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好爸媽養成術:尊重、關注、協助

不要只會拿大人的身分出來壓人,我們一起練習分離個體化吧!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必要時給予協助。孩子會愛你的。他原本就是愛你的。
好爸媽養成術:尊重、關注、協助

很多改變,往往很容易破功。當我努力忍住跟孩子好好講話的時候,卻因為他又出錯了,忍不住又念了他幾句!當孩子好像可以好好遵守規則,結果才維持三天,他又來了!我們關係改善的速度,反而不及破壞的速度。

加一分,扣十分

輕鬆一下,我來說個自己的故事。我在演講時常跟聽眾說,我有在上健身房,有請健身教練,聽眾常露出狐疑的表情,因為我的體態真的不像是有在規律運動的人。

我是這樣運動的:健身課時慣性遲到,最高紀錄遲到了二十分鐘(一堂課也才六十分鐘),健身時因為體力太差,常常無法達到教練的要求,下了課,雖然教練鼓勵我再留下來自主做個有氧運動,但我大多直接離開,然後吃宵夜。

我的體重就跟你們的親子關係一樣,加一分,扣十分。

你會給我什麼建議呢?對,就像你想的那樣,我應該持續的去健身房,漸漸的,我的體力會越來越好,而且培養出運動習慣之後,可能之後的飲食習慣也會改變,這樣體態就會越來越健康。

如果這樣下去,原來每次只加一分,就會慢慢的變加兩分、加三分;扣十分就會慢慢變成扣九分、扣八分……最後,我們總會撐到正負相等,然後,正大於負的那一天。

如果繼續以健身為例,表面上我要維持的是一個運動的習慣,事實上要改變的是一整個生活型態。

我必須改變日常生活作息,有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去運動,讓自己少點藉口,減少工作與生活的壓力,以及自己因為工作忙碌而紊亂的飲食習慣,這些看似都與運動沒有直接相關,但是疊加起來的影響卻十分巨大。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是天生愛運動的人,那我們必須有意識的、有計畫的形成改變,教養也是如此。我知道在大多數的時候,可能出現問題行為,或者犯錯的是孩子,但我們既然是要幫孩子,那我們必須得自己擔待著點,畢竟孩子對於問題的認知、對於未來的想像,或者改變的動力,原本就不像大人這麼成熟。

所以,如果你自認是大人,自認比孩子成熟,那我們改起來就應該比孩子快喔!好啦,以上這句話有點激將法的意味,大人改起來也不見得很快啦,大人改變時會遇到的限制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我是父母

這點真的是大家過不去的坎,一個孩子從小看到大,現在竟然開始不聽話了!身為父母,即使不是太權威式的管教方式,但畢竟還是父母呀!講話沒人聽、在孩子的心中開始沒地位,真的挺令人沮喪、生氣。

不要以為只有高壓管教式的父母,才會常把我是爸爸/媽媽的這個想法放在心上,在許多與孩子關係良好,對孩子盡心盡力的父母身上也很常見,因為孩子終究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終究會接受到與父母不同的價值觀或行為方式。對孩子來說,新經驗與舊經驗的融合,就像之前提到的同化與調適兩種方法,是孩子的功課。但對家長來說,感受到的可能是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漸漸脫離自己的生活,難免會有些不習慣,甚至反彈,此時,如果孩子的行為又較偏離家長的想法,更容易引發家長的情緒。

二、對教養的期待

孩子的行為會讓家長有情緒,一部分是孩子真的偏離了我們的預期,一部分是我們自己的反應也偏離了自己的預期。這點在認真努力、做了很多功課的家長身上尤其常見,總有一種知行無法合一的挫折感,也可能轉變為自我貶抑或放棄。

「我想做一個怎樣的家長」是多數家長需要去思考的,對教養的期待,其實是對自己的期待。既然是期待,那當與現實出現落差的時候,該如何處理與面對。期待越深,不見得傷害會越大,但有可能限制了父母在當下的反應與感受。父母也必須時刻的注意自己的狀態,是在處理孩子的問題,還是在處理自己的挫折感,或者自己的期待沒有被滿足的失落?

 

三、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延伸

王力宏有一首歌,叫「愛你等於愛自己」,孩子是媽媽身上分離出來的一部分,又流著父母雙方的血液,父母也很有可能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延伸,除了愛之外,自己的價值觀、未被滿足的期待與遺憾,可能也會延續下去。

在兒童發展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分離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舉例來說,我的孩子最近剛滿十個月,他跟媽媽目前的相處簡直就是形影不離,心理學家認為在嬰兒的感受上,他跟媽媽就是一體的,目前完全依賴媽媽,但隨著年紀增長,嬰兒開始要學會去分辨,他跟媽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這時候媽媽的角色就很重要了,要提供一個穩定的存在,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都會在的安全感之下,放心的成為自己。我的孩子剛開始會爬行的時候,我們也是放他在地上亂爬,他從在我們懷裡到怯生生的爬出去、又時不時回頭確認我們還在不在,到現在放肆的亂爬。這樣的分離個體化,除了在嬰兒期之外,青春期會再重新經歷一次,讓我們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在許多狀況下,孩子是無法與大人完成分離個體化的,在孩子需要探索時放手、需要安撫時靠近,才能讓孩子從完全依賴、完全的自戀當中,慢慢部分成長為獨立且適當自信的樣子。偏偏我看到的許多家長是在孩子要探索時給予限制或干涉,但在需要安撫時又給予指責或嘲諷(有些家長認為,這叫給孩子鼓勵),反而會限制孩子成長。

青春期的分離個體化也是如此,孩子會開始去檢視自己從家庭中帶來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與他目前所在的社會情境適不適合,與其說孩子是叛逆,倒不如說他是要成長為自己,過程中難免會衝撞,重要的是家長如何看待這個衝撞。

我認為,家長也需要把自己與孩子分離,畢竟這是孩子的世界,好與壞姑且不談,這是他所屬的世界,你不尊重或理解,他就不理你,最後傷害彼此的感情。

好爸媽養成術

尊重、關注、協助孩子

我的孩子最近剛學會爬行,從床上摔了下來,碰了一鼻子血。當時我真的是心疼了很久,還好他後續沒有出現什麼神經學症狀,不然我一定會非常自責。

我承認,當下我非常慌亂,我想這是大多數家長在遇到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的反應吧?但是在冷靜下來之後,我發現孩子開始注意到某些事物是危險的,開始會停下來看一看,認真來說,這次的受傷對孩子是有正面意義的。

我又要講我在做的「實踐心理學」了,在我知道這件事是有益的情況下,忍住自己的擔心與焦慮,讓事情做完,靜待結果的發生,然後檢討與修正。很難忍,我知道啊!不過你想一想,當孩子跟你抱怨功課很多很難、上課很無聊的時候,你怎麼說?

 

不要只會拿大人的身分出來壓人,我們一起練習分離個體化吧!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必要時給予協助。孩子會愛你的。他原本就是愛你的。

 

文字提供《你的孩子不奇怪:改變, 從理解孩子的奇怪開始》時報出版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字提供/《你的孩子不奇怪:改變, 從理解孩子的奇怪開始》時報出版

攝影/純臻攝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