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爸媽不抓狂!必知SOS教養絕招

你是否曾禁止孩子吃零食,卻只要他一撒嬌就心軟?孩子在圖書館奔跑時,你會制止他,但當他在商場中亂跑時,你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0~5歲這段學齡前時光,大腦發育與行為規範兩者間有著極深刻的相互影響力,許多爸媽以為「孩子還小沒關係」,卻錯失從小內化孩子各種好習慣與促進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本文將傳授你獨門的SOS手段,爸比媽咪只須遵循「退開」、「觀察」、「處理」3步驟,就能輕鬆兼顧慈愛與紀律,正確教導孩子!
爸媽不抓狂!必知SOS教養絕招

教養,如同醫院急診室現場

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中,你都會面臨數十種不同的狀況,必須立即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你聽到2歲的兒子在哭,走近看發現是3歲的女兒在他身邊徘徊;或是凌晨1點,4歲的孩子突然起床,但他從未有過睡眠障礙;又或者是剛滿2歲的女兒,動手打了其他孩子。你是純粹從情緒上做出反應──生氣、恐懼、緊張、疲倦,或者你能做出更有效的回應呢?

這裡要介紹一個能適用於任何時候的方法,可快速判斷出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以及何時適合執行紀律教養、何時不適合,就是「SOS法」:退開(Stepback)、觀察(Observe)與處理(Stepin)。一旦能夠理解SOS法的目的,不須花費太多時間思考,就能迅速做出反應。

為人父母的工作,很多時候就像醫院急診室中的醫護人員,得迅速評估情況,並決定處置方案。透過一次又一次地使用,你將更能拋開情緒,理性地觀察並了解眼前的實際情況,避免淪陷其中;它能使你更清楚為人父母的角色,快速且正確地為孩子的當下與成長階段做出最好的決定。

立即瞭解SOS法

Step1從當前的情境中退後一步,以利通盤思考。
Step2觀察實際發生的事情:誰說了什麼、誰做了什麼?
Step3介入並決定最有效的回應方式。

SOS第一步:退開
別懷疑,這裡說的退開,是指真的退後,至少當你第一次實行這個方法時,要真的退開,之後只要精神上退開即可。當然,如果孩子正處在直接危險中則例外(例如:他跑出室外,或是正在流血),你不會、也不應該採取退開這個方法。更確切地說,這個方法適用於孩子正在做一些令人沮喪、討厭或不當的行為,而你想給予最好的對應時。當你退開,孩子的行為仍然持續進行,直到你觀察完,並採取一連串的行動介入為止,這麼做是對的,因為深思熟慮後的反應,勝過幾秒鐘的錯誤行為。

保持距離能使人理性
退開的目的是將自己從情境中抽離出來,避免單純依循情緒或舊習慣做出反應,或是倉促對情況做出判斷。保持距離,讓你能理性、客觀地看待目前的情況。當身處於糾結的狀況中,僅憑情緒反應並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退開,讓自己彷彿是在觀賞一齣戲,這麼做的時候,可以啟動的腦部區塊與沉思時運轉的部位相同,能使你更冷靜沉著地應對情況。醫護人員和消防隊員也是如此,他們雖然身處緊急情況中,但並不驚慌失措,能保持冷靜和自制。

邊緣系統vs.前額葉皮質層
擁有退開的能力很重要,因為大腦有兩個區塊會對事情做出反應。一個是邊緣系統(LimbicSystem),這是大腦偏向本能的區塊,它允許我們不加思索做出反應,避免受傷。例如前面提到的,當孩子跑出室外時,使用本能反應較好也較快,這是一種反射動作,避免你或孩子受到傷害,適合使用在生理上的緊急情況。

其他情況下,一般人都希望用最冷靜、符合邏輯的思維來解決危機。這意味著要活化前額葉皮質層,也就是大腦做出判斷和批判性思考的區塊。這個區塊要一直到成年才會發育成熟,也正是為什麼在處理孩子問題時需要使用它,來確保你和孩子之間,至少有一個人是理性思考的。

從保持實際距離做起
第一次教導父母「退開」這個方法時,通常會請他們退到房間的角落,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保持實質上的距離是很有幫助的。越練習,你將越能在處理孩子的情況時切換自己的心態,亦即在心智上保持距離;不過,剛開始使用時,就從保持實際的距離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