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前兆就像是寶寶向母親通知即將臨盆的方式,然而破水只是產兆的其中之一,並不是每個孕婦都是透過「羊水破了沒」來判斷是否即將臨盆。
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林禹宏表示,每位孕婦產兆發生的先後順序都不同,沒有一定或正常的順序。而產兆分別為下面三項:
落紅:子宮頸打開與子宮頸口微血管破裂,因而出現混雜著鮮紅色或褐色的黏液狀分泌物,但並不代表馬上就要生產,可觀察有無伴隨規律陣痛並聯絡醫護人員。
規律陣痛:規律陣痛是因子宮收縮產生的陣痛,常與假性陣痛混淆,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規律陣痛的收縮間隔會隨著時間縮短且強度增強,感覺疼痛的部位在腹部及背部,假性陣痛則無時間規律,並且可藉由休息或更換姿勢緩解疼痛。
破水:羊膜破裂後羊水流出,羊水是無色、清澈且帶點腥味,此時應減少下床活動保持平躺,避免羊水迅速流出甚至造成臍帶脫垂,且須觀察羊水的顏色,如果發生胎便染色時則需密切注意胎兒有無慢性缺氧的問題,不論陣痛與否都應儘速至醫院報到。
考量生產後前幾天不方便沐浴,許多準媽媽會想先在家洗澡再去醫院待產,對此,林禹宏醫師說道,若出現落紅及陣痛時,因為寶寶還沒有那麼快生,所以不需及時趕到醫院可在家先淋浴,但若是破水的話就必須儘速前往醫院,以免發生臍帶掉落造成寶寶缺氧。
林禹宏醫師建議初產婦陣痛頻率大約每3~5分鐘一次時再去醫院報到即可,若太早前往醫院未達待產標準可能會被請回家休息,又或者太早待產可能會讓產婦誤以為等待過程過長,容易感到疲勞又耗費精力。如果是生過的經產婦,只要規則收縮就要到產房檢查。
在醫護人員評估可進行待產後,會進行抽血及驗尿,並裝設胎兒監視器觀察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林禹宏醫師認為,剃毛與灌腸不再是必要工作,通常會詢問孕婦意願再進行。
由於待產時胎兒的頭部會下降至產道,擠壓直腸與膀胱會產生便意與尿意,若到待產後期、有施打催生藥物或是裝著胎兒監視器時,就不建議下床大小便,建議在床上使用便盆比較安全。
子宮規則收縮到子宮頸全開是第一產程,初產婦平均約十幾個小時.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寶寶生出來的時間,這段時間產婦要開始配合子宮收縮來用力,初產婦平均在一兩個小時。一般來說,醫護人員會等寶寶快出來才會送進產房。
林禹宏醫師指出,判斷能不能進產房的依據就是看子宮頸開的程度以及胎兒頭部下降的位置,原則上初產婦會等到看見寶寶的頭才會進產房,經產婦則是全開就可以。
有些產婦等幾個小時就可進產房,卻也有人等上兩三天,這時醫師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施打催生針,加快產程。
針對減痛分娩的施打時機,在傳統的觀念中,都認為開三指時才能施打,並且在全開、進入產房時就該停止藥劑,但林禹宏醫師則認為「不會痛就不會用力」是錯誤觀念,只要產婦因規則收縮陣痛並要求施打時,他就會進行施打,而且進產房時也不會將減痛分娩移除,反而是將劑量調整好,讓產婦能感覺到些微疼痛感但不會因此痛苦不堪。
延伸閱讀:準爸爸陪產攻略!跟著助產大神這樣做,輕鬆成為產房神隊友。
由於減痛分娩施打的部位是在腰椎第四節及第五節中間,因此很多人認為會產生腰痠背痛的後遺症,但其實並不然,之所以會腰痠背痛可能是懷孕期間姿勢造成的關係,和減痛分娩施打與否並不相關。
在還沒破水的情況下,若想增加開指的速度,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之下進行生產球運動或是來回走動,一方面可以轉移疼痛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加速開宮口。
剖腹產和自然產最大的差別就是不用經歷陣痛和等待的過程,只要在約定到的時間前往醫院待產即可,但須注意醫師提醒的開刀事項,如禁食與待產包的準備等。
剖腹產的準備工作包含全剃毛,主要是為了避免細菌感染,且會裝上導尿管。若自然產的孕婦因為產程過長,導致有可能會剖腹時,也必須禁食。
了解孕婦的待產過程後,丈夫或家人可能會想「那我該如何從旁協助?」林禹宏醫師表示,最好的協助就是在旁精神鼓勵、當啦啦隊。他說道,常有孕婦因待產時間過長,導致陪伴的長輩過度心急,不停詢問醫師「我以前就不是這樣生的……」、「我們以前那個年代一下就生了,為什麼現在要等這麼久……」反而讓在床上的產婦更加不安。
也曾有產婦因為疼痛導致情緒崩潰,甚至開始哭鬧並想放棄。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家屬反而需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並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給予產婦心靈上的支持與鼓勵,對整個產程才是有幫助的。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林禹宏
採訪撰文/編輯部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