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名人家庭

瑞典開放式教育,無聊中激發創造力!馬丁訓練安東獨立,4歲就會自己洗澡

(2025.03.28更新)雖然馬丁和Shanon已經離婚,但對於安東的陪伴和愛絲毫沒有減少,反而用更開放的教養態度,讓兒子理解爸媽和自己的新關係,其實比原來更緊密。❤️
瑞典開放式教育,無聊中激發創造力!馬丁訓練安東獨立,4歲就會自己洗澡

 

開放式教育,安東不怕生、有主見

來自瑞典的馬丁,大學選擇到日本讀書,畢業後隻身來台發展,他具有開創性的心胸和視野,其實與從小的瑞典教育有關;延續瑞典式教育法,馬丁培養安東成為一個獨立、開心、有創造力的孩子。

安東媽Shanon笑說,安東不怕生,個性有主見、有想法,可能源自於馬丁和她不會刻意灌輸是與非的觀念。如果告訴安東,這樣是做是錯的,他會回答:「我不覺得,我小心就好。」

安東從小學習對自己負責,生活樣樣事自己決定,如穿什麼襪子、剪不剪頭髮、吃飯或吃麵等,對穿著很有想法的他,常攬鏡自照,問媽咪:這樣打扮帥不帥?很有個性。

尤其,馬丁和Shanon教育的方式不同,他們不是溝通後教給他一套模式,而是各用自己的方式與安東相處,以「能不能亂摸東西」為例,馬丁告知安東:「你可以摸任何東西,只是吃飯前要洗手。」當Shanon阻止安東亂摸時,他辯解:「爸爸說可以摸。」

這時Shanon會教他:「你要自己判斷,摸了會不會生病?再決定要聽誰的。」把選擇權交給安東。

 

瑞典教育原則1:孩子必須學習獨立

馬丁強調,瑞典人的教育原則,就是教導孩子們學習獨立,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例如,當安東玩的時候,如果叫爸媽幫忙拿東西,馬丁會請安東自己去拿;安東把杯子打翻,必須自己拿抹布擦拭;口渴時,要自己去廚房拿杯子倒水喝,也學會自己泡奶。

甚至,安東4歲多就會自己洗澡、洗頭,拿蓮蓬頭把身上泡泡沖掉,再把身體擦乾、衣服穿好,全程馬丁只要站在浴室門口監督即可。

當安東為了想要達成一個目的而哭鬧時,馬丁會等他哭完再理他,「孩子很聰明,但只要父母堅持,過一陣子他就會知道哭鬧沒用,便不會總是以哭鬧來表達情緒。」不順著孩子的情緒而為,也是訓練孩子獨立的重要過程。

延伸閱讀:親子旅遊好處多,養成獨立、勇敢的旅行性格

 

瑞典教育原則2:父母陪伴比上課重要

學習獨立很重要,但是瑞典人更重視孩子是否擁有父母的陪伴。

亞洲國家著重「智識教育」,Shanon原本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尤其很多2歲多孩子就會用全英文溝通,因此想讓安東從小去上英文課、潛能開發課等,但馬丁十分反對。

「瑞典人7歲才學英文,英文能力並不輸台灣人!」他強調:「孩子需要開心的童年,上這些課,不如父母陪著孩子一起學足球、音樂、律動,為何要請老師?」馬丁希望孩子童年,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

此外,瑞典教育重視生活上的技能,如木工、烹飪、裁縫,以及如何去銀行、郵局、坐公車等能力,這是瑞典跟亞洲文化很不同的地方。

馬丁說明:「瑞典的學校不會很晚放學,完全沒有補習班,回家後功課也很少,孩子基本上就是玩,好玩的童年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怎麼陪伴寶寶,決定了他的安全感!爸媽把握這2點!

 

孤獨可發揮創造力

在陪伴中,多給孩子一點安靜的空間,則是馬丁獨到的育兒見解。

他認為:「讓孩子玩,也要讓孩子學『無聊』,人生不可能每一秒都有好玩的事發生,所以訓練安東無聊時,自己找事情玩、自己思考,學習和自己相處,因為父母無法一直陪孩子玩。」他強調,孤獨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許多父母會給孩子買很多玩具,但除了特殊節日、生日外,馬丁不隨便買玩具給安東,「亂買玩具給孩子,會養成他看到什麼都想買,容易沒有金錢觀念。而且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應該玩那些就好。」

重要是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當他想要某樣東西時,教他存錢或等到某個特殊時刻再買。

 

瑞典講求兩性平等 安東也會做家事

馬丁提到,在瑞典,不會有男人、女人應該做什麼,或是不能做什麼的刻板印象,常是全家一同打掃,夫妻如果一個人煮飯,另一個人就會洗碗,並一起邊聊天邊做家事。因此瑞典孩子從6、7歲開始,一週會有一天負責煮飯給大家吃,不必煮很複雜的料理,通常煮些麵或肉丸等。

Shanon笑說,這樣的觀念下,安東從小在廚房走動,東看西看、幫幫小忙。

事實上,馬丁和Shanon對安東的教養觀念並不同,Shanon傾向給安東很多安全感和愛,而馬丁則是希望他能獨立,他們相信安東能自己做選擇和判斷。

馬丁認為:「如果安東長大想離開台灣,我也會鼓勵他。」因為瑞典人考上大學後,幾乎就會離家自己住,

「搬出去可讓孩子學習真正的獨立,在家有爸媽在,不用付房租、洗衣、煮飯、打掃,容易依賴。」在台灣和瑞典雙重教育下的安東,將來一定是個充滿愛、獨立又勇敢的孩子。

 

採訪撰文/游資芸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