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馨士林小兒專科診所院長、專長小兒腸胃營養專科的黃師堯醫師指出,吃飯文化是會遺傳的,你怎麼吃、孩子就會怎麼吃;而大人的行為也會決定孩子的飲食習慣,若大人本身就挑食,不吃某幾樣食材,餐桌上自然不會出現,孩子也就跟著不吃,不一定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從來沒接觸過。甚至有些媽媽為了減肥不吃午餐,卻一直叫孩子吃飯,在孩子的視角來看,就會感到困惑,「為什麼只叫我吃、媽媽不吃?是不是東西不好吃?」因此發現孩子挑食,爸媽第一便是檢視自身的行為。
孩子最初的挑食是自我保護機制
黃師堯醫師指出,2至3歲的孩子開始會出現一些挑食的現象,主因是在發展上他的自我意識變強,發現自己也有選擇權,可以選擇這個要、那個不要,也就是爸媽普遍會遇到的「不要不要期」。但這時期的孩子對食物說「不要」,爸媽不需理會,因為孩子吃什麼,決定權仍在爸媽手上,沒得討價還價。解決方法是:「給他兩個選擇」,比如:「那你想先吃胡蘿蔔,還是先吃花椰菜?」
另外,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面對一個食物,孩子就是神農嘗百草的概念,有不認識、沒看過的食物,總要淺嚐一口、不好吃就趕快吐掉,他們會自己攝取需要的食物養分,有時不吃,不代表孩子真的偏挑食,而是他的大腦認為自己不需要這個食物,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有這項本能,算是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
5個錯誤教養,恐強化孩子的挑食
1.怕孩子餓到,導致孩子吃太飽
黃師堯說:「孩子挑食最大的原因就是,太飽吃不下。」孩子為什麼會太飽?第一,奶喝太多。「很多父母在孩子1歲以後,奶量沒調整,照樣三餐餵奶,或是感覺孩子三餐飯沒吃幾口,就多泡奶給他喝,這樣孩子一直呈現飽的狀態,當然吃不下。」一般來說,孩子1歲以後,體重為8~10公斤,每天的奶量約為400~450c.c.,通常只會在起床跟睡前喝奶,其餘則是吃正常的三餐。
第二,在正餐以外的時間給太多點心,例如:水果、餅乾、蛋糕等,「別太看得起孩子的胃,大人可能覺得才吃幾片蘋果,或兩塊餅乾,怎麼可能會飽?孩子的胃真的小到,一天只要吃六塊餅乾跟喝奶,就飽了。」黃師堯認真說道。因此,建議家長不要怕孩子餓,「我們要讓孩子吃飯的動機只有『飢餓』。如果飯沒吃完、吃不下,就果斷、但是不用批評數落,要溫柔收起來,之後也沒有水果或其他零食,必須等到下一餐時間到了才有東西吃。」
2.持續給孩子吃類副食品的食物
若孩子已經超過1、2歲,還在吃寶寶粥,不僅沒有味道,食材通通攪和在一起,看起來灰灰糊糊的,賣相不佳,孩子當然就不願意吃。建議這時候可以把菜跟飯分開放,讓孩子可以分別吃到不同顏色的食物,一口橘色的甜椒、一口綠色蔬菜、一口褐色的雞肉,每一口味道、口感都不同,孩子也會更願意吃。
此外,孩子1歲以後,加點鹽巴跟油是可以的,油的份量一天可以用1~2茶匙(平均一餐是0.5~1茶匙)、鹽巴則一天可以有1.5克,不需要太過低鹽低油。
3.對孩子的飲食控制過頭
有些家長屬於軍事化管理,會跟孩子在餐桌上展開拉鋸戰,孩子沒把飯吃完就不准下桌,每餐都得耗上1小時以上,次數一多,不僅大人耐心磨光、情緒上火,餐桌上的快樂變成了監牢,大人就像典獄長一樣,一口催著一口,孩子也就越來越害怕吃飯、討厭吃飯。
黃師堯提醒爸媽,當孩子吃飯時,不要吃飯時一直清潔孩子的嘴巴或臉,不需要一直盯著孩子、注意他碗裡還剩多少飯,更不要控制他湯匙怎麼拿、飯怎麼吃,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干擾。試想一下,當你到餐廳用餐時,服務員一直在旁邊盯著你吃,時不時問你好吃嗎?這個還沒吃,想必內心壓力之大,食慾肯定大受影響。
4.用各種獎勵引誘孩子吃飯
有些大人為了哄孩子吃飯,而用水果、零食、看電視、玩玩具等當作飯後獎勵,但會發現,就算是如此,孩子也不會真的把飯吃完,而是不斷跟大人一直討價還價,問:「吃這樣夠了嗎?」、「這樣可以了嗎?」因為孩子只是把吃飯當作得到獎勵的媒介、跳板罷了。
那麼,該怎麼獎勵才對?黃師堯強調,「吃飯這件事,本身就是獎勵了。我們應該回歸到食物本身就是美味、好吃,可以帶給我們飽足感。有句話說:『民以食為天』,要把『天』的地位營造出來。」
5.太早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吃什麼
若爸媽在孩子還太小的時候,就賦予吃飯的決定權,常問「吃這個好不好?」,或是過度尊重孩子的喜好,孩子未來對食物的接受度就會變得很單薄、狹隘。黃師堯提醒,碳水化合物、蔬菜、蛋白質、水果是孩子成長最基本且主要的營養成分,這是父母絕對不能妥協的。
如果真的想讓孩子選擇,可以在大人已經決定好的範圍內,提供給孩子選擇,比方說晚餐有炒空心菜、胡蘿蔔冬瓜湯,孩子若不想吃空心菜,但湯裡的胡蘿蔔及冬瓜就要嘗試,一樣有攝取到蔬菜類。
0~6歲孩子的進食里程碑
針對6歲以下孩子的進食狀況,黃師堯及張旭鎧有以下說明:
3~5個月
.寶寶開始流口水。
.看到食物會出現興奮的表情,比如說看到奶瓶會手舞足蹈。
.開始會把任何看到的東西放嘴巴,喜歡咬東西,比如說:咬被子、吃手、吃腳等。
.當大人吃飯,寶寶眼睛會一直盯著看,並追蹤食物放進嘴巴的過程。
.開始出現厭奶期,可觀察到孩子喝奶大小餐,喝奶時心不在焉。
6個月~1歲
.餵副食品,開始會測試父母的耐心,有時會故意不吃,但並非真的不吃,而是在玩,在探索。
.8個月後大多可以用手抓著食物,且可以坐得很穩。
.咀嚼及吞嚥能力會越來越好,且咀嚼的過程中,食物不太會掉出來。
.已經可以自己伸手把碗裡的食物拿出來,並放到嘴巴。
.會開始嘗試想要拿湯匙。
.在大人協助之下,可以慢慢用杯子就口喝水。
1~2歲
.孩子慢慢可以拿湯匙吃東西,建議選擇短柄,大約孩子手掌剛好握住的長度。若發現孩子明明已經會用湯匙,卻還是喜歡用手抓食物,那是因為孩子眼前的食物為固體,以他的判斷,用手抓來吃只需要2秒,但用湯匙卻需要5秒才能吃上一口。所以黃師堯建議,可以賦予使用湯匙「功能上的原因」,比方說喝湯、吃優格,就必須用湯匙,當孩子覺得湯匙好用、方便,自然就會用了。
.開始會玩食物,比方說拿湯匙壓扁胡蘿蔔、攪碎豆腐等,或是偶爾把食物放到嘴巴咬一咬,再吐出來。
.已經分辨得出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吃完飯後,會把空碗拿給大人,要求大人幫忙收,或表示「我還要」。
.接近2歲時,可以讓孩子認識筷子。
2~3歲
.對食物開始有喜惡的表現,但不一定代表偏挑食,可能是給的時機問題,或是情緒上不願意吃什麼,或特別想吃什麼,但只是階段性。
.可以拿叉子吃東西,且叉食物不會鬆掉。
.已經可以倒水到自己的小杯子,並喝掉。
.用餐後,覺得嘴巴髒了會拿紙巾、衛生紙來擦。
.學會擺餐具,知道吃飯前要先擺好碗、湯匙、筷子等。
3~4歲
.會正確使用「吃」這個動詞,比方說:我要吃蘋果、我要吃菜。
.會對於食物有一些要求,比如說:我想要喝冷水、想要喝熱水等等。
.可表達食物在口中的觸感,分辨黏或不黏、軟或硬、粗粗的、刺刺的等。
.更穩定使用湯匙或叉子。
4~5歲
.吃飯時,已經可以用湯匙舀出適合自己一口大小的食物。
.學會打開裝食物的容器,如:密封罐、旋轉蓋等,並拿出食物。
.會把餐桌上的食物舀或夾到自己的碗裡。
.開始想嘗試各種食物,但只是單純想嘗鮮,就算是喜歡的味道,吃了之後也不一定會吞下去。
5~6歲
.開始會用刀子切食物。
.懂得控制進食時的音量,包括吃飯時的吸吮、吞嚥的聲音,也不太會邊吃飯邊說話。
.養成餐後的清潔習慣,如:刷牙、漱口,或簡單使用牙線。
延伸閱讀:孩子吃飯時總是心不在焉、愛吃不吃?專家破解八種常見的挑食行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pexels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