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親子天下
愈來愈多專家建議父母,從生活到學習,都要盡量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與自主;但時代壓力卻讓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為孩子愈做愈多。研究發現,原來父母捨不下的是自己的心魔,也教父母如何運用減法教養,當個極簡主義父母。
作者: 林雁
「不要!不要!」脫離可愛嫩嬰時期的孩子,一不順心就鬧脾氣,老是和大人唱反調。獎懲制度、好好講道理、各種教養法輪番上陣還是鎩羽而歸。媽咪們不要急著懷疑人生,可能是你誤踩了這些教養陷阱,才讓你的努力付之一炬……(淚)
作者: 妞新聞
最近女性被男性傷害的社會事件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當然譴責暴力是一定要的,但也有許多網友認為這此傷害事件的原因可能是跟「男生跟女生從小接受到的教育」相關,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該怎麼跟孩子談論「保護」與「暴力」呢?
作者: 未來Family
愈來愈多父母重視情緒教育,但父母本身的情緒知識與能力,不一定正確到位。《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關於情緒教育與教養的五大迷思,以及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常犯的六大NG說法。
作者: 林雁
最近火熱的《SPY × FAMILY 間諜家家酒》真的超下飯,講述一名間諜,為了完成任務需要偽造身份接近目標,陰差陽錯下找來了超能力小女孩和職業殺手共組家庭。三個人懷揣著各自的小秘密,扮演著和諧的佛傑一家。以家庭日常為背景推進任務進度,這齣溫馨的家庭喜劇中其實還埋藏著不少家庭的經營之道喔~⌓‿⌓
作者: 親子天下
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錢、思考價值觀?答案是,上小學前,就已經默默在吸收爸媽的用錢模式與想法了。在孩子面前,遇到金錢、理財的議題時,應該怎麼說、怎麼做?
作者: 未來Family
教導樂觀是父母增進小孩情緒健康所能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父母該如何教出樂觀的小孩?《未來Family》蒐集、採訪了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精采見解,歸納出6大訣竅。
作者: 妞新聞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們最怕一種豬隊友——就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人、不可能是我家小寶貝的錯:小孩跌倒就說「地板壞壞、幫你打他」、媽媽不給吃垃圾食物就對小孩告狀「媽媽好壞都不給你吃你喜歡吃的食物,幫你打打」。短短兩句話就包含了人性中最不可取的兩大缺陷:「推卸責任、暴力」
作者: 未來Family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作者: 親子天下
在學校整隊時沒有排在前面就大哭、在家裡玩遊戲時輸了就大哭、或者拒絕玩不擅長的遊戲,因為覺得自己會輸⋯⋯你家的學前兒也有這些反應嗎?你因此而擔心嗎?
作者: Viento。碧安朵’s博物館
我呆呆地看著碎裂的馬克杯,還有一地的咖啡,腦中又是百轉千迴的思考現在應該怎麼處理。對孩子怒吼、責罵都不會讓整個事件得到解決,相反會激起孩子逃避責任的心,或是未來對於做錯事情的選擇隱瞞。
作者: Miss.X.O
有些孩子的家長常常會說:「我的小孩每次都是一個人」、「他喜歡自己玩,都不跟別人玩」,甚至是「他好像不知道怎麼加入別人的遊戲」。
作者: 彭凱莉
一開始我也覺得怎麼可能有人這麼無聊,世界紛擾這麼多、各地不斷有大小戰爭、國家立法院裡天天大呼小叫,這還不嫌吵嗎?怎麼還會有人希望聽別人家打罵小孩。可還真的有人會在爸媽面前說:「我都跟你說小孩不乖了,你怎麼不罵他?」、「我都看見小孩不聽話了,你怎麼不修理她?」
作者: 親子天下
兒子愛穿裙子、女兒只喜歡玩汽車,當孩子的性別氣質和社會所期待的不一樣,父母可以怎麼做?《親子天下》綜整專家建議,教父母透過引導對話,和孩子一起探索自我。
作者: 戴筠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想被貼上豬隊友的標籤,孩子出生前就要做好準備!親愛的爸比,媽媽教室、親子館和衛生所都有豐富的育兒資源,網上也有很多平台可以學習。從現在開始蒐集育嬰資訊,寶寶出生才不會手忙腳亂!
作者: 親子天下
許多實證研究顯示,2歲以下嬰幼兒應盡量避免使用3C產品,然而,想完全禁止孩子使用3C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許多長輩習慣使用3C來與孩子互動。面對這個情況,父母又該怎麼與長輩溝通呢?
作者: 妞新聞
用「我是為你好」包裝語言暴力,就像是用漂亮糖衣包裹的毒藥,就算理由再怎麼正當、出發點有多好,語言暴力還是會給人帶來傷害。
作者: Miss.X.O
文/關渡醫院身心科臨床心理師 陳曦 在親子生活中總有些生活變動,像臨時到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事、物。而有些孩子特別無法適應這些變動,會無法配合而產生情緒反應,甚至因此暴走、發脾氣。
作者: Editor
當天深夜返家途中,我確實鬆了一口氣,也慶幸自己還沒有小孩。即使寫新聞稿熬夜到凌晨,和即將截稿的日子裡,我至少還能想像著終點, 繼續堅持下去,不像教養子女的生活般茫然。那天夜裡,我夢見自己飛向天際,發射了煙霧彈擊潰敵人,可是平時的我卻鮮少作夢。如此偉大的事,幾乎都是由媽媽們承擔著。
作者: 戴筠
4歲的妞妞上幼兒園已經半年多,相較於其他孩子會和父母分享學校發生的事,妞妞回家總是不發一語。妞妞的爸媽雖然覺得奇怪,但因為工作忙碌,便也沒想太多。不料某日接到老師電話,說妞妞在上課時突然走到教室後方不斷繞圈圈,講也講不聽,妞妞的爸媽這才驚覺女兒可能出了問題。後來他們帶妞妞到醫院檢查,發現妞妞原來是自閉症,而且早在嬰兒期就已經出現跡象...
作者: 戴筠
前陣子宏蕾大戰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雙方爭吵的戰線從感情一路延燒到親子關係。對於「蕾神」一再利用網路爆料,有些網友鼓掌叫好,但也有人擔心這種玉石俱焚的做法會讓孩子受傷。離婚時在網上互相攻擊,對孩子有影響嗎?當夫妻關係破局,應該如何處理親子關係?
作者: 親子天下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面對不斷放送的新聞與驚恐畫面,該怎麼跟孩子談這個話題,在各種新聞中找到最新又正確的資訊,並且兼顧孩子的心情?
作者: 親子天下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使用3C產品的年齡也愈來愈小,在疫情期間,更有許多嬰幼兒透過視訊和遠方親戚互動,第一次接觸到科技的無遠弗屆。然而,早有眾多研究指出,使用3C產品對孩子身心有大量的負面影響。身處數位社會的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作者: 親子天下
李李仁近期演出反派角色「彪哥」,演技大噴發,再度受到矚目。在新片《嗨!神獸》中他重拾暖爸角色,遇上和自己兒子同年、被喻為「天才童星」的白潤音,他如何迅速和青少年破冰?
作者: Editor
每個教養專家都會耳提面命:面對孩子的偏差行為時,我們要保持冷靜。很好的忠告,對吧?可是,要怎麼做呢?除非找出「怎麼做」,否則就會走向自責的惡性循環,讓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法保持冷靜。
作者: 彭凱莉
這時身為媽媽的我覺得一陣奇怪「他們的爸媽呢?」,因為我們玩了一陣都沒看見家長,但看得出來兄妹倆對於這些遊戲機台非常熟悉,幾乎每一樣都會玩,以為他們是旁邊店家的小孩,於是就跟弟弟說,如果你們想玩可以去請爸爸媽媽來幫你投錢喔!沒想到這位小弟弟回我「阿姨妳可以給我錢玩嗎?」我被這句話震驚了一下!但沒搞清楚狀況我還是拒絕了他,請他先去找家長。
作者: 親子天下
孩子一直掉東西,除了責備和殷殷叮嚀,還能怎麼辦?專家指出,現在的小孩比較容易掉東西,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在他們掉東西之前,現代爸媽可以這樣做……
作者: 周品攸
要讓孩子主動做家事,真的是讓許多家長傷透腦筋。日前網紅「亞歷媽」王君萍在IG限動分享亞歷及阿弟打掃的模樣,結果收到很多網友私訊問讓孩子主動做家事的撇步,亞歷媽曝一個重要觀念:這個家不只是爸爸和媽媽的,孩子也應該分工。
作者: 親子天下
我們常投自動販賣機,或許有人偶爾也會玩吃角子老虎機。學者發現,大人教養孩子的模式,有時也很像這2種投幣行為。什麼時候該做販賣機父母,什麼時候又應該做吃角子老虎機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