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定明確的使用時間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清楚的使用時間表,設定孩子每天的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並且讓孩子了解,手機、遊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切。例如:完成作業後,可以玩30分鐘的手機或電腦,但不可以超過。
在規範的同時,我們也要給孩子選擇的空間——爸爸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例如:「寫完作業後要洗澡,但你可以決定要在洗澡前先玩15分鐘手機,或是洗好之後再玩」這樣既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控制感,也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孩子對手機的吸引力太大時,我們可以提供其他有趣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比如安排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學習新技能或是一起做一些創意的手工藝,這些活動能夠讓孩子在不依賴3C的情況下,感到有趣和有意義。
打不過就加入它!讓孩子了解3C也是可以和父母互動的媒介。就像上次提到的Minecraft,爸爸媽媽也可以每天抽一點時間陪伴孩子玩,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理解遊戲的內容,也能加強親子關係,讓孩子覺得使用3C產品也是一種正向的社交方式。
如果孩子已經習慣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以從每天減少使用時間開始。設立一個“無3C時間”的規定,比如吃飯時間、睡覺前1小時都不使用電子產品,這樣有助於孩子逐漸擺脫過度依賴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固定時間起床、做作業、參加戶外活動或陪養其他興趣。規律的生活能讓孩子更好的支配「空閒時間」,進而脫離對3C的過度依賴。這不僅有助於孩子自我管理,還能讓他們學會在多元的活動中找到快樂。
很多時候,孩子沉迷於3C,背後可能是社交的需求或生活中的成就感需求未被滿足。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玩手機覺得最開心的地方是什麼?」,了解他們為何總是想要使用電子設備,是因為無聊、想參與朋友的話題,還是追求成就感,覺得自己在遊戲中,自己能力很強,想幹嘛就幹嘛?找出根本原因後,家長可以提供更積極的支持和情緒調節方法,幫助孩子學會健康處理情緒。
你可以設立一個獎勵制度,讓孩子的3C使用與完成家庭作業、家務等任務掛鉤。比如完成作業後,給孩子一段玩手機的時間,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也能學會如何平衡學業和娛樂。
另外,我也要請爸爸媽媽想想,3C是否也已經深入你的生活了呢?我們也可以減少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與孩子一起制定和遵守規則,這樣能讓孩子明白,父母並不是在單方面要求,而是和他們一起努力,這樣的榜樣作用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孩子在學習如何平衡數位生活與現實生活,就如同我們在學習如何在給孩子規範的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需求。親子之間的良好溝通、規範和共同參與,能夠讓孩子在享受數位世界的同時,學會更多自律和自我管理。未來的挑戰可能還會有,但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的引導和陪伴,他們就能學會在這個數位時代中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撰文/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圖片來源/photo-ac
現職:愛能職能治療所 所長;教育部「台北市學校系統」 專業團隊職能治療師;最懂孩子的兒童發展專家
專長:愛能職能治療所的所長子茵老師,是一名兒童發展及親子溝通的專家,也因為擔任教育局專業團隊治療師,與教育現場的老師及家長有很密切的合作,子茵老師希望透過職能治療的專業,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及行為,並且發展出高品質的親子溝通技巧。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新北市社會局:兒少家外安置專業服務團隊委員;翊銘跨國教育集團:課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