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安妮
對許多即將生產的準媽咪來說,生產是一件令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事情,尤其是生產之後的產後照護,更是許多孕婦需要知道的資訊。
作者: 編輯部
近年來,全球剖腹產率大幅提升,台灣更高達35.6%,排名世界第三,然而,根據基隆長庚醫院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資料顯示,剖腹產寶寶不僅過敏風險較高,1歲前得喘鳴的機率更大於自然產寶寶。
作者: 編輯部
「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在半夜推開老公摸過來的手,可是就是好怕,怎麼辦?」別擔心,陳保仁醫師累積20幾年的門診經驗,傳授產後媽咪和爸爸4招數,讓妳在性、心理各方面,既能體貼老公又不感到委屈!
作者: Fan
關於生產,各位媽咪們做好準備了嗎?對於初產婦或是經產婦來說,每次的生產經驗都是充滿未知,因為不知道會出現哪些狀況,這也讓孕媽咪們內心焦慮不已。此篇文章,整理關於自然產與剖腹產共 10 個 Q&A,希望能提供孕媽咪有些頭緒,在面對新生命的誕生,是充滿喜悅且期待!
作者: 小樹醫師 陳柏廷
最近接生了一位第三胎自然產的媽咪,覺得心情很好,因為這位媽咪,原本是需要剖腹產的...... 生產前在陳醫師門診 陳醫師:「哇......9個月了,妳家小孩有點壞,還是胎位不正(臀位),不轉下來耶。這樣下去可能要開刀了!」 孕媽咪孕婦:「我已經很認真做膝胸臥了,前兩胎都自然產,這胎真的很不想剖腹。」
作者: 湯佳珮
產後傷口如何護理?要沖洗惡露嗎?自然產產後可採溫水坐浴來幫助會陰傷口癒合?為了預防產後大出血,需要按摩子宮?剖腹產產後傷口如何照顧?產後可以洗澡嗎?
作者: 戴筠
「生小孩是體力活」,實際上也的確如此!要順利生產,平常就要鍛鍊體力與肌耐力。我們設計4套好孕體操,帶媽咪練習生產會用到的核心肌群、下肢肌群與骨盆底肌群。計畫自然產的媽咪,跟著圖解一起動起來吧~
作者: 戴筠
在經歷備孕、懷孕、待產、生產的漫長過程,辛苦的媽咪終於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坐月子」。以中醫觀點,坐月子不僅可以休養生息,如果調養得好,更可以趁機改善體質、祛除原先身體所有的疑難雜症。
作者: 編輯部
剛生產完的媽媽,飲食中總有一帖「生化湯」,究竟這是什麼湯?不喝有沒有關係?有鑒於很多產婦都喝錯了,中醫師吳明珠特別說明生化湯的正確用法。
作者: 編輯部
我們時常能在電視劇中看到,孕婦的生產前兆不外乎就是大叫「羊水破了」然後抱著肚子喊疼,到下一個畫面時寶寶已經生出來了,如此快速的銜接讓許多人產生「破水就代表孩子馬上就要出生」的誤會,但實際上從產兆出現到進入產房,中間必須經歷許多過程與時間。
作者: Fan
擁有「小全智賢」稱號的晏柔中,本(8)月 26 日於社群宣布卸貨好消息,等到了懷孕 40 週,終於順利自然產下兒子「小楊桃」!回憶整個生產過程,她直呼,就像是經歷一場魔幻時光,寶寶的頭圍來到 9.9 公分,還是想要經歷自然產,就連醫師跟護理師都說太厲害,晏柔中也感謝兒子的貼心,讓她僅陣痛四小時就順利生產。
作者: Angela
懷胎十月,歷經全家人悉心呵護,終於等到要跟新生命見面的那一刻!在此之前,準媽咪與準爸比是否做好萬全準備了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蔡亞倫,同時也剛晉升新手媽咪的她,以過來人之姿,幫大家整理出產前30天全攻略之10大準備清單,快來逐一確認,妳/你的身心靈是否完全進入狀況中。
作者: 江睿毓
正常懷孕的情況下,6~7週可以看到胎兒的心跳,12週左右,媽媽就會拿到孕婦手冊,也意味著從此刻開始你已具備準媽媽的身分!下面5件事,你做好準備了嗎?
作者: 張瑜芹
很多人都知道手術前要空腹,進階一點的還會知道要暫停血糖藥、抗凝血藥。但是之前就有患者,辦好住院準備要手術了,卻發現光療指甲沒有卸,只好出院去處理掉再回來。
作者: Fan
當肚中孕育著一個新生命,媽媽們想過有孩子後的生活會是如何嗎?為了將來要盡快上手,許多媽媽會趁著懷孕時,看文章、看影片來了解育兒技巧,做好心理準備,但有些事卻是遇到才知道!日前有位媽媽在Dcard分享20件當媽之後才知道的事,句句都說進媽媽的心坎裡啊!
作者: Angela
誰說女人當媽後,就必須過著黃臉婆的生活?台劇男星潘逸安與網紅辣妻Vivian日前喜迎第二胎「小糯米」,產前潘逸安在臉書粉絲團貼出一張張孕妻辣照,四肢纖細、膚若凝脂的仙氣狀態,不知羨煞多少人!更猛的是,她進產房4分鐘就自然產,產後不到12小時氣色紅潤地接受本刊專訪,還能照顧到正處於分離焦慮年紀的3歲大女兒「米估」的身心狀態,從裡到外都是滿分人妻,堪稱地表最強媽咪。
作者: 邱明瑜
消失螢光幕前好一段時間的李依瑾,在這兩年內人生發生了好多變化,她笑說只能用「奇異恩典」來形容這一切經歷。在單車環島旅行期間遇到了生命中的靈魂伴侶後決定攜手共度一生,今年二月產下了女兒邱天,一家三口選擇在花蓮玉里,共築恬淡而知足的田園生活,褪下所有光環後的依瑾,燦爛的笑靨依然耀眼的令人深刻!
作者: 邱明瑜
隨著生活壓力及不明原因的文明病,讓不少人在求子路上備受煎熬,包括剛產下女兒「典典」的趙小僑,以及女星 Janet(謝怡芬)都曾在備孕這條路上走過不為人知的辛酸。2015年 Janet 與老公 George 結婚後,雖然很幸運在 2017 年以自然產的方式產下了大寶,但在之後懷二胎的過程,卻發現兩週大的嬰兒停止心跳,而不得不自然流產,讓她失聲崩潰。
作者: 邱明瑜
偶爾從新聞中聽到,寶寶因臍帶繞頸胎死腹中的憾事,讓許多孕媽咪一聽到「臍帶繞頸」總會異常緊張,也是孕媽咪社團不曾停歇的關注話題。禾馨婦產科醫師林思宏曾在臉書分享一張臍帶繞頸5圈順利自然產的嬰兒照片,引起熱議。
作者: 周品攸
自然產的過程中,產婦難免會因為用力而不慎有失禁的狀況,這點對產婦也會造成不少內心的陰影,但沒想到竟有白目老公陪產目睹一切,當場爆笑,事後更不斷提起這段過往,甚至大肆向親友們宣傳,讓妻子崩潰不已。
作者: 高旻君
每個媽媽孕產狀況不同,對於生產方式也有不同的考量,來聽專業婦產科醫師談談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優缺點,另外如果擔憂剖腹產可能會引發沾黏問題,也可以選擇防沾黏貼片。
作者: 戴筠
離預產期越近越緊張,好擔心痛到沒力氣生…從開始陣痛到寶寶出生大概要多久?聽說打減痛分娩會延長產程?如果真的很痛怎麼辦?怎麼用力才可以讓寶寶順利出來?打催生針有效嗎?想請老公拍照記錄,怎麼跟醫師溝通比較好?
作者: 戴筠
看網路上一堆解釋陣痛、破水、落紅的文章,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到醫院。聽說有人被「退貨」好幾次,真擔心自己也會被這樣折騰…怎麼判斷生產徵兆是不是假性陣痛?住院要準備哪些文件?聽說待產包要帶的東西很多,怎麼準備比較好?
作者: 許宜津
生產倒數,腰痠、水腫、恥骨痛,負重的身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舒服;待產了,自然產、剖腹產將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終於卸貨了,傷口如何照護才能盡快恢復?生產前後60天,全部疑惑一次解!
作者: 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 李木生
生產方式有自然產及剖腹產兩種選擇,媽媽在懷孕後期需根據個人狀況和醫師詳細討論,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最適合自己,不過,媽媽們可能不曉得生產方式不同,寶寶過敏的發生率也有差別。
作者: 湯佳珮
自然產需要使用束腹帶嗎?自然產費用項目支出?待產包怎麼準備?剖腹產保險有理賠嗎?剖腹產後遺症有哪些?剖腹產時,可同時結紮嗎?
作者: 湯佳珮
打了減痛分娩就可以成功自然產嗎?產後必須按摩子宮?自然產傷口如何照顧?會陰傷口腫痛,怎麼辦?怎麼看出惡露是否異常?產前、待產時、產後,分別要注意哪些事?
作者: 戴筠
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都會面臨「不知道月經何時來」、「怕用力解便會影響子宮復原」等問題。本篇列出新手媽咪最常問的6個熱門議題,讓妳從產前開始做好準備,產後坐月子不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