擇新鮮天然當令無污染食物,製作過程以原味最佳,不需加入任何調味料或人工添加物。製作食物時確保衛生,食物、用具、雙手都應洗淨。
最後要再次提醒媽媽們,千萬不要強制限定寶寶一定得吃多少,而逼著寶寶多吃一點,造成他留下對其負面記憶,甚至導致寶寶產生偏食的習慣。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開始試吃:濃度也應由稀漸濃。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狀況。若有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