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帶小包去逛街,他看到一雙很可愛的毛茸茸小鴨子拖鞋,當下心動不已,希望媽媽買給他,便用甜甜的聲音說:「拖鞋好可愛耶!」(其實媽媽心裡也覺得可愛)
但看到標價2000多元!腦袋瞬間清醒,我冷靜跟小包說:「這雙拖鞋很貴,爸爸媽媽要工作很久很久,這樣陪你的時間就變少了耶~」
小包:「可是…他真的很可愛耶…」表情語氣很掙扎
我跟他說:「我們家裡現在有缺少拖鞋嗎?」
他說:「沒有。」
我:「那就對啦!如果我們真的缺少拖鞋,我們再跟爸爸討論一下,是不是需要買這雙?還是說還有其他的選擇?我們不一定要買這種的,搞不好也有別種,一樣很可愛的呢!」
小包接著說:「但這雙被買走就沒有了耶!」
我:「沒關係 就跟你看車車一樣,一直都有新的,一直都會發現喜歡的啊!」
我知道小包很想要,但終究忍住了。
他沒有哭鬧。
我說:「那我們站在這裡看著鴨子拖鞋,數到20再離開,然後我們一起去吃個小點心!」
於是,兩人就在櫃位前面看著這雙鞋,心裡數到20…
離開時我知道他有點失落,但是我覺得孩子的慾望不該每一次都被滿足,金錢觀更是從小就該建立,這次也想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在日常生活裡,錢除了具有可以購買物品的實質意義之外,還具有社會、心理的意義。例如︰贈予別人金錢,表示對他的關心或友誼;對孩子來說,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錢,可以給他一種獨立感。
不過孩子對於金錢的認識要隨著年紀與認知發展才會逐漸成熟。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通常只知道「錢」的存在,但對於它們的大小和等同價值並不清楚,也沒有清晰的數學與換算概念。
至於學齡兒童的部分,根據臺北縣板橋教師研習會《兒童社會發展過程的研究》,低年級的小朋友看到物品就會想去買,不會考慮到其他問題,只是直覺性的反應;中年級的小學生就會考慮到想要某兩樣物品,但錢不夠,只能做取捨,高年級則會比較商品的價差,由此可知高年級才開始有支配金錢的行為。
那麼,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根據《嬰幼兒發展里程碑》裡面,孩子約5歲時才能正確排列出1~10的數字卡,並能模仿覆誦5個阿拉伯數字,例如:96275,也就是說孩子約在此時才比較有數字概念。
因此面對小小孩,也就是0~3歲的孩子,我想可以透過遊戲、認識錢幣等方式慢慢注入金錢概念,4~6歲則可以建立數字概念,7~9歲時由於已經上小學,也可以給予少量零用錢,10~12歲則可以持續討論如何使用金錢以及養成記帳習慣,希望可以透過階段式的培養方式逐步建立金錢觀。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或許完全沒有金錢概念,看到想要的物品就會直接拿在手上,但我們依然可以教導他認識硬幣以及學習分辨「需要」或「想要」。
1.認識金錢
當孩子對皮夾、零錢包內的錢感到好奇,正是培養金錢概念的開端,他們可能會想玩大人的錢包,這時候就可以把紙鈔、硬幣拿出來一一介紹,認識不同的幣值、大小,不過記得認識完畢後要洗手,避免手上留下細菌。
2.學習分辨「需要」還是「想要」
當帶著孩子去逛街,孩子看到想要的玩具就想要時,爸媽也可詢問「你為什麼想要呢?」「家裡是不是有類似的玩具?」讓孩子判斷有無需要,也可適時舉例想要與需要的物品之差異,例如:水→需要、玩具→想要。
透過反覆詢問來加深孩子的印象,另外也可適時轉移注意力,例如:玩其他遊戲、告訴孩子等等要做什麼事,讓孩子淡忘原來想要的物品。
3.透過遊戲引導
當孩子已經對金錢有興趣時,爸媽也可和孩子玩配對遊戲,像是將許多種銅板拿出來,教導孩子一一分類,並一邊說明這類的銅板是多少錢等,加深對錢幣的認識,不過由於這時正是嬰幼兒口慾期的階段,記得隨時觀察孩子,避免孩子將硬幣吃下肚。
此時孩子對世界已有初步認識,加上平時也會跟著爸媽去購物,大概知道金錢可以購買物品,以及已經開始上幼兒園,難免出現比較心理。
像是看到同學使用漂亮的書包、穿好看的衣服等,說不定會回家吵著要爸媽買,又或是帶著孩子去購物時,碰巧經過玩具店,就停留在想要的玩具櫥窗前不走,若是硬拉走還會大哭。
這時候孩子已逐漸能感受內心的慾望,爸媽不妨趁此時繼續教導孩子如何分辨「需要」或「想要」。
1.詢問孩子「需要」還是「想要」
此階段孩子已經有簡單的溝通與思考能力,因此爸媽也可詢問孩子更深刻一點的問題,像是:
1.詢問自己用得到嗎?
2.家裡有沒有一樣或類似的物品?
3.這個物品有多重要?
4.會用到此物的機率有多少,會常用到嗎?
5.如果沒有購買此物會產生哪些結果?
透過反覆詢問與討論,讓孩子慢慢學會判斷自己有沒有需要該物品。
2.讓孩子保持富足心理
除了不斷詢問孩子需要還是想要,我想讓孩子保持富足的心理也很重要,當孩子心中感到被愛,生活的主要需求已被滿足,就比較能對現狀滿意,而不會吵著要買一些用不到的物品。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育科技與心理諮商雙碩士王理書也曾說過:「給予孩子平和的環境,讓孩子無論如何都沒有恐慌失去愛,於是,孩子,自然內心圓滿,不會需要用物質來獲得滿足。」
可見得隨時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愛,可有效滿足孩子,進而不會透過不斷索取物質來換取心理上的滿足。
3.透過故事書、遊戲引導
此外,爸媽也可以透過故事書、玩具或扮家家酒等,教導孩子認識金錢的使用,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小型的玩具紙鈔和硬幣,不妨跟孩子玩老闆與客人的遊戲,教孩子如何販售店內物品,以及學習收錢、找錢、加減法等。
7~9歲
7~9歲的孩子已經進入小學,這時可以看情況配合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給予孩子少量零用錢,比方讓孩子到學校福利社,買麵包、文具等。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機會練習使用金錢,並養成良好的金錢觀念與使用習慣,包括:儲蓄、記帳、訂定目標消費等。
也可以和孩子玩大富翁的遊戲,裡面一開始就給予每個玩家起手金,並透過擲骰子決定是否購買、拍賣土地,當中不僅可以學會賺錢、付利息與破產,還能讓孩子體驗運用金錢的樂趣。
1.給予少量零用錢
爸媽可以視學校狀況和孩子的年紀及需求決定給予一定的金額,先不用太多,可以每天5元、10元,或是一週50元,讓孩子自由運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存錢、消費、破產等情形,除了學會運用金錢,也可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討論如何使用金錢
給予零用錢時可和孩子討論如何使用金錢,可以先詢問孩子想拿這筆錢做什麼?原因是什麼?花掉的後果如何,透過模擬演練,進而學習控制欲望。
3.培養儲蓄習慣
給孩子零用錢後,除了教導他如何購買物品也要培養儲蓄習慣,可以給孩子2個撲滿,分為存錢和花錢的撲滿,當拿到零用錢就分一半存進去,想買自己的玩具時就拿花錢的撲滿,累積一段時間後再來觀看撲滿的金錢量,教導孩子有努力存錢才能累積金錢。
4.定時反省使用狀況
除了每次給予零用錢時與孩子討論如何使用,也要定期與孩子一起反省使用狀況,可以在每星期找一天晚上反省這星期買了哪些物品?
若是實用的物品可以給予大大的肯定,若是玩具或家裡已經有的物品,買了好像都沒用到的,則可回想討論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並說明家裡已經有了,其實並不需要再買。
10~12歲
10~12歲的孩子已有支配金錢的能力,當他們同時有兩樣想購買的物品時,會思考哪一樣比較重要,若是買了會剩多少錢,買哪一項才划算等,因此這時候可以持續和孩子討論如何使用金錢、並培養儲蓄習慣,還有讓孩子養成自己記帳的習慣,學習看自己的零錢都花到哪去。
1.持續討論如何使用金錢
隨著孩子年紀越大,欲望也可能會相對增加,想購買的物品也越來越多,爸媽可以繼續和孩子討論如何使用金錢,以及如何判斷物品的品質好壞,檢視購物經驗,避免花錢當冤大頭,像是看保存期限6歲就可以教囉!
2.持續培養儲蓄習慣
給予零用錢最大的意義並不是花錢,而是要看孩子怎麼使用金錢,以及學會儲蓄,因此這時候可以持續培養儲蓄習慣,並告訴孩子:「你看!有存錢才能累積金額,當自己想要購買較高額的物品時,才有能力支付。」
3.養成記帳習慣
孩子購物後未必會記得自己花了多少錢、買了哪些物品,加上未來的消費型態,很多是使用信用卡、電子支付等方式,因此越來越無法感受到花錢的實質動作。
所以爸媽可以開始要求孩子自己記帳,並定時找時間帶孩子一起檢視過去所花費的金額與購買的物品,來加深對消費的印象。
除了從小培養孩子如何運用金錢,也可趁機教育孩子,所有的金錢都需靠累積和努力才能得來,像是爸媽努力工作賺錢才能維持家庭的運作。
而儲蓄是累積資產的基本功,至於「投資」則需再依照每個家庭及父母的理念及作法,再適時教育孩子。透過不斷的討論和教導,才能讓孩子懂得控制物慾,並養成珍惜、不浪費的習慣。
本文章轉載自《DJ琦琦的暖心家庭》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