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寶寶鼻塞呢!小心這些錯誤作法!
林漢斌醫師表示,寶寶鼻塞所顯現出來的症狀包括:呼吸不順、呼吸較大聲、睡得比較不安穩,或是寶寶因鼻塞不適而哭泣。如果鼻塞較嚴重,可能可以看到鼻孔內有分泌物卡住。
小寶寶流鼻涕,有可能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或是過敏等原因造成鼻黏膜腺體持續製造分泌物。當鼻涕、黏液分泌物等沒有流出去,時間久了水分蒸發、凝固,且鼻黏膜水腫、孔道變小,鼻涕等分泌物更難流出,就容易阻塞而造成鼻塞。
延伸閱讀:好心疼!寶寶呼吸不順,舒緩鼻塞有妙方
挖鼻孔可以挖掉鼻子中凝固的分泌物嗎?
其實挖鼻孔只是摳掉表面的分泌物,但分泌物會持續製造;而且挖鼻孔時,有可能會造成鼻黏膜受損、而使組織液分泌更多,可能會加重流鼻涕與鼻塞的症狀,因此挖鼻孔並不是一個解決鼻塞問題的好方法。不過如果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落在鼻孔外可輕易看到的淺處,大人可用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移除分泌物、但不要硬扯;大人也不可以挖太深的地方的分泌物。如果擔心寶寶亂動可能會傷到寶寶、或對移除淺處的鼻子分泌物沒把握,其實也可以不挖鼻孔,打噴嚏時也可能將鼻子分泌物打出來;另外,也不宜太頻繁的清潔鼻子,當寶寶鼻塞時、偶爾有看到較大的鼻子分泌物在淺處再小心清除即可。
林漢斌醫師指出,大約0~6個月的寶寶,鼻腔尚未發育完全(鼻軟骨未發育完全、鼻子較塌、空間較小),較可能出現生理性鼻塞;通常6個月以上生理性鼻塞會逐漸改善。
又因為小寶寶較易胃食道逆流,奶渣較易跑入鼻腔;或是大人餵奶姿勢不佳,牛奶從鼻子溢出來(比方躺著瓶餵);或是寶寶打嗝時,有可能使牛奶從食道往上噴溢到鼻腔,這些因素皆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生理性鼻塞(但即使打嗝時奶不慎從鼻腔溢出,大人也不可因此就不拍嗝。這是生理性的反應,大約6個月~1歲後,大多會逐漸自行緩解)。
林漢斌醫師表示,以下各做法目的主要為濕潤鼻腔,讓分泌物軟化、變稀,較易流出或清除(以下方式任何年齡皆可嘗試):
膜,並用棉花棒沾凡士林輕摳鼻孔淺處的分泌物(最深洗澡時,可藉由空氣中瀰漫的水蒸氣來濕潤鼻腔黏*
*可用毛巾沾溫水溫敷寶寶的鼻腔大約3~5分鐘,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熱,不要灼傷寶寶。溫度大約與洗澡水同溫即可,大約40度以下。
*可考慮使用蒸鼻器,通常比較安全。
*可考慮以馬克杯裝熱水放在寶寶的鼻子下方附近,大約3~5分鐘,讓寶寶的鼻腔可以吸收熱水的水蒸氣。但其實這個方法比較危險,因為寶寶可能會亂動或手亂揮,而使大人拿著的馬克杯中的熱水不慎潑灑出來,大人如果要這樣嘗試,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燙到寶寶,如果不能確保不會潑灑到寶寶,就不要嘗試這個方法。
其實喉頭軟化症很常見,門診上看過大約有6成以上的寶寶都有這個現象。喉頭軟化症大約90%為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會改善,尤其好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寶;4~10個月稍微少一些;10個月以上大多會自行改善。
如果1歲以上還有喉頭軟化症,有可能是結構性有問題,要請醫師進一步確認。如果影響到呼吸,可能要詢問醫師是否需雷射或手術治療。喉頭軟化症所引起的鼻塞聲,大致上沒有有效的緩解方式,但由於大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改善,所以不用太擔心。
年紀小的寶寶之所以有喉頭軟化症,大多因喉頭軟骨尚未發育成熟、易塌陷所致,症狀為易有鼻塞聲、呼吸較大聲、甚至呼吸聲聽起來有點像小豬叫,但趴著時大多就不會再聽到類似於小豬叫的聲音。但是林漢斌醫師也強調「不能因此而讓寶寶趴睡,趴睡較易使寶寶窒息,而可能發生嬰兒猝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