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游資芸
黴漿菌感染又開始流行起來,家中有5歲以上孩童,若有「黴漿菌肺炎5症狀」,要多注意了,趕快就醫,嚴重恐併發腦炎!
作者: 游資芸
抗生素不是退燒藥,對抗病毒也無效,沒辦法治療像感冒和流感這樣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提醒家長帶孩子就醫時,可多詢問醫師一句:處方是否有開立抗生素?
作者: 林嬪嬙
寶寶感染發炎一定要吃抗生素?吃多了會增加過敏風險嗎?細菌性感染,經醫師評估須使用抗生素者,只要無禁忌症,不管年紀多小,都應接受治療,只要配合醫師按時服藥,注意有無不良副作用,便可發揮最大療效及減少抗藥性發生。
作者: 黑倫醫師
軟骨膜炎是耳軟骨內層組織的感染。症狀包括疼痛、發紅和腫脹。軟骨膜炎是一種細菌感染。耳外傷(最常見的是高位耳軟骨穿孔)是常見原因。治療通常包括抗生素。未經治療的軟骨膜炎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作者: 郭安妮
1 名年約 37 歲的婦女長期飽受反覆尿道膀胱炎之苦,不但血尿、小解時會痛,腸子也經常性脹氣,不論注射抗生素或吃藥都無解。日前因高燒住院,醫院為她抽血檢查時發現白血球數超標,血液裡滿佈細菌,同時檢查出她子宮裡長有 7、8 顆大小不一的肌瘤,其中 1 顆大約 8 公分大,向外壓迫到膀胱和尿道,造成頻尿、排尿困難;另 1 顆壓迫到腸子,造成腹脹不舒服,因此立即為她安排手術切除肌瘤,才終於根除了這位婦女的長期之痛。
作者: 黃瑽寧醫師
北極跟南極的冰層當中,可能藏有古老的細菌,冰層溶解後細菌跑出來,會造成很恐怖的全球瘟疫?這種事真的需要擔心嗎?我個人覺得是有點危言聳聽了。
作者: 邱明瑜
從事護理工作的蔡小姐因頻尿和排尿灼熱疼痛前去婦產科就診,進一步問診時才發現因工作所致水分補充不足加上憋尿的習慣,經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幸好就醫及時,在服用抗生素治療調整作息後,症狀得以改善。
作者: Editor
台灣累計20萬確診人數,推估恐達總人口數的15%,即超過300萬人將染疫!茂盛醫院家醫科呂昀珊醫師指出,高齡、慢性病患、孕婦會是重症高危險群,呼吸過喘或血氧過低就快就醫;絕大多數輕症的居家照護者,建議可備妥退燒止痛等藥物使用,但不建議擅用抗生素。另,坊間流傳吃大蒜、喝芝麻油可預防新冠病毒則是欠缺實証的說法,此為提高免疫力的食材,跟維生素B、C、D同樣視為輔助品。至於,中國傳出上公廁的染疫事件,應是環境污染所致,徹底洗手、勿觸口鼻才是王道。
作者: 周品攸
一名還沒滿月的新生兒因出現發燒症狀,送急診檢查後發現是泌尿道感染併發敗血症,情況相當危急,必須立即投放抗生素,否則每晚一個小時治療,寶寶的死亡率就增加9%!
作者: 周品攸
沒說都不知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這麼恐怖!一名5歲女童因出現高燒、嘔吐、活動力差而就醫,沒想到才不到一天就引發敗血性休克、腎衰竭,身體還出現猛爆性紫斑,確診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後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才搶回一命。
作者: 湯佳珮
寶寶免疫力不好的症狀?免疫力失調怎麼辦?孩子常生病,表示免疫力不好嗎?如何養成良好的免疫力?服用抗生素、類固醇,會使免疫力變差嗎?
作者: 湯佳珮
7歲的小文腹痛,爸爸帶小文去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於是開藥給小文服用,並叮囑回家以後多休息與補充水分。雖然小文都有依據醫囑,但腹痛症狀反而愈來愈劇烈;2天後,心急如焚的爸爸帶小文去醫院急診,醫師在做了更多詳細的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急性闌尾炎」,而且已引發腹膜炎!小兒外科醫師評估後緊急動手術,並同時以抗生素治療。小文在住院治療1週以後,總算康復出院。
作者: 周品攸
早產兒因出生體重低,容易受到黴菌、細菌侵襲,台灣近年也出現早產兒全身染黴菌的罕見病例。一名早產女嬰,出生後陸續出現無尿、腹脹等異常現象,經檢查後發現女嬰全身都是黴菌感染,差點沒了性命…
作者: 林靜莉
母乳的好處相當多,相信不必再多說,但近日有一項研究指出,哺餵母乳至少6個月,能有效減少嬰兒體內的抗藥性細菌,避免身體因為免疫力不足,容易受到抗藥性所引發的細菌感染,例如:敗血症、肺結核等。
作者: Editor
不久前,一名孕婦去日本旅遊時意外破水,當時僅懷胎25週,為了保住胎兒,搭乘SOS醫療專機返台接受治療。所幸在抗生素治療及安胎後,孕婦於28週順利自然產,寶寶也於7月23日以近3000公克的體重,健康地出院。
作者: 彭凱莉
疝氣問題我們在他還是嬰兒時就有陸續觀察;一開始發現的症狀只有出現陰囊一大一小,以及蛋蛋出現積水的問題,但沒有疼痛或是立即的危險,所以觀察到現在三歲醫生也認為無法自癒吸收後,就決定動刀處理,避免日後出現更大的問題! 而包皮過長問題,是在小王子兩歲開始自行如廁後發現,他常常會表示尿尿部位疼痛,後來也常出現發炎和紅腫的狀況,因此泌尿科醫師評估後決定和疝氣一並處理,免除掉他不斷發炎和抹抗生素藥膏治療的過程....
作者: 陳俊仁
今年調查發現有兩種帶抗藥性基因的黴漿菌在流傳,約七成病患對治療用抗生素「紅黴素」出現抗藥性,所以用紅黴素治療效果不佳,需要使用到後線的抗生素,而且今年重症的病患也增加,可能會進入大流行期,家長要多注意。
作者: 柚子醫師
連續假日時,這個孩子習慣去的幾間診所都沒有開門,因此媽媽把孩子帶來柚子醫師的診所看病。媽媽的善意提醒,言下之意也在暗示柚子醫師:「這是第一次來你的診所,我怕你不知道孩子的體質,你要記得藥物中要加抗生素」。
作者: 邱平
「抗生素」對爸媽來說,應該是個又愛又恨的藥品,少了它怕治不好孩子的病,用多了又怕孩子出現副作用反應。到底抗生素該如何拿捏用量?使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 黃碧桃
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是治療兒童感染疾病常見的合併症,其原因是抗生素殺死腸道的非致病菌,而使致病菌過度繁殖,大腸內短鏈脂肪酸減少,或未代謝的碳水化合物引起溶質度過高。
作者: 陳俊仁
網路上有媽媽希望我對這個主題介紹一下,「超級細菌」這個名詞指的就是對很多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的細菌,至於超級細菌產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濫用抗生素。
作者: 魏婕綝
小寶貝用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表達身體不適,爸比媽咪看著寶貝緊皺眉頭、十分痛苦的模樣,也跟著慌張失措!究竟哪些疼痛問題好發於0~4歲嬰幼兒?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從何觀察?不妨聽聽專業醫師的分析,從細節開始呵護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