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做好準備迎接寶寶出生!產前30天超完整攻略,準媽咪必看!

大多數的孕媽咪在產前倒數時刻總是既期待又緊張。本期特別企畫「產前倒數30天」,掌握孕產重要資訊,讓您有備無患、不慌不忙迎接孩子的誕生。
做好準備迎接寶寶出生!產前30天超完整攻略,準媽咪必看!

 

「再過30多天我就要生產了,肚子下墜感越來越明顯,身體也越來越不舒服了……」

「不知道Baby會選擇哪一天跟我們見面呢?真是讓人期待又緊張……」

「臨盆日子倒數,我究竟該準備什麼東西到醫院待產呢?」

大多數的孕媽咪在產前倒數時刻總是既期待又緊張,不知道您是否也正面臨此刻的複雜情緒呢?許多孕媽咪也因為胎兒越長越大,出現程度不一的身體不適,例如腰也痠背也痛,究竟該如何緩解呢?這時,子宮也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疼痛感,是不是要趕快到醫院生產呢?臨盆在即,準媽咪們知道待產包應該要如何準備嗎?

 

產前倒數!破解身體不適

胯下旁越來越痛,導致行走困難!?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專科主治醫師彭成然表示,隨著胎兒越來越大,挺著大肚子的孕媽咪,一定常常覺得胯下旁(恥骨聯合)疼痛難耐,特別是在產前一個月更是感到劇烈不適。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為胎兒頭部逐漸下降所形成的壓力,以及和母體內鬆弛激素和黃體素的變化有關。

而鬆弛激素和黃體素的改變,則是為了增加孕媽咪的骨盆伸縮性、放鬆骨盆韌帶,讓胎兒順利從產道分娩出來。但過度鬆弛卻會導致恥骨及附近的關節痠痛,導致行走困難。一般來說,恥骨疼痛會在產後逐漸復原。孕媽咪在日常生活注意姿勢,不要邁大步行走,可以避免恥骨處過度拉扯。但如果疼痛到影響日常生活,請諮詢婦產科醫師,進行適當的治療,或是開立安全的止痛藥服用。

延伸閱讀:生產前後10天,準媽媽該學會的四件事

 

虎背熊腰,腰也痠背也痛!?

隨著懷孕週數的遞增,腹部越來越大,許多孕媽咪總是覺得背部及腰處越來越痠。彭成然醫師指出:「隨著胎兒變大,子宮重心向前移,再加上脊柱受力點也跟著往前移,容易造成後背肌肉使用過度而腰痠背痛。」緩解的有效方式就是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姿勢、抬頭挺胸,在懷孕期間進行適當的緩和運動,或是多多按摩痠痛的部位。另外,使用托腹帶也可以支撐腹部重量,預防腰痠背痛。但托腹帶並非所有的孕媽咪都適合,使用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請不要持續使用。

 

羞於啟齒的便秘和解尿問題

孕期頭號困擾莫過於便秘情況嚴重。彭成然醫師指出,不是所有的媽咪都會遇到便秘的問題,會出現便秘的原因乃是子宮變大加上黃體激素的影響,導致腸胃蠕動較慢,進而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的感覺;另外,夾在橫膈膜與子宮之間的胃及小腸受到壓迫,也會讓孕媽咪出現胸口悶悶、胃灼熱的感覺。如有上述情形發生,彭醫師建議,平日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青菜水果、五穀雜糧等,並且補給足夠的水份,或是使用腸胃道益生菌等。如果便秘過於嚴重,須依醫師處方服用安全的軟便劑,建議絕對不可以自行服用成藥。


頻尿問題主要發生於懷孕前期與中期,由於女性的膀胱位於子宮前方,子宮變大就會對膀胱產生壓迫,讓膀胱的儲尿容積減少。彭成然醫師提醒,懷孕後期反而要注意解尿困難的狀況,主要受到胎頭壓迫使膀胱尿道口角度改變的原因使然,但無論是頻尿還是解尿困難,都是懷孕會出現的生理現象。孕媽咪仍是要攝取足夠的水份,並且頻繁解尿,以及不要憋尿,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

 

水腫、抽筋,下半身好多毛病!?

彭成然醫師指出,不是所有的孕媽咪都會有水腫的狀況發生,孕婦水腫容易集中在下肢,這是因為變大的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所致。建議適度的抬腿促進血液回流,或是睡前多加按摩腿部舒緩。不過,彭醫師提醒,如果全身或是不常見的部位都出現水腫,特別是臉、手等,務必諮詢婦產科醫師,檢查是否有高血壓、蛋白尿、深部靜脈栓塞等疾病所引起的水腫。

此外,孕媽咪容易受抽筋所擾,彭成然醫師表示,抽筋大多是缺鈣導致,建議從天然食物中如牛奶、豆腐、芝麻、小魚乾等攝取足夠的鈣質(孕婦每日約需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除了鈣質攝取,平日適度按摩小腿,讓肌肉放鬆,減少抽筋的發生。

 

呼吸急又喘,頭痛來報到

彭成然醫師叮嚀,懷孕媽咪因為黃體素的變化和心肺功能的增加,再加上子宮變大使得橫膈膜往上移,常常感覺呼吸速率變得快又喘,這是懷孕引起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請盡早到醫院檢查,避免有潛在未發覺的心臟或是肺部疾病。另外,懷孕也會讓腦部的血管收縮或是擴張導致頭暈、頭痛,大部份的症狀在服用安全的止痛藥之後可以獲得緩解,但如果出現畏光、血壓高、劇烈頭痛時,則要注意是否為其它疾病引起。

孕期3537週,進行乙型鏈求菌篩檢

彭成然醫師叮嚀,國民健康署建議35~37週的孕媽咪進行乙型鏈球菌的培養篩檢,因為乙型鏈球菌是女性陰道中常見的細菌,但卻會增加新生兒細菌感染的風險,進一步導致新生兒肺炎、腦膜炎等後遺症。約有1/3的孕婦產道都帶有此一細菌。建議孕期35~37週進行篩檢,若確定有帶菌狀況時,在生產前約4小時施打抗生素治療(健保給付),可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率。另外,臺灣衛生福利部傳染防治諮詢委員會在民國101年11月9日建議孕媽咪於懷孕20週之後施打百日咳疫苗,讓母體產生抗體,抗體也將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機會。

延伸閱讀:專家教妳做5種改善胸悶、便秘問題的孕期紓壓動作

 

產前倒數!產兆3狀況,隨時有生產準備

懷孕36週之後,孕媽咪得週週到產科門診報到,確認胎兒與母體的健康,觀察胎兒大小、胎位、胎盤、羊水等情況,才能評估生產的方式。到了懷孕最後一個月,孕媽咪也必須要有「隨時可能生產」的心理準備,只要身體出現任何異樣時,都有可能是產前徵兆(簡稱產兆)。究竟該如何聰明辨別產兆,避免臨盆前過於緊張與慌亂,也成為懷孕後期重要的課題。

彭成然醫師表示,產兆有出血、陣痛與破水,但沒有一定出現的先後順序,只要出現以上其中一項,都需要小心謹慎,特別是有破水狀況時一定要馬上到醫院

產兆重點1 出血

出血就是俗稱的「落紅」。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產房護理長戴蕙蓮指出,落紅大多在產前一二天、或是更早的時間發生,由於產前子宮頸會慢慢的變薄、變軟、擴張,導致子宮頸口流出些許的血液,並且夾雜濃稠的分泌物。如果只是少量的血液,且沒有明顯的子宮收縮時,初次生產的媽咪(以下簡稱初產婦)不用太過緊張,可以先觀察一陣子,若已經出現大量的鮮血(類似月經第二天的出血量),請立即到產房報到。但是,如果是經產婦(生過第一胎的女性),只要發現陰道出血,不管量是否變多,都必須趕緊就醫。

產兆重點2 陣痛

臨盆倒數,孕媽咪將面臨一陣又一陣的子宮收縮,以及伴隨而來的疼痛感。不過,由於產前大多會出現所謂的「假性陣痛」,常讓許多孕媽咪誤以為快要生了,匆匆忙忙到醫院後才發現是烏龍一場。因此,如何學會辨認真假陣痛很重要。彭成然醫師指出,假性陣痛通常休息後可以緩解不適,且陣痛的頻率和強度不規則;但只要子宮出現規則性的收縮陣痛,會感覺到整個肚子緊繃感、且越來越劇痛,就代表可能是真的陣痛在發生,必須儘速到醫院報到。臨盆前的子宮陣痛是持續的,直到生產過後才會結束。

戴蕙蓮護理長提醒,有些敏感的孕媽咪在生產前一二週會有陣痛的感覺,有些人則是覺得腰痠,只要記住當產兆陣痛發生時,陣痛的出現時間是規律的,且間隔越來越短、痛的時間也會漸漸拉長,初產婦感覺到子宮平均7~8分鐘就會出現規律的收縮陣痛,經產婦約10分鐘一次收縮陣痛時,就必須到醫院報到。

產兆重點3 破水

破水是包圍胎兒的羊膜破裂,羊水就會從陰道流出。但是大部分的孕媽咪總是弄不清楚陰道流出的是羊水還是分泌物,究竟該如何分辨呢?一旦發現有分泌物持續從陰道流出,顏色呈透明清澈、且無色無味時就必須懷疑破水,有的媽媽也會感覺到羊水就像是尿失禁的感覺,無法控制。

戴蕙蓮護理長提醒,一旦破水就必須趕緊到醫院報到,除了避免胎兒在子宮內受到細菌感染,也要小心臍帶脫垂的風險。彭成然醫師也叮嚀,有些孕媽咪會先落紅、子宮收縮再破水,但也有人沒有感受到強烈陣痛的狀況下直接破水,就是俗稱的早期破水,必須立即住院觀察,以防胎兒受到感染。

何時可以到產房stand by?

第一次懷孕、生產的心情總是充滿緊張,往往子宮出現收縮時就會到醫院報到,但可能尚未達到收住院的標準,而被醫院退貨、請回家休息。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準備到醫院待產呢?彭成然醫師指出,除了早期破水必須直接到醫院待產外,醫師會以內診的方式觀察產婦的子宮頸是否擴張到四公分的標準才會收入院,如果有乙型鏈球菌的產婦一般建議在子宮頸擴張到三公分時就收入院,提前施打抗生素治療。不過,由於每個產婦的產兆、產程情況都不相同,提醒準媽咪除了掌握掌握以上原則(出血、陣痛、破水)自行判斷之外,如果真的無法確定,還是請直接到醫院評估,避免來不及到醫院生產。

內診過程很重要!

確定是否進入待產準備前,產科醫師會觀察產婦的子宮頸擴張公分數做為判斷依據,同時也能評估胎兒的先露部位(最先被分娩出來的部位),確定生產的安排。此外,一旦出現破水情形,也必須查看是否有臍帶脫垂的狀況發生,以利緊急處理,因此內診過程非常重要喔!

產前倒數!注意異樣狀況

胎動次數減少,請立即到醫院評估

臨盆倒數除了留意產兆,彭成然醫師提醒孕媽咪也要留心胎動,避免發生胎盤、臍帶功能異常等意外事件,可以降低胎死腹中的機率。一般來說,當孕媽咪晨起,吃過早餐之後的四個小時之內,能感覺到胎動的發生,如果沒有胎動反應,媽媽可以先吃點甜食,看看胎兒有沒有反應。另外,只要感覺胎動比前一天少一半以上就要趕快到醫院檢查。觀察胎動的最好時機,建議選擇在午睡前、夜間就寢前,察看一小時內是否至少有四次以上的胎動。如果孕媽咪不放心,請到醫院就診,醫師會安排「非壓力測試」,客觀評估胎兒心跳有沒有隨時間有起伏性(心跳變異性)和加速性。

分秒必爭!認識早產和急產

早產
早產的定義是分娩發生於20週之後,37週之前。早產也是新生兒罹患疾病與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孕媽咪必須特別小心,一旦出現產兆,請盡早到醫院檢查。哪些人是早產的高風險族群?前胎有早產病史,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盤功能不全、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天生異常、多胞胎等……都要注意。彭成然醫師指出,在孕期20~24週進行超音波檢查時,醫師也會使用陰道超音波評估子宮頸長度,因為子宮頸過短,早產機率也會提高,但如果早期發現,早期介入,也許可以透過安胎治療或是子宮頸環紮術降低早產風險。

急產
急產的定義指的是從腹痛到娩出寶寶的過程不到3小時,以及初產婦子宮頸1小時內開5公分,經產婦1小時內開10公分。彭成然醫師表示,急產狀況容易發生在經產婦身上,所以,只要經產婦一旦肚子痛就必須即刻到醫院待產。如果來不及到醫院待產,請在安全的環境下迎接寶寶出生,掌握以下原則:保護寶寶的頭部,避免受到直接撞擊;隨即準備乾淨的毛巾覆蓋寶寶身軀,防止失溫;留意寶寶的口鼻分泌物是否清潔乾淨,避免呼吸阻塞;寶寶出生後不要急著剪臍帶,因為所有的剪刀等器械都不是在無菌的狀態下使用,容易引發感染風險;最後,請立即將母親與嬰兒送往醫院,醫師會觀察產婦的身體狀況,檢查會陰撕裂情形,避免產後大出血等風險發生。

過期妊娠,留心胎兒狀況

懷孕超過42週後,寶寶依然待在媽媽的子宮內而不想出來時,就被定義為過期妊娠。雖然許多孕媽咪覺得寶寶在子宮內待得久一點沒有關係,但是彭成然醫師認為,通常預產期到40週時,就會評估引產的可能性。因為過期妊娠可能會影響胎盤退化及胎盤鈣化,一旦胎盤功能變差,導致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和養分減少,增加胎兒死亡的機會;另外,過期妊娠也會讓羊水減少,影響胎兒健康;再者,胎兒持續吸收營養,胎兒越長越大,肩難產的風險也會跟著提高,若自然產過程中產程遲滯不順利,就得改成剖腹生產。

防範產科急症,維護母嬰健康

彭成然醫師提醒,無論是初產婦或是經產婦,只要出現胎動異常、大量出血、肚子緊繃劇痛時,就要立即到醫院就診。特別是有些棘手的產科急症往往發生得令人措手不及,列舉如下: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是胎兒汲取養分與氧氣的管道,一旦子宮出現強烈收縮就有可能是胎盤剝離。胎盤剝離時胎兒容易缺氧,需要緊急剖腹產。出現症狀為腹部劇痛、出血、胎動減少等。發生的原因可能為子癲前症、臍帶過短、破水大於24小時、前胎有胎盤剝離的病史等都需要注意。

前置胎盤

胎盤位置太低擋住子宮頸口,對於自然生產的孕媽咪來說很危險。典型症狀為無痛性的陰道出血、甚至有大量出血的情形就應立即到醫院觀察,早期發現可經由安胎藥物協助,嚴重者可能出血過量,造成媽媽與寶寶休克,就可能需要緊急剖腹生產,減低母親和嬰兒的健康威脅。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指的是胎兒心跳異常,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有缺氧的可能。發生胎兒窘迫的原因很多,可分為胎兒本身疾病引起,例如胎兒心血管出現問題,胎心音異常;母親引起,例如妊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子宮收縮不良等;或是臍帶受壓迫、胎盤早期剝離、羊水異常等會引起胎兒窘迫。通常當胎兒缺氧時,就會排出胎糞便,使羊水的顏色變成墨綠色(正常羊水為清澈透明),當胎動加劇或變慢時,也都要懷疑是否有胎兒窘迫的症狀,急性胎兒窘迫必須緊急剖腹生產。

臍帶脫垂

臍帶脫垂指的是臍帶早胎兒一步經子宮頸出現在陰道,容易引起胎兒缺氧。易發生在胎位不正、懷多胞胎的經產婦等。

胎位不正、胎兒過大

正常胎位指的是胎兒頭朝下、臀部朝上。當發生胎位不正時,多數的準媽咪無法得知,必須在產檢期間經醫師觸診或透過超音波的檢查發現。因此提醒各位孕媽咪,務必定時產檢,評估胎位、胎兒大小、與母親的骨盆狀況,避免發生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