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孩子,他們的情況就是正卡在情緒的階段,無法再前進下一步了。也就是說,他們的情緒腦區(例如杏仁核)早就已經過度反應,讓前額葉皮層、前扣帶皮層這些腦區沒辦法接手來繼續做事。
因此,這時候你跟他說那些「先冷靜下來」或是「你只要再試一次就好」之類的話,都是沒用的,他是聽不進去的。
這時候你給的任何建議,在他們的耳中聽起來都像風涼話。
在他的大腦中,就像是一台車正在高速公路上以時速 200 km狂飆,同時煞車壞掉、油門又卡死了,駕駛雙手緊握著方向盤絕望地驚恐大叫。這時候你的任何建議,在他聽起來,就像是告訴他:「你只要方向盤轉一下,你就可以安全下交流道了。」之類的感覺。
這時候,比起告訴他怎麼控制好方向,不如先想辦法讓他的車速降下來,他後面自然就比較會有辦法控制好方向盤。
最好的做法,是要先安撫情緒。而且,在場有兩個人的情緒都需要安撫。沒錯,一個是小孩,一個是你自己。
甚至比起安撫小孩的情緒,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先安撫你自己的情緒。
因為很多時候,當小孩因為無法克服挫折而發脾氣時,我們自己很容易會因此覺得很煩躁。沒錯,其實這也是沒辦法克服挫折的感受。你無法克服的,是面對小孩情緒反應的無能為力。你很急著想要趕快幫忙小孩,但又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因此你自己的情緒也被觸發了。
特別是在小孩將自己的挫折感受的責任,歸咎到你身上的時候,這種無力感會變得更是明顯。
同樣都是挫折忍受狀態不好,是要怎麼幫助對方呢?結果通常就是「盲人領著盲人,兩個人都會跌進坑裡」,衝突越演越烈。
我們知道,這是一種防衛機制,是小孩將自己的情緒感受投射歸因到我們身上來。這並不是你的錯,這只是因為小孩的心智,目前還無法用成熟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感受,只好把這些感受向外丟出來而已。
有時候,光是知道這點,就已經可以幫助我們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了。
如果你還想要再更進一步,我們這時候就需要再用上阿德勒告訴我們的「課題分離」,先理解一件重要的事:
消化自己的挫折,這是小孩的課題,不是我自己的問題
喔!當然,我們不能這麼直白地說出來,這太沒同理心了。正確給予同理,提供消化情緒的環境,這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說,可以帶著課題分離的原則,同時也提供同理:
「我可以理解,你現在覺得沮喪。如果我跟你一樣遇到這種困難,應該也跟你一樣覺得難受。」
接下來,就是要給小孩、也給你自己一點時間,讓雙方的大腦都可以有緩衝時間,慢慢消化現有的情緒。
當你們的情緒都比較平靜下來之後,我們才會再來陪著小孩一起重新檢視、解讀這個挫折經驗。
*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本文內容出自< OT 莉莉當媽媽 - 治療師團隊陪你長大 >部落格
<如何畫出大人與小孩間的情緒界限>
EP05 | 在孩子情緒調節發展過程中,大人可以做些什麼?
撰文/鬍鬚張老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