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頭皮血腫?斜頸?常見嬰幼兒外觀問題

在我門診的經驗,常常有新科父母,帶著寶貝幼兒來焦慮的問著:「陳醫師,我小孩這樣正不正常?」「會不會怎樣?」現在,我就把新科父母常會問到的問題,跟各位即將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準父母,及已有嗷嗷待哺幼兒、新手上路的父母,分享這奇特的經驗。
頭皮血腫?斜頸?常見嬰幼兒外觀問題

頭皮血腫
在一些新生兒,可見在頭頂的側邊,可發現摸起來軟軟地,有波動性,局限性的暗紅黑色的血腫瘤,是由於頭骨和骨膜間,靜脈破裂、血液累積而成,通常是良性的,幾個月後可自然吸收消失,但有些可能會慢慢鈣化,感覺摸起來頭骨該處較為突起,但將來也會漸漸平整。

 

斜頸
俗稱歪脖子。由於患側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受傷、硬化,而造成幼兒臉常朝向對側,久而久之,可能造成患側臉部較小,頭形不對稱。可先行由醫護人員衛教、居家中調整姿勢復健,若仍無法改善,可尋找小兒外科幫助。

 

脂漏性皮膚炎
可在幼兒眉毛上,頭皮上、耳朵後面,看見黃黃的一層油脂、皮屑,嚴重的,就像帶上「黃冠」。通常可用嬰兒油,搓揉數分鐘,溶解後,即可拭去。但可能還會反覆發生,多數直到四到六個月大後才會漸漸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
可在幼兒臉頰上、頸部,嚴重時腳踝雙腿外側,可見到一塊塊紅紅的皮膚炎。可能與過敏體質有關,嚴重時可外用乳膏,並尋求小兒過敏科醫師幫助。

 

鼻淚管不通

有些幼兒因鼻淚管阻塞,而使淚液排不出去,眼上留下一堆的眼屎眼淚,平常可每天按摩內眼角處,以幫助鼻淚管排通,通常一歲以前就會緩解。若有紅腫、發炎情形,需就醫治療。

 

斜視

有些幼兒因為鼻樑較扁、內眼角的距離較寬、雙眼內側的眼白部份被遮蓋,感覺起來好像有鬥雞眼。經由醫師檢查後如果為假性內斜視,則觀察不需要治療。但若為真正的斜視,則需即早矯正,以免導致弱視。

 

頸後淋巴結
細心的父母,有時可在幼兒後頸、枕下或耳後摸到小小圓圓,不會疼痛,滑動的淋巴結,有時可摸到兩、三個。這些多為良性正常的,大部分幾個月後會消失。若未改善,則需由小兒科醫師評估。

 

血管瘤
在幼兒的上眼皮、前額、眉間或後枕部常可見外表平坦、形狀不規則的扁平血管斑。但若身上有外表鮮紅、突出狀血管,則稱為草莓血管瘤。草莓血管有可能四~六個月大後,漸漸增大、破皮流血,一兩歲以後慢慢消失,90%以上,六七歲以後會改善消失退色。若身上有數個草莓血管瘤或混和深層靜脈瘤則需進一步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合併症。

 

鵝口瘡
為黴菌感染引起,可在口腔四周、舌上、嘴唇內,看見白色的斑點。口腔內奶垢如果清不掉,就要懷疑此症。平常預防方法,需口腔清潔, 可以喝完奶後,喝一兩口水。喝母奶也較不易長鵝口瘡。若已有鵝口瘡,可塗抹藥物改善。

 

舌繫帶過緊
若舌頭無法伸出超過下唇緣,舌尖成W字形,需懷疑舌繫帶過緊,可於學發音前外科處置。

 

地圖舌
舌頭表面,有一圈圈,或不規則類似地圖的形狀,原因不明,可能與腸胃不適有關,不須特別治療。

 

魔牙
通常幼兒到六、七個月大後,才會開始長出乳牙。但有些嬰兒出生後, 可能就有長牙的情形,若有搖晃或影響到吸奶等情形,可能須要拔掉。

 

珍珠瘤
細心的父母,有時可在幼兒牙齦上,發現一小粒白白圓圓的珍珠瘤。此為正常良性的。

 

魔乳及假性月經
一些女嬰由於受了母親荷爾蒙影響,乳房會腫脹、乳頭有白色分泌物,外陰部腫脹,有白色分泌物,甚至假性月經〝流血〞,此為正常現象,數週後自然消失。若未改善,則需由小兒科醫師評估。

 

臍疝氣
由於腹直肌尚未完全發育,有些幼兒哭鬧用力時,肚臍常會突起,軟軟的,當安靜睡著的時候,又會消下去,此稱為臍疝氣。通常ㄧ歲以後會改善。若沒有改善,哭鬧不安或直徑太大,則需由小兒外科醫師評估治療。

 

腹股溝疝氣
不只是男嬰,女嬰也有此症狀。於腹肌溝處單側或雙側可看到、摸到一塊突起,可能為小腸脫垂。需要外科手術,否則可能有導致小腸壞死的風險。


陰囊水腫
有些父母因男嬰下懷巨物而驚訝不已,其實,此多為常見的陰囊水腫,大部份於一歲以前會消失,不須特別處理。但若追蹤未改善或合併疝氣,則需要小兒外科醫師評估手術。

 

隱睪症

睪丸在胎兒第八個月即從腹腔降入陰囊,出生後可在陰囊內摸到,若摸不到,可能為隱睪,須小兒外科追蹤開刀處理。否則可能導致不孕,甚至腹腔睪丸癌的發生。


包皮過長或包莖
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著父母,甚至奶奶,怕幼兒因此太小,長不大,影響一生的幸福。其實只要龜頭包皮處保持乾淨,尿尿時尿不會積在包皮內,形成小水球排不乾淨,或時常發炎,可先追蹤觀察,或可塗抹藥物改善。


以上這些小知識,和家中有寶貝的孝子孝女共同分享,希望對各位照顧幼兒方面有所幫助,如果有疑問或育兒方面的問題,可與小兒科醫師討論,筆者也樂意幫忙。

 

本文章轉載自《陳建甫醫師的三重蘆洲♥Love Kids♥愛樂親子小兒科診所》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