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晨是家族中第一個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不五時買玩具,爸媽更是把她捧在手掌心;晨晨8個月大時,媽咪發現懷孕了,每天晚上睡覺前,總會拉著晨晨的小手,摸摸自己逐漸隆起的肚子,趁機教育「妳要有妹妹囉!她會陪妳一起玩,開不開心?」
似懂非懂的晨晨最愛黏著媽咪,為了讓晨晨能更接納妹妹,在二寶還沒出生前,媽咪聽了很多過來人的建議,準備了一份晨晨最想得到的熊熊玩偶,妹妹出生那天,晨晨和爸爸一起到醫院探望時,媽咪拿出玩偶「這是樂樂妹妹說要送給晨晨姊姊的見面禮物喔!」晨晨滿心歡喜接下禮物。
坐月子期間,媽咪和樂樂一起回到外婆家,晨晨則託給奶奶照顧,週末爸爸才帶晨晨到外婆家探望媽咪,每次要分開時,晨晨總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耍賴不想回奶奶家,她原本已經會坐在餐椅上用湯匙吃飯,現在卻老讓奶奶追在後頭餵飯,甚至會趁大人不注意時,偷打妹妹的頭……
延伸閱讀:手足間吵不停,爸媽快學調解SOP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王明鈺表示,晨晨媽咪的困擾,其實是很多家有二寶的父母都會遭遇的難題,現代人因孩子生得少,當原本所有注意力都在大寶身上時,習慣被注意的大寶,當然不能接受二寶來剝奪爸媽的愛與注意力,尤其二寶年紀小,大人勢必會多花些心思與時間照顧,甚至不自覺誇獎「弟弟、妹妹好可愛」,若再加上有性別差異的偏好,大寶的失落心情可想而知。
王明鈺醫師表示,孩子不論年齡大小與手足年齡差距,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爭寵行為或心態,重點在於爸媽的處理態度,當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生活,例如在同儕、學校中都能獲得良好的成就感與存在感,可以藉由同齡的分享,以及讓大寶對新生命有參與和貢獻,得到更多正向回應與關注。
晨晨媽咪替二寶準備送姊姊見面禮的做法,是個很實際的做法,王明鈺醫師強調,其實給大寶心理建設不用等到懷孕才開始,有意願要生第二胎的爸媽,可以透過遊戲、繪本慢慢替孩子建立手足觀念,孩子也會反過頭來一起期待新生命的到來。
爭寵行為表現人人不一,最常見的是大寶出現愛發脾氣、時常哭鬧甚至欺負二寶,又或者是心理影響生理,退化回口腔期,產生尿床、也要吸媽咪ㄋㄟㄋㄟ等退化傾向。
王明鈺醫師指出,有些明明已經斷奶的孩子,看到二寶在吸母奶,「大寶這時就會覺得媽媽的乳房是我的,跑來分一杯羹,又或者年紀稍長後會開始搶東西、更黏媽媽,使盡各種招數要引起大人的注意。」種種行徑爸媽若一時不察,當下反應往往是怪罪大寶不懂事,殊不知這其實就是爭寵行為表現。
事實上,會引發孩子爭寵的最根本原因,其實是時間分配不均。以晨晨媽咪的例子,原本每天晚上媽咪下班後,晨晨就可以黏著媽咪說故事、玩遊戲,但自從妹妹出生後,晨晨變成一個星期只有2天可以看到媽咪,而且還不是專屬時間,媽咪三不五時還得分神去照顧妹妹,無形中受到冷落的晨晨,要不吃醋也難。
要解決大寶被冷落的問題,王明鈺醫師建議,晨晨媽咪從坐月子起,可以每天抽出15分鐘時間專屬於晨晨,妹妹出生後,在這段時間內,則交由爸爸照顧,讓晨晨感受到這個專屬於她的獨特時間,不會因為妹妹的出生而不見了。
等孩子稍大後,爸媽可分配時間,讓二個寶貝都能享有「單獨陪伴出遊」福利,讓親子間能有獨處機會,孩子也會比較願意把心裡的話說給爸媽聽,不會因手足在場,礙於面子問題而說不出口。另外,也可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飾演爸媽,看看孩子會如何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個人特質,王明鈺醫師提醒,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時給予讚美與肯定,避免把孩子互相比較,當孩子的自信心足夠時,未來若遇到挫折或者不如他人的時候,孩子也能知道「即使我和別人不一樣、即使我做得不夠好,爸媽也不會因此不愛我。」
對孩子來說,能有越多支持系統,例如在家庭以外的生活,包括學校、同儕間都能建立成就感與存在感,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也比較不會鑽牛角尖,能夠適時轉移負面情緒。甚至年紀相近的孩子若能互相分享,或觀察其他人手足間的相處模式,也能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多強化鼓勵利他行為的表現,例如晨晨若主動表現想幫媽咪拿尿布,晨晨媽咪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對家中的新生命能有參與和貢獻,還能得到爸媽正向的肯定與關注。有時候讓大寶參與照顧小寶,讓哥哥或姊姊多幫父母的忙,也能讓弟弟妹妹產生崇拜心理。
王明鈺醫師表示,有時手足發生爭執時,爸媽可試著和大寶做口語化的討論,例如「我猜妳是不是不喜歡妹妹亂拿妳的東西,所以妳才會伸手打她?」「媽咪不是不想陪妳玩,妳也有聽到剛才妹妹哭得好大聲,小時候晨晨哭的時候媽媽也是趕快安慰,是不是也讓晨晨比較快可以停下來?我想妹妹一定也希望像晨晨一樣被對待,還是妳希望妹妹哭的時候,媽咪可以怎麼辦呢?」
延伸閱讀:媽咪,你都偏心! 手足狀況題大解析
站在同理孩子的感受,一旦情感上能被理解,大寶的防衛機轉、困惑、憤怒情緒會比較容易排除。「很多時候,重點不在處理事情的對或錯,而是去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感受。」王明鈺醫師認為,有時候,手足在爭執過程中,也會學習協調、溝通甚至合作等社交技巧,若情節不嚴重,偶爾爸媽也可放手,讓孩子們練習自己處理爭執問題。
「晨晨,玩具借妹妹玩好不好?」「不要!那是我的!」一陣搶奪伴隨尖叫痛哭聲,搶玩具大戰在雙寶家庭中屢見不鮮。王明鈺醫師表示,要建立孩子的禮讓觀念,絕不是背誦「孔融讓梨」的教條,爸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回憶「以前妳跟大姊姊一起玩,她把玩具讓給妳,妳是不是很開心?姊姊看妳玩得這麼開心,自己也很開心,妳還記得嗎?」喚起過去被禮讓的美好經驗,才能打從心底練習分享的快樂。
當然父母也可相對提供回饋,例如禮讓者可以多講一個故事,讓孩子理解「付出不是損失,反而能獲得更多。」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Angela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王明鈺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model/Noomi、Neela(※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