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用簡單易懂的問答,回答一些關於發燒大家常問的問題,幫助爸媽們更好地了解和應對發燒。無論是小朋友發燒手腳冰冷,還是發燒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都能得到解答。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介於 37.5℃ 與 38℃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 37℃ 左右。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
有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運動、洗三溫暖、中暑(heat stroke)等。
►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 38℃ 。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病人會覺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並讓四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所以會出現手腳冰冷現象。
►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所以在動物實驗中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健康兒童的影響很有限,但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此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 6 個月~6 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一般口語傳說發燒把小孩腦子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7.使用退燒藥以後如果還有發燒現象,是否表示醫師所開的退燒藥沒有效?
答: 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造成醫療的浪費。事實上,發燒是生病之後產生的現象之一,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當小孩發燒時應帶給醫師診察,以找出發燒的病因並加以治療。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其使用目的在帶給小病童短暫的舒適,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發燒是疾病過程變化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味的盲目退燒反會造成假象,而可能引起誤判。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罪開的退燒藥無效。
1.感染:病毒(如流感、感冒)、細菌(如肺炎、喉嚨感染)、真菌或寄生蟲感染。
2.炎症:包括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炎性腸病。
3.疫苗接種:有時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引起輕微的發燒。
4.中暑: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可能會導致體溫升高。
5.其他原因:如癌症、某些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1.保持水分:多喝水、湯或果汁,防止脫水,並須避免飲用含咖啡因以及酒精的飲料。
2.休息:休息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來對抗感染,促進康復。
3.退燒藥物:嬰幼兒常開立依普芬或是安佳熱,是否使用退燒藥,應根據醫生建議使用。
4.冷敷:在額頭、脖子或手腕處敷濕毛巾,用溫水(非冷水)擦拭身體,有助於降溫。
5.輕便服裝:穿輕便、透氣的衣服,保持環境適宜的溫度。
6.醫療建議:如發燒持續超過三天,或伴隨其他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胸痛、持續嘔吐等),應立即就醫。
何時尋求醫療幫助
1.成人:持續發燒超過三天,體溫高於39°C,伴隨嚴重症狀如劇烈頭痛、胸痛、呼吸困難等。
2.嬰幼兒:3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應立即就醫,3-6個月嬰兒發燒超過38.9°C應就醫。
3.兒童: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體溫超過39°C,或有脫水、嚴重腹痛等症狀應就醫。
撰文/黃士倫 醫師
圖片來源/PHOTO-AC
現職:現職:宥苗診所院長
專長:兒童醫學、健兒保健、預防注射、急救醫學、耳鼻喉科急症、健康體重管理、糖尿病共照網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彰化秀傳急診兒科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訓練兒科醫師、中港澄清醫院小兒科總醫師、許慶芳耳鼻喉科主任、彰化秀傳急診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