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心裡如此愛孩子,卻總是比其他人帶給孩子更大的傷害?不單單只是對孩子而已,當和朋友、家人、同事們溝通時,為什麼總是一言不合就吵起來?為什麼溝通到最後反而讓衝突更激烈,關係更惡劣?為什麼爭吵時所說的那些傷人的話,會烙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起衝突,其中一項原因是因為我們往往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我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深刻體悟到這個道理。雖然我們看似一直不停在和對方溝通,但其實大部分我們說出口的話,都是不經過大腦思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心直口快」是關係中的殺手
恩雅是一位職業婦女,因為平常要上班,因此請住在附近的娘家媽媽,幫她照顧六歲大的小芳。娘家媽媽一早就會到女兒家幫忙,從女兒準備上班開始,幫小芳準備早餐、帶她去幼兒園上學、幫忙打掃家裡,甚至是準備晚餐,都是由娘家媽媽一手包辦處理,恩雅其實心裡一直都很感謝媽媽的幫忙。
但是,從不久前開始,小芳只要到了週末和爸媽在一起時的吃飯時間,就會要求看電視。電視一打開後,整個人就像著迷似的直盯著螢幕,如果把電視關掉,她就會瘋狂大哭,到最後沒辦法,只好讓她一邊看電視一邊餵她吃飯。這樣的情形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搞得恩雅一到週末,就會經常和孩子吵架,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某天晚上,恩雅不知怎麼地覺得特別累,下班拖著疲倦不堪的身軀回到家裡後,看到小芳正在吃晚餐。女兒不是在餐桌上吃飯,而是坐在客廳裡邊看電視,邊讓外婆餵飯。
恩雅看到這一幕,頓時失去理智,整個人發瘋似地怒吼:「媽,妳為什麼老是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應該要讓她坐在餐桌上吃飯才對,妳曉不曉得妳這樣慣壞孩子,只會讓我變得更累? 都是因為妳,她現在吃飯一點規矩都沒有,妳知道嗎? 妳這樣根本是越幫越忙。」
恩雅大聲吼完之後,一個人獨自回到房間,眼淚也跟著落了下來。她是一個糟糕的女兒、不及格的母親嗎?不,並不是這樣的。但有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她在說話的時候,並沒有先想好自己應該說些什麼,而是想到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當她下班一回到家,看到女兒和自己的母親坐在客廳,女兒一邊看電視,母親一邊餵她吃飯時,恩雅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吼,又來了!這樣會讓小芳吃飯習慣變得很糟糕,我媽這樣做會讓孩子學壞,我得立刻糾正她這樣的行為才行!」
像這種在腦海中第一時間跳出來的想法,會讓我們沒有意識到什麼話該說,什麼事該做,而就直接照著想法行動。因此有時會生氣大聲怒吼、有時會打人、會惹哭對方、會讓對方傷心難過。說話的時候,並沒有深思過當下想到什麼,就脫口說出。
此外即便是看到同樣的狀況,在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來的想法也都會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恩雅看到這個畫面後,如果她心裡頭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幸好有媽媽幫忙,要不然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小芳的晚餐。」接下來說出口的話可能就會是:
「小芳,外婆煮的晚餐好吃嗎?有外婆在真的很幸福呢!媽,謝謝妳,有妳在真好!」
又或著如果當時她心裡的想法是:「天啊!我快餓扁了,好想快點吃飯喔!」那麼一回到家後,她可能根本懶得理會孩子到底是不是在看電視,劈頭直接跟媽媽說:「媽,我也餓了,幫我添一碗飯吧!」然後就坐在孩子旁邊,跟孩子一起吃飯也說不定。
在那一瞬間,每個人腦海中冒出來的想法都不一樣,也會因為狀況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反應,這是很難以預測的。因此,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沒有先想好應該對孩子說什麼話比較合適,而是看心情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缺乏一致性的教養,很容易讓孩子感到錯亂。
別被腦中冒出來想法給「呼攏」了
在進行溝通課程時,有一位母親聽了上述的案例後,忍不住開口發問:「那麼,假如我家孩子經常不寫作業,面對這樣的狀況,在當下我心裡頭冒出來的想法,難道是錯的嗎?」
於是我問她:「當看到孩子不寫作業時,妳心裡有什麼想法呢?」她回答:「我心裡面會想:這傢伙又不寫作業了!這問題很嚴重,得要好好罵他,才能讓他改掉這個壞毛病。」
我又接著繼續問:「所以當孩子每次只要不寫作業時,妳都會很生氣,覺得都是孩子的錯嗎?」那位媽媽沉思了一會兒說:「沒有,其實我並不是每次都會生氣,當我心情好的時候,就不會對孩子發脾氣。」
「那麼,那時的妳,心裡出現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會想,我小時候也不大愛寫作業,可能孩子有時只是討厭寫作業而已,然後想為什麼他會不想寫作業呢?」
我們在與人溝通對話時,經常會誤把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來的想法和念頭,當成是心中的真實想法,因此會認為孩子沒寫作業這件事是錯的,得要立刻修正他的行為才行。然而,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時,無論對象是誰,都只會讓溝通變得無效,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糟糕。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朴宰蓮
文字提供/《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采實出版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