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臍帶血」這個名詞應該都耳熟能詳,但你知道臍帶血的來源嗎?許多人都認為臍帶血就是臍帶中的血液,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胎兒體內血液在妊娠過程中會經由臍帶內的3條血管流到胎盤,與胎盤中母親的血液交換,因此臍帶血其實是存在於臍帶血管與胎盤內的血液;一名剛出生的健康寶寶大約會有60cc~120cc的臍帶血。
臍帶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是一種原始細胞,有能力分化成各種細胞,再生能力及速度是成人細胞的10~20倍,可用來治療癌症、血液、腦神經及免疫系統疾病;它們之中以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佔的比例最多,間質幹細胞次之。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世翔表示,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是3大造血幹細胞其中的一種,它與「骨髓造血幹細胞」、「周邊血造血幹細胞」一樣具有製造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功能,主要分布在臍帶與胎盤。間質幹細胞則具有多元分化的特性,可形成血管、內皮、肌肉、脂肪、結締等間質組織,主要功能是形成腦神經細胞與肌肉骨骼細胞,分布在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儲存臍帶血的目的就是將「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儲存起來,做為日後移植或修復組織使用,下面就來談談這兩種幹細胞的治療功效:
根據衛服部規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目前可用於29種疾病,與其他兩種造血幹細胞治療的疾病大致相同。這29種疾病在臨床上可區分為「惡性疾病」與「非惡性疾病」;惡性疾病以惡性腫瘤為主,非惡性疾病則包含自體免疫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病變、先天性代謝缺陷、血色素及血液功能異常疾病等。醫師通常會根據疾病種類(需要自體移植或異體移植)、患者體重、治療費用以及對捐贈者的影響,在3種造血幹細胞中選擇適合的幹細胞予以治療。
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慢性期除外之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CML)、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多發性骨髓瘤(MM)、神經母細胞瘤。
嚴重型再生不良貧血(SAA)、陣發性夜間血尿症(PNH)。
嚴重複合免疫不全(SCID,氣泡娃娃症,俗稱泡泡兒)、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薛迪克─東氏症候群(CHS)、先天性純紅血球再生障礙性貧血(DBA)、先天性角化不良(DC)、家族性噬紅血球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FHLH)、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FA)、高雪式症、嗜血淋巴組織細胞瘤病(HLH)、Hurler氏疾病(黏多醣症I型)、Kostmann症候群、Krabbe病、Langerhans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Lesch-Nyhan症候群、MaroteauxLamy症候群(黏多醣症VI型)、異染性白質退化症(MLD)、骨質石化症(俗稱大理石寶寶)、髓增生異常症候群(SDS)、重度海洋性貧血、歐德里症候群(WAS)、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X-性聯性淋巴組織增生疾病。
延伸閱讀:快生產了!妳準備好了嗎?產前30天,常見待產問題總整理
治療優勢:配對容易、排斥反應低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治療優勢是配對容易、移植門檻低,無論是自存自用或公益捐贈(以下簡稱公捐)都不會對提供者造成影響。且因為它屬於未活化的原始細胞(沒有與外界抗原接觸),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比其他兩種造血幹細胞低,若是自體自用,更不會有排斥或副作用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兄弟姐妹罹患需要造血幹細胞治療的疾病,檢驗確認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吻合,孩子儲存的臍帶血便是相對適合的移植來源。
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分析,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屬於原始細胞,基因配對只需要50%吻合即可移植,其他兩種造血幹細胞的基因配對則需要80%以上吻合才能移植,加上臍帶血有現成血庫資料可快速搜尋比對,自然可以大大縮短配對時間。
3大造血幹細胞比一比 |
|||
骨髓造血幹細胞 |
周邊血造血幹細胞 |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 |
|
配對時間 |
3~6個月 |
3~6個月 |
1個月 |
配對門檻 |
較高 |
較高 |
較低 |
對捐贈者的危害 |
最多 |
次之 |
沒有危害 |
幹細胞數量 |
較多 |
較多 |
較少 |
取得方式 |
全身麻醉,由雙側腸骨後髂處抽取。 |
連續3~5天每天注射兩次白血球生長激素,接上血球分離機,將周邊血造血幹細胞分離後收集,每天抽取60~100cc血液,連續收集3天。 |
胎兒出生後從臍靜脈採集血液放入血袋,檢驗合格後放入抗凍管/袋,置入液態氮中保存。 |
註:臍帶血幹細胞的移植感染率之所以比較高,是因為它的細胞量少、植入速度較慢,以致免疫力恢復的比較慢。 諮詢/顏秀如醫師 整理/編輯部 |
與已經具有成熟治療技術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相比,間質幹細胞治療去年9月才獲得衛服部特管法批准上路,治療項目包含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等,大部分仍在臨床試驗階段。
間質幹細胞治療的研究趨勢以再生醫學為主,未來有機會利用間質幹細胞治療慢性缺血性腦中風、腦性麻痺、創傷性腦受傷、缺氧性腦病變、自閉症、脊髓損傷、心肌梗塞、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等神經骨骼疾病,或用於修復皮膚缺陷或體表傷口。
延伸閱讀:選錯儲存方式,恐影響治療效果!幫寶寶存臍帶血前,先評估「4大重點」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8年9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世翔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秀如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0955-628-825)、本刊資料照
梳化/琪幻妝園/Chi
model/Ali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