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認人、怕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程,面對怕生的寶寶,爸比媽咪可以試試看本文分享的五種方法,正確回應寶寶怕生的情緒。
當寶寶的感知和記憶能力不斷的發展,對熟悉的照顧者和偶爾出現的陌生人已經能夠分辨,因為對陌生人不熟悉而感到恐懼、不安全,所以就產生了「怕生」的現象。
寶寶大約在4、5個月大時會開始認人、認環境,已經能區分自我與照顧者是獨立存在的,而且會追隨固定的照顧者,也就是說如果此時經常照顧寶寶的爸媽將寶寶交給別人照顧一兩週,之後再來接寶寶時,寶寶會認得來接他的是爸爸媽媽;在此階段寶寶正處於花時間認識環境、認識自己的肢體的學習探索期,所以雖然已經會認人但尚未出現怕生的狀況。
到了6~9個月,就進入了認人怕生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在建立依附關係,會特別黏人,這是正常情況,因為寶寶正在尋求穩定的依戀對象,且此時期的寶寶已經有初步的移動能力,也就是可以用爬的方式跟著他認定的照顧者,所以不論照顧者想要上廁所、洗澡,寶寶都會想跟,視線不想離開照顧者,照顧者只要給予寶寶一個可預期的環境,在寶寶可以看到照顧者的範圍內他都會覺得是安全的。
此外,這階段也是孩子分離焦慮感比較嚴重的時期,如果熟悉的照顧者不在身邊寶寶會出現擔心、害怕的情緒。嬰兒期的怕生現象大約會持續到1歲半至2歲之間,隨著孩子年齡的漸長、獨立性增強、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機會增多,會逐漸消除怕生現象。
寶寶進入怕生的時程快慢、持續的時間長短以及怕生的強弱程度會因人而異,這跟寶寶天生的氣質、家長的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的環境都有關聯。例如有的寶寶天生氣質傾向負向的本質,俗稱磨娘精型的孩子,這種寶寶會較常用哭泣來表示他的情緒,所以進入怕生時期會經常以哭鬧的方式呈現他的不安或是拼命躲開想要接近的陌生人;但若是天生氣質正向本質較多的孩子,有些孩子會自然熟,就没有這種怕生的的表現,有的可能只出現默默地觀察陌生人的情況略為表現出害怕的樣子,並不會出現強烈的哭鬧。
有的寶寶本身的安全感比較薄弱、對環境及時間的改變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情況,且對新事物或作息的改變敏感性高會出現黏人的反應,只要是不熟悉的人想要抱他都會哭鬧。也有寶寶會以不吃東西來反應因為怕生所產生的害怕情緒。
寶寶需要有穩定的照顧者、規律的作息,才能建立安全感與好的依附關係。每天有固定的人照顧他,在固定的時間吃飯、洗澡、睡覺、散步,讓寶寶可以預期作息過程和環境,安心感由此產生,若每天作息不規律,或是照顧者頻繁更換,會讓寶寶產生焦慮,沒辦法有安全感。
照顧者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來讀懂孩子發出的各種訊號,並給予合適的回應,例如你的寶寶原本就是磨娘精型的天生氣質,本來就很黏人並且容易哭泣,當遇到陌生人情緒反應會比較激烈,家長千萬不要硬要訓練寶寶不怕生的心態,這種硬碰硬的方式對幫助寶寶並沒有幫助反而有反效果。最好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與個性特質,不要急著想要改變寶寶的個性,以緩慢漸進的方式讓寶寶願意接觸陌生人,多引導寶寶與不同人接觸,在過程中給予充足的安全感,不要勉強寶寶,寶寶的怕生過程可能比較容易平順度過。
如果因為某些因素寶寶的照顧者必須更換時,可以尋找個性特質和前一個保母類似的保母,在更換保母的過程寶寶會有約1至2週的適應期,此時期家長可以利用上班中午休息空檔多去新保母家探視寶寶,讓寶寶建立新的安全感,也可以事前告知新保母寶寶過往的生活作息方式,保有相同的、規律的生活作息方式,寶寶會比較快適應新的照顧者。
當生活環境需要改變時,比如搬家到新的環境,建議父母營造具有安全感且佈置與之前環境相近的房間給寶寶,當寶寶看到相同顏色的牆壁、喜歡的玩具、寢具時可以安撫不安的情緒,再加上有熟悉的照顧者在身旁,寶寶可以很快適應新的環境。
1歲以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寶寶好的依附感與安全感,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要給寶寶充足的愛與安全感,讓寶寶覺得自己是個被愛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如此才能發展出相信人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在怕生階段接觸陌生人的不安感可以降低。
而要建立好的依附感「擁抱」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肌膚接觸的擁抱會讓嬰兒延續在母親子宮中的狀態感,讓寶寶產生舒適的感覺,透過溫暖的擁抱,可以讓寶寶感覺到舒適,並且與和他擁抱的人產生依附關係。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建立出好的依附關係,不但會讓孩子日後出現情緒不穩定、冷漠的人格特質,也會對外在環境信任感不足,像是有的孩子睡午覺起來沒有馬上看到家長就會哭或是突然帶孩子到某個新環境時孩子也會哭,都是反應出這種現象。
除了擁抱,多稱讚寶寶也會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與依附關係,6、7個月大的孩子已經對讚許的話語和謾罵的語言有所感知,照顧者對寶寶講話,寶寶已經可以用搖頭、點頭、笑、哭等身體語言來表示他喜歡或不喜歡,被稱讚時會笑,被罵時可能會出現不高興的表情或直接用哭來表達不滿,所以家長在此階段因盡量多稱讚寶寶,讓他建立與人相處的美好感覺,未來才有意願與更多不熟悉的陌生人做進一步接觸。
當寶寶因怕生哭鬧不停時,家長一定要多些耐心來對待孩子,因為容易哭鬧的孩子對安撫及安全感的需求很高,建議家長要經常陪伴孩子並給予擁抱,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當孩子哭泣時可以將他抱起來拍一拍或是輕輕的搖一搖,或是面對寶寶的臉,用溫和的眼神看著孩子,並用溫和的語調和他說話。也可以觀察什麼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讓其情緒穩定下來,例如,輕柔的音樂、故事CD或是手握的玩具等,當孩子鬧情緒哭泣時就可以派上用場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愈多正向的鼓勵哭的頻率就會慢慢降低,這也有助於孩子日後正向情緒的發展。
6~9個月也是分離焦慮感比較嚴重的時期,如果熟悉的照顧者不在身邊寶寶會出現擔心、害怕的情緒,面對陌生的環境通常分離焦慮感會很嚴重。在這個時期建議有請保母的家庭,此階段盡量不要換保母,也不要勉強寶寶給陌生人或不熟的人抱,讓寶寶可以在心中建立初期的安全堡壘。此外,透過平日多多的擁抱,可以有效降低分離焦慮感,建議家長每天可在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時、午睡前、晚上睡覺前都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讓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也因有固定的時間,可讓孩子有所期待。
此階段也建議父母不要長時間離開寶寶,例如有的父母會想放鬆減壓而興起將孩子交給長輩或保母帶自己出國旅遊的念頭,在孩子分離焦慮感比較嚴重的時期最好避免這樣的安排,孩子能天天看到爸爸媽媽比較不會出現分離焦慮感;1歲以上的孩子獨立性與人格成熟性增加,此時分離焦慮感就會逐漸降低。
目前社會的家庭形態很多是小家庭、獨生子女的組合,生活在城市中與左鄰右舍互動的機會又少,若再加上寶寶是由媽媽自己帶養,寶寶平日接觸人的機會不多,怕生的情況會比較嚴重;如果寶寶又是天生內向害羞型,要改善怕生狀況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
天生內向害羞的孩子是需要比較長的暖機時間,父母需要找機會讓寶寶多和不同的孩子、大人接觸,而且接觸同一個人的次數要多一點,這樣孩子才能漸漸願意與較熟悉的人相處。像是可以經常與社區其他媽媽帶孩子一起交流來增加與他人在一起的機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整理/江睿毓
攝影/35mm Taipei(Line ID:35mm)
可愛寶寶/Alysha、H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