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營養&食譜

5種副食品觀念革命:你是現代派?還是傳統法?

副食品是銜接ㄋㄟㄋㄟ以及固體食物的橋樑,唯有通過這座橋,寶寶才能夠順利地進入大人食物階段。但要怎麼吃?傳統vs現代的觀念一大堆,搞得爸爸媽媽們一個頭二個大... 讓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及營養師解析新手爸媽應該知道的5大革命新觀念,趕緊來Update你的副食品觀念吧!
5種副食品觀念革命:你是現代派?還是傳統法?

 

在進入副食品革命之前,爸比媽咪得先瞭解何謂「副食品」!

什麼是「副食品」?

「Complementary Feeding」(補充性餵食)在臺灣稱為「副食品」,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由於中文翻譯──「副」的緣故,讓有些爸媽以為「副食品」不太重要,日本人稱之為「離乳食品」才是最貼切字義的翻譯──當寶寶隨著成長發育,逐漸離開單純母乳哺餵階段,作為銜接大人食物的就是中文所謂的「副食品」。

簡單的說,在嬰兒時期,除了母乳、配方奶、白開水、藥物之外,其他食物都可以叫作「副食品」。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葉勝雄指出,和一般大人食物相比較,副食品會因應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在質地上做漸進性的調整,到1歲後就幾乎跟大人一樣了。

只喝母奶營養會不夠嗎?

寶寶4~6個月大以前,母乳的確應該作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母奶中的所有成分都適合寶寶,能夠提供寶寶所需的完整營養。然而,從4〜6個月開始,母奶或是配方奶已經無法完全提供寶寶生長所需,因此,除了喝ㄋㄟㄋㄟ之外,寶寶必須從其他食物之中攝取額外的營養元素,以避免營養不良。

純母乳寶寶建議補充維生素D

雖然母乳的營養價值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有所改變,但總量還是不夠寶寶使用,李婉萍營養師指出,6~8個月的寶寶可從母乳獲得70%的熱量,9~11個月大從母乳取得55%的熱量,到了12~23個大只能從母乳獲取40%的熱量。雖然說母奶最好,但調查發現臺灣29%一個月大的純母乳哺育寶寶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血清濃度< 25nmole/L),10~15%的4~6月寶寶的血中血鐵值不足。

葉勝雄醫師表示,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2016年新修訂的嬰兒哺育建議,配方奶一天喝不到1000ml的寶寶,包括純母乳的寶寶(配方奶為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純母乳哺育的足月寶寶滿4個月大後,若尚未吃副食品,每天應補充口服鐵劑

副食品吃不好,學說話較吃力

另外,吃副食品富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就是訓練與咀嚼相關的肌肉群,不僅強化臉部肌肉,避免造成偏食習慣,這些肌肉同時也與說話有關,如果訓練不足,寶寶學說話就會比較吃力。副食品也是銜接奶類與大人固體食物的關鍵階段,可為斷奶做準備,包括讓寶寶嘗試新食品、學習使用餐具、與家人一同進餐,而逐漸適應成人食物及飲食模式。

延伸閱讀:寶寶吃副食品之前,一定要知道的12個注意事項!

革命1、初次嘗試副食品的時間:6個月→4個月

傳統派:6個月再開始接觸副食品

現代派:4個月就可以添加副食品

4個月大就可以吃副食品

從前認為6個月之後再讓寶寶接觸副食品,才不容易有過敏體質,然而,葉勝雄醫師指出,後來才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寶寶超過6個月再給予副食品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機率,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一般而言,足月兒在滿4個月大後就可以吃副食品了。而且臺灣有許多寶寶在4個月大左右會厭奶,副食品剛好可以補上熱量的缺口。葉勝雄醫師指出,一開始不必追求量的多寡,只希望寶寶能多適應各種口味的食物就好。

即便是早產兒也可以從4個月就開始接觸副食品嗎?李婉萍營養師指出,早產兒應該以矯正年齡4個月為準,所以,實際吃副食品的時間會比一般寶寶晚。

10個月前吃過大部分食物

李婉萍營養師則表示,如果寶寶4個月就開始吃副食品,接下來就會可以嘗試到較多樣化的食物總類。有時候寶寶並非食物過敏,像是喝了牛奶容易拉肚子可能是消化酶不夠。若能在寶寶10個月大以前,嘗試到大部分的食物,也較能減少食物不耐的機會。

太早吃副食品→可能引起過敏或腸胃道結石

有些求好心切的爸媽,想說既然副食品對於寶寶這麼重要,可以提早給予副食品、及早接觸訓練嗎?葉勝雄醫師指出,未滿4個月的寶寶,其腸胃道尚未發育完全,尤其是消化酵素還沒發展成熟,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分解成很小的分子。加上寶寶4個月以前,腸道細胞間的空隙較大,一旦食物沒有消化完全,分子較大的蛋白質便會穿過空隙進入身體循環當中,可能會引發十分嚴重的過敏反應或因不消化而造成腸胃道的結石。

太晚碰副食品→營養不夠又不易接受副食品

倘若太晚開始吃副食品,葉勝雄醫師擔心寶寶的營養會追不上,可能造成體重增加不良或下降、缺鐵性貧血、缺鋅,另一方面超過6個月之後才開始吃副食品,越晚越不容易接受副食品,可能會造成寶寶1歲甚至2歲仍不想吃固體食物。

副食品最晚添加的時間,從免疫學的角度4~9個月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此時寶寶的腸胃道已準備好接受副食品,身體的免疫系統也做好免疫耐受性的準備,減少食物不耐的狀況,李婉萍營養師提醒,最晚10個月以前一定要添加副食品!

最晚10個月以前一定要添加副食品

 

第一次接觸副食品早上10點吃

葉勝雄醫師指出,一般建議剛開始吃副食品時,可以選擇早上10點左右的時間展開餵食,這樣可以有較長的時間觀察進食以後的反應。李婉萍營養師提醒,往後每次添加新的食材,都可以儘量選在早上添加。

至於副食品與喝奶的先後順序,葉勝雄醫師認為倒沒有說一定要誰先誰後,看寶寶的心情而決定就好。而李婉萍營養師則建議先吃副食品再喝奶,可避免寶寶喝完奶感覺飽足感,就不願意嘗試副食品了。

吃夠副食品,奶量自動減少

吃副食品時,奶量是否需要刻意減少提供?葉勝雄醫師指出,順其自然就好,通常不必由大人決定減多少奶,寶寶副食品吃夠了,就自動會少喝奶的份量了。反之,李婉萍營養師提醒,可別因為寶寶ㄋㄟㄋㄟ喝得很好,就會忽略副食品的接觸喔!

第一次吃副食品,排斥是正常的

吃副食品是需要練習的!第一次餵寶寶吃副食品,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先以湯匙輕觸寶寶下唇,引導張嘴;寶寶在4個月以前會有一種反射動作,即將固形物以舌頭頂出 (extrusion reflex),所以在這之前,以湯匙餵食果泥…等固體或半固體食物,若出現不適應或排斥,此為正常現象,爸媽不用太擔心。

不挑食是副食品階段的任務

在副食品階段,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是很重要的關鍵,提升食物的「熟悉度」(familiarity)是決定食物偏好的重要因素,奠定不挑食的基礎!寶寶若是不喜歡某一食物的口味,不代表挑食或未來一定會不喜歡這個食物。李婉萍營養師建議新的食物應該重複多試幾次,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次!不過,千萬不可以強迫寶寶。

人類為了保護自己不要接觸到某些危險之物而危及生命,所以人對於新事物有所害怕,稱為「恐新症」,只是有些人較明顯、有些人沒那麼明顯。在接觸食物方面也是一樣,有些寶寶很願意嘗試新食物,但有些寶寶就是怎樣都不願意試試看新食物。因此,寶寶不喜歡新食物有可能只是寶寶覺得他們很陌生,寶寶在習慣某一種食物之前,可能需要反覆嘗試很多次才能夠接受。身為爸媽應該做的是鼓勵寶寶嘗試,給予自信,當練習的次數越多,就可能慢慢地接受了。此外,爸媽也應該要以身作則,常吃這個寶寶不喜歡的食物

各階段副食品的添加原則及建議攝取量

餵食副食品的原則,李婉萍營養師建議,濃度由稀轉濃,也就是從流質(湯汁)→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固體逐漸增加,由少至多,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4~6個月:半流質(糊)狀

一天吃1次副食品即可,以80ml為目標,但不必強求,這個階段主要是要讓寶寶適應與嘗鮮,而非吃飽。葉勝雄醫師指出,最常遇到的情況是剛開始攝取的食材都是以纖維含量豐富的為主,而油脂相對缺乏,容易造成便秘。這時候可以用添加橄欖油在副食品當中的方式來幫助排便。

7~9個月:半固體(泥)狀

一天吃2次,每次以125ml為目標。葉勝雄醫師建議,第一次的時間盡量在早上,第二次則無嚴格限制。

10~12個月:固體狀

一天吃3次,吃125~250ml的副食品,此時葉勝雄醫師表示,可以慢慢調整成與大人相同的用餐時間餵食,以方便準備,同時也讓寶寶學習與習慣和爸比媽咪同桌用餐。

副食品的質地與顆粒大小

 

4~6個月

7~8個月

9~12個月

質地

水、稀、糊

糊、稠、固

固、碎、軟

顆粒

液狀

攪打

不同月齡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1歲~: 跟著大人一起吃

1歲以上可以跟著大人一起吃,不用特別再為寶寶煮一份。葉勝雄醫師提醒,有些食物細細長長(如:金針菇),可以剪短一些,避免吞嚥時不小心噎到。李婉萍營養師指出,飲食均衡對於1歲寶寶是非常重要的,六大類食物通通都要吃到,而且每一類食物得多元化,像是蔬菜水果及全穀根莖類儘量以不同顏色為挑選原則,無論是同一類多色彩或是不同類的多色彩都可以。

延伸閱讀:超適合做副食品的6大優選食材!這樣選、這樣吃

革命2、接觸易過敏食物的時間:延後給予→不延後吃

傳統派:延遲給予易過敏食物

現代派:不刻意延後過敏食物

延後副食品不能避免過敏

2008年以前,認為寶寶的副食品越晚添加易過敏食物越好,透過延遲給予高過敏食物減少過敏機會。在2008年之後,發現延後並無法避免過敏體質。歷經數年研究,翻轉副食品對於易過敏食物的觀念。在2013年,認為延後嘗試易過敏食物不僅無法避免過敏,反而容易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問題。因此,葉勝雄醫師建議,比過敏更重要的是和母乳或配方奶在營養上的互補性,會過敏的食物不必刻意提早,也不必刻意延後。

睡美人V.S.花木蘭

葉勝雄醫師以「睡美人」與「花木蘭」的故事作為舉例說明,相較於從小學織布的花木蘭,不僅沒有因為扎到紡錘而昏倒,長大後還能代父從軍。即便國王下令銷毀全國紡錘,以保護睡美人受到威脅,但長大之後還是因為被紡錘扎到手指而沉睡。

過往觀念就像是睡美人一樣,對於容易過敏的食物,採取隔絕且延後的方法,但後來發現這樣反而更容易過敏;近年來則建議採取花木蘭概念,從小適當接觸。對此李婉萍營養師也表示,就像是打疫苗的觀念一樣,將這些容易過敏的東西吃下肚,藉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

有些爸媽看到這裡不免有些懷疑,醫學觀念日新月異,「花木蘭」理論是否有可能在數年後被翻盤?葉勝雄醫師認為,目前看起來是不會的!因為後續研究不僅支持「花木蘭」概念,還陸續發現如果超過某一個時間才第一次吃某種食物,反而容易有過敏體質,幫「花木蘭」的概念打下地基,更加不易動搖。

9m後才吃魚易氣喘

葉勝雄醫師以一篇2012年發表的研究為例,如果寶寶在5個半月大後才吃小麥、黑麥、燕麥或大麥,這些寶寶以後較易有過敏性鼻炎問題;如果滿9個月大後才吃魚或滿11個月大以後才吃蛋,則不僅較容易有過敏性鼻炎,也較容易有氣喘。類似研究報告越來越多,表示若是超過時間才接觸某種食物,反而容易造成異位性體質。

延伸閱讀:寶寶滿1歲前,千萬別讓他碰這些食物!

 

若發生食物過敏,怎麼辦?有哪些食物不適合做副食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