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包巾、揹巾使用不當 小心造成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剛出生的新生兒髖關節延展性好,髖臼也較不成熟,大部份的情況下,出生後髖關節可以正常的發育,但有些因素及病史,可能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其中一項原因竟與包巾及揹巾的使用習慣有關!
包巾、揹巾使用不當 小心造成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使用包巾時,下襬可留較寬鬆的空間,讓寶寶雙腿可以自由踢動不受限。

 

台灣每1,000位新生兒就有一至兩位出現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若未治療,日後可能造成跛行、長短腿、提早髖關節退化等問題,不過只要可以早期診斷,經過適當治療後並不會留下併發症。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危險因子 

剛出生的新生兒髖關節延展性好,髖臼也較不成熟,大部份的情況下,出生後髖關節可以正常的發育,但在基因和環境等多重因素下,有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發育,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女嬰、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家族中有相關病史以及包巾/揹巾使用不當等。

 

正確使用包巾及揹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指出,每個嬰幼兒幾乎都會用到的包巾與/揹巾,家長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幾個原則,包巾不宜包裹過緊而限制了寶寶雙腿髖關節外展及屈曲的空間;使用揹巾時也要注意讓寶寶的雙腿呈現「M」字型才是正確的姿勢。

吳佳玲醫師強調,嬰幼兒階段,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幼兒幾乎不會有疼痛或任何不適,不過隨著年紀逐漸長大,可能出現長短腿,或是學走路的階段發現不正常的步態。

▲使用揹巾時,寶寶臀部和雙腿膝蓋呈現「M型腿」才是正確姿勢。

 

超音波及X光為主要診斷工具

醫師可透過身體檢查可以評估髖關節的穩定度、活動度、皮膚皺褶對稱度等,但無法在早期百分之百診斷,尤其是輕微發育不良者會增加檢查困難度,常需要輔助搭配超音波或是X光。四至六個月內的嬰幼兒,髖關節超音波是主要的診斷工具,四至六個月大以後,由於髖關節骨頭已漸漸骨化,需用X光診斷。

 

六個月內為黃金治療時機

及早發現,可以用非侵入方式如吊帶或是擺位治療,目的是要透過維持適當姿勢,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給剛出生仍具可塑性的髖關節發育。出生後六個月內,通常可以採穿吊帶的方式治療,治療效果佳,若是出生六個月後才開始治療,常會需要使用麻醉復位的治療。影響治療的預後因素與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嚴重程度、診斷及治療的時間有關,愈早開始介入治療,治療效果愈好,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吳佳玲醫示表示,台灣關於是否全面進行髖關節超音波篩檢和適合的篩檢時機,並沒有一致的共識,目前也沒有健保給付,但提醒爸媽,超音波篩檢因為沒有輻射線暴露,且比徒手身體檢查敏感度更高的特性,建議高風險族群,可以考慮自費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早期診斷並及早介入治療。

 

延伸閱讀:寶貝一到晚上就癢到不行!關於異位性皮膚炎家長該知道的事

延伸閱讀:海鮮惹爭議!寶寶何時可以吃魚蝦蟹貝類?營養師教你聰明配 

延伸閱讀:高雄新增4例登革熱,最小未滿10歲!兒童防蚊液選用必看6撇步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撰文整理/邱明瑜

圖片來源/Photo AC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