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瘻管是屬於先天構造異常的一種,發生的原因是在胚胎時期鰓弓融合不全所導致,大部分發生在耳朵耳廓的前方,少數在耳廓裡面或者在耳朵後方。大部分是單側,而且多發生在右邊。
這就是傳說中的耳前瘻管(上方箭頭)
耳前瘻管是屬於先天構造異常的一種,發生的原因是在胚胎時期鰓弓融合不全所導致,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凹洞,風平浪靜,但裡面很多都是錯綜複雜的隧道。
大部分發生在耳朵耳廓的前方,少數在耳廓裡面或者在耳朵後方。大部分是單側,而且多發生在右邊。
據統計發生率是1.36%到4.5%之間,但是有學者認為,這個可能是被低估的數據,因為大部分人在合併感染有症狀之前,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有這個狀況,不以為意。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症狀,有症狀的比例,大約在10%以下。但是一旦有症狀,很有可能會反覆一直感染,合併細菌感染(下方箭頭),會紅腫熱痛、流膿。急性期需要用到抗生素消腫消炎處理,之後需要追蹤看是否需要開刀處理,一勞永逸。
看到這篇文章後,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或孩子,看看他的耳朵前方是否有一個小小的凹洞。也請各位大發慈悲,也順便留意一下隊友的耳朵唄。
補充:
根據加拿大的統計,在眾多耳前瘻管的病患裡,大約只有4.3%的病患會有合併腎臟的異常。不要太擔心。
淸潔方面大方向跟平常一樣,只是在耳朵及附近多注意清潔,洗澡洗頭時注意耳朵要擦乾即可。只要它不發炎,大家都河水不犯井水,相安無事。
但是也要教孩子不要手貝戈戈去挖它。
參考資料:
https://www.google.com/url?sa=i&source=web&cd&ved=0ahUKEwi-6aXwupjkAhXpGaYKHVZ5AWEQzPwBCAM&url=https%3A%2F%2Fwww.researchgate.net%2Fpublication%2F8541697_The_Preauricular_Sinus_A_Review_of_its_Clinical_Presentation_Treatment_and_Associations&psig=AOvVaw3JP8OJ8PKMEpfgHUecgRx7&ust=156663139665872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224527/
本文章轉載於《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