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6/23)日, YT 名人蔡阿嘎心疼地在社群媒體貼出寶貝兒子蔡桃貴全身插滿管子的照片,表示:「之前因為中耳炎、耳朵有積水影響聽力,需要動個小手術裝個導管。沒想到檢查跟手術的全程,都乖乖配合不哭不鬧!手術也非常順利平安完成!下個月要滿 6 歲了,真的長大了。」
▲YT名人蔡阿嘎寶貝兒子蔡桃貴因為中耳炎影響聽力,進行手術。(圖片來源/蔡阿嘎臉書)
什麼是中耳炎?三軍總醫院鼻喉部主任陳信傑表示,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發炎,而這發炎通常是由於中耳受到病原體的感染所造成。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
中耳炎一般可分做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發生於兒童,偶而也會發生於成人。在季節交換時期,急性中耳炎病例便會增多,與感冒的流行有明顯的相關。
中耳炎三類型:
急性中耳炎──
好發年齡在半歲到六歲之間,以三到五歲最多,七歲以上的兒童則少見,好發的季節在臺灣,以秋末冬初及一至三月最多,大致來說,易罹患感冒的季節,也就是急性中耳炎發生率增高的時期。
積液性中耳炎──
指中耳腔長期的反覆性發炎,造成中耳腔內的液體蓄積所致,積液性中耳炎多數是慢性演變成的,所以任何季節都可見到。
慢性中耳炎──
指持續性中耳腔發炎,慢性中耳炎又可分成,非膽脂瘤及膽脂瘤兩大類,臨床上定義,非膽脂瘤類的主要是指耳咽管和鼓室的粘膜發炎所致,膽脂瘤類的是,以上鼓室乳突竇的病變為主,鼓膜穿孔三個月未癒合者,即可視為慢性中耳炎。
▲感冒、過敏是引起中耳炎的主兇之一。
為何會造成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病原體,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而造成中耳的感染,這時常發生在耳咽管功能失調時,大部份都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時,引發耳咽管的發炎所致。
小兒在二至五歲時,腺樣體正值肥大增生最快速的時期,而肥大的腺樣體除易造成鼻塞外,且常易造成鼻腔分泌物滯留於鼻咽部,進而影響到耳咽管的功能,也易引起中耳炎。
哪些情況是屬於罹患急性中耳炎的高危險群?一般來說,介於半歲與六歲之間之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差,因而容易互相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而罹患急性中耳炎,特別是在日間拖顧中心照顧的幼兒,或有顱顏異常,免疫不全的病史及早產兒或低體重兒等。
小兒最常見的中耳炎,有急性中耳炎與積液性中耳炎兩種,其中罹患急性中耳炎的情形非常普遍,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小孩,一歲以前罹患過一次急性中耳炎,三分之二的小孩,二歲以前罹患過一次,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罹患過三次以上。
為什麼兒童比較容易得到急性中耳炎?兒童的耳咽管是在一個較水平的位置上且其管徑也比較寬且開閉功能尚未完全,當有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的病原體會經由此水平通暢的耳咽管進入中耳腔,然而中耳發炎的結果也會阻塞本來就小的耳咽管徑,因此會加重疾病的病程,所以兒童罹患中耳炎的比率較高。
▲感冒、過敏是引起中耳炎的主兇之一。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痛,發燒與煩躁不安,嬰幼兒因不會以語言表達,常常會用手抓耳朵,因此若發現小兒躁動不安或發燒原因不明時,就要考慮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急性中耳炎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鼓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若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耳咽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時,有時會因積膿過多,造成鼓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積液性中耳炎,由於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常被疏忽或延後治療,有時會因中耳腔內被液体所積蓄,因此聽到的聲音會變的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鼓膜無法正常得震動,因而會有輕度至中度的聽力受損,雖無耳痛的症狀,但會持續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中間很容易再復發急性感染,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便會有聽力損失的危險性。
慢性中耳炎的症狀是以耳朵流膿,聽力減退,鼓膜穿孔並併有耳鳴為主,通常沒有耳痛的現象,但若合併有膽脂瘤時,則不但有耳膿且具臭味,嚴重時可能會有耳痛的現象。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使用天數一般以七至十天為宜,抗生素治療劑量隨著患者是否屬於高危險群,而施予不同劑量,除了抗生素,醫生可能給與減輕耳痛和退燒的藥物,對急性症狀的解除確有療效,另有醫生還可能開抗組織月安劑或去充血劑,以便同時治療小孩的感冒或過敏症狀。
對抗生素投與反應不佳的患者,或有併發症的急性中耳炎,有時還需考慮做鼓膜切開術,也就是在鼓膜上以小刀或針劃一個小口,將膿液引流出來。
積液性中耳炎的治療,一般來說,病程持續在三個月內,採取較保守的治療,如追蹤觀察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月安及去充血劑抗生素,每一個療程約十天左右,有時因病情需要,而需使用數個療程,若持續三個月以上,且無改善的趨勢,並合併有聽力損失時,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手術的治療主要是為了恢復正常的聽力,手術治療包括有鼓膜切開合併中耳通氣管植入,腺樣體的切除。
所謂中耳裝管子(鼓膜裝管子),也就是中耳通氣管植入,通常中耳積液持續三個月以上或有明顯聽力障礙時,醫師會考慮在鼓膜上切一小口,也可將通氣管嵌於鼓膜切口處,此通氣管也可將中耳積液引流出來,通氣管外型為鈕扣狀小管,約六個月至一年會自動脫落至外耳道內,因此手術每兩個月需至醫師處追蹤檢查。
放置中耳通氣管有什麼好處?可治療中耳炎,亦可預防中耳炎,可減少因中耳炎引起之併發症,在通氣管植入後,聽力也可獲得改善。在鼓膜裝置通氣管時,對日常生活應無任何影響,通常可以游泳,但不要潛水,游泳時最好戴耳塞,以免引起發炎,建議在一年內,應至少追蹤二次,其在感冒就醫應特別檢查中耳狀況,如發覺有耳漏情形,就應儘速返診。
如何預防罹患急性中耳炎?陳信傑主任表示要常洗手,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父母儘量減少幼兒托顧的時間,嬰幼兒奶瓶的使用要特別謹慎,幼兒要避免曝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並且多餵母奶,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可減少嬰幼兒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
如何察覺寶寶是單純感冒或是併發中耳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明:一般感冒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中耳炎可能也有這些狀況,但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也可能會覺得耳朵塞塞的、聽不太清楚,而且中耳炎常劇烈疼痛起來,多數集中在單側耳朵,少數為兩邊耳朵都痛。
但是小小孩還不會透過言語表達耳朵痛,通常以哭鬧、抓耳朵來表現,家長要多加留意。雖然還有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耳朵疼痛,如:外耳道發炎,但杜戎玨醫師提醒家長,中耳炎常發生在感冒後或與感冒並存,尤其還不會表達的小小孩,如果哭鬧不止,又有感冒症狀,要請醫師檢查耳朵狀況,看看有無併發中耳炎,提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感冒與中耳炎常會被爸媽混淆,千萬不要大意,延誤醫治時間,造成孩子聽力受損。
中耳炎診斷上,最簡易的方式是用耳鏡檢查,如果耳道被耳屎塞住,影響到醫師的視線,會施予耳朵滴劑,將耳屎溶解出來或直接清除。此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做「鼓室圖檢查」,以偵測鼓膜狀況,診斷是否有中耳炎。
杜戎玨醫師表示,大部分中耳炎是細菌造成的,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有中耳積水問題,或是造成聽力受損。有研究指出,中耳炎未妥善治療,是造成寶寶聽力損傷的常見原因,不可輕忽。
中耳炎還有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症,就是造成耳後突出部位的乳突發炎。這種情形較為嚴重,因為細菌鑽得深,須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診斷,病人通常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治療。提醒家長務必提高警覺,當寶寶發燒伴隨耳痛及耳後乳突紅腫時,應立即帶往就醫。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鼻喉部主任陳信傑
刊頭圖來源/蔡阿嘎粉絲頁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