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營造良好親子關係,如何陪玩0~12個月寶寶?

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對孩子來說會有很大的加分作用,除了能從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更穩定、對他人產生信賴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挫折忍受力,無論是在生理上的肢體發展,亦或是心理層面的安全依附,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都能給予正向幫助。
營造良好親子關係,如何陪玩0~12個月寶寶?

 

本文邀請到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告訴爸爸、媽咪們,如何和寶貝一起從親子互動、遊戲中快樂地成長,享受和寶貝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

擁有良好親子互動的好處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兼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表示,親子互動關係越好、越密切,對於孩子的成長、將來的發展是有正向幫助的。父母不僅可透過親子互動更瞭解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進度,也能從互動中促進孩子將來適應人際關係、團體活動中的相處模式。良好的親子互動也可使孩子有穩定的情緒、建立自信心、對他人的信賴感。

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朱靜怡表示,家長和孩子間的親子互動、遊戲,就是刺激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比方說提供孩子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及聽覺的五感刺激,訓練肌力、肌耐力,從遊戲中習得問題解決能力、專注力、推理能力等。孩子接觸的活動越多,越想去探索新事物,接收到的刺激也就越多,從過程中的挫折、失敗經驗中成長。

寶寶老是在哭,如何跟他好好互動?

首先,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發出的「訊號」。涂妙如老師說明,通常寶寶哭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生理性和情緒性兩種,生理性包括肚子餓、尿布濕、疲累等生理需求,情緒性則為不安、失落、需要人安撫等感受。多和孩子互動便可從中得知孩子當下的需求為何,找出哭的原因。倘若父母經常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需求與感受,就不需要等到孩子哭才能知道孩子要什麼。而當孩子發出求救訊號時,父母也要給予適當的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人照顧、被人關愛的,他就不會每次都用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安情緒。

小寶寶雖然還聽不懂語言的意義,但已經知道從他人的表情、母語的音頻去判斷是高興還是生氣。有時會發現觀察力敏銳的寶寶甚至聽到有人對他「哼」一聲就哭了,因為他知道這是一種生氣的表現。照顧者的負面情緒像是急躁或焦慮,孩子其實都感受得到,便會順應照顧者的情緒也變得焦慮不安而開始大哭。因此,想要讓孩子減少哭泣頻率的最佳方式就是先瞭解孩子的需求並滿足他,同時在照顧孩子時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去面對,開心地和孩子一同享受親子互動的時光。

嬰幼兒按摩~親子間最親密的接觸

藉由按摩,由肌膚上的接觸傳達愛的感覺,可營造親子間的「愛」的感覺,與寶寶自然地溝通。讓父母對照顧寶寶更有自信心,並能明確判斷出寶寶的需求,滿足他的各種需求後,便能與寶寶建立更長久的親密關係。

按摩對於施行者和接受者來說,藉由彼此的眼神交流、肌膚接觸,會產生許多好處:

1.互動(interaction):透過按摩可將親子之間的關係結合在一起,並藉由眼神交會、口語溝通等不同方式,聆聽並瞭解寶寶的需求,可加強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親密感及依附感。

2.刺激(stimulation):嬰幼兒按摩能有效刺激寶寶的發展,例如:血液循環、內分泌、排泄、消化、淋巴、肌肉以及骨骼等。按摩過程中的舒緩運動可讓寶寶的肢體更加協調及促進平衡發展。

3.舒緩(relief):藉由按摩中的簡單手法,可幫助寶寶舒緩不適情況,例如:身體上的疼痛、腸絞痛以及脹氣等問題。

4.放鬆(relaxation):有研究顯示,按摩的施行者和接受者,雙方在按摩之後,體內的壓力荷爾蒙都會降低,身體放鬆後,也能睡得更好,且這種效果能持續一年。另外有研究指出,替寶寶按摩的媽咪,較不會得到產後憂鬱症,且可增加當媽咪的自信心。

過去已有很多研究證實嬰幼兒按摩可帶來正面效果,且被許多國家認可與支持。家長對寶寶所付出的愛與撫摸,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關懷。藉由按摩與寶寶建立親密的關係,對於寶寶往後的情緒控制、社會適應與安全依附感都相當重要。

親子互動原則

說話、唱歌:雖然小寶寶還聽不懂爸媽在說什麼,但是寶寶會從聲調、臉部表情去解讀。除了和寶寶多說話,建議家長可從簡單又容易的《手指謠》做起:大姆哥,二姆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觸覺、視覺刺激:除了做嬰幼兒按摩,家長也可讓寶寶撫摸觸覺書,或是看視覺探索書,刺激尚未完全發育好的視覺、增加寶寶對新事物的撫觸感,認識自己也認識周遭環境。

多擁抱:擁抱是一種溫柔的撫觸,孩子藉由這個動作獲得受到關懷的感覺,使得孩子的情緒變得比較穩定,也能安撫不安的情緒。

給予讚美:當孩子不哭不鬧、情緒穩定又很聽話時,應該適度給予讚美,孩子獲得正面的肯定後也會繼續往好的方向發展。

不要強迫孩子應該怎麼做:馬偕紀念醫院職能治療師彭可佳認為,親子互動就是要讓孩子覺得在玩、沒有壓力。父母應該要瞭解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發展、能力,有些父母操之過急,或是不曉得孩子的能力尚未發展到下個階段,硬是逼迫孩子做一些超出能力所及的事。如此不僅無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使孩子變得焦慮,反破壞了親子間的關係。

簡單的物品也能玩出新花樣:朱靜怡心理師認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玩具,它的聲光效果、感官刺激對孩子來說都相當新鮮。不過,其實利用簡單的物品,家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反而更能運用孩子的想像力去創造出新玩法。比方說一支筆的用途其實很多,除了用來寫字,用來當棒子敲東西,也可披上一塊布之後就變成一種玩偶或虛擬人物。親子一起用腦去想像,不需要花大錢,也能隨手玩出新花樣。

不要讓孩子太早接觸電視、新科技產品:有些父母不曉得該如何跟孩子互動,或是覺得下班 後很累,沒時間和孩子互動,便用新科技產品來充當孩子的「保母」。這樣對孩子來說就失去了與人互動的機會,將來變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間的關係,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帶孩子到戶外走走:建議家長有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看看、走走,教孩子認識昆蟲、樹木、花草的名稱,接觸大自然。

有品質的親子互動,每日20~30分鐘就足夠:雙薪家庭越來越多,下班後精神已經相當疲累,很多人覺得已無力再花很多時間陪孩子玩樂。其實,親子互動不需要講究效果,最重要的是與孩子互動的「品質」,關心孩子、聆聽孩子的聲音、感受到孩子的需求,這樣做就已足夠。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

對孩子的自信心、情緒處理、人際關係、親密互動都有影響

涂妙如老師指出,18個月大孩子的依附品質,可預測他成年後(18歲)的依附特質。從小所建立的依附關係對孩子來說是有長遠影響的。父母讀懂孩子的訊號,並給予合宜的回應,不過度給予、過度刺激,這就是有良好的適配性。這種關係的建立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相當重要,孩子從小的時候,在與他人互動時,大腦中會形成對人連結的線路(內在運作模式),小時候便會奠定基礎,將來長大後會繼續用這套模式去與他人互動。每一個孩子跟主要照顧者建立關係後,就有能力和更多的人建立起不同的關係與相處模式。根據統計,一個孩子最多可跟五位周遭的人(平時有在互動的)建立起不同的關係。比方說,孩子會知道肚子餓要找媽咪,出去玩要找爸爸,玩玩具要找阿姨等,知道什麼人會給予怎樣的對待。

何謂安全依附?

依附是指主要照顧者與孩子間建立一種互動關係,依附關係是由照顧者與孩子共同互動所產生的。安全依附則是指孩子會把愛帶著走,跟主要照顧者在一起時很放心,敢主動地去探索陌生環境;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孩子依舊可以很放心地玩,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時候可以去哪裡找到主要照顧者,因此雖然會有哀傷的心情,但可以忍耐,主要照顧者回來後,又能再度露出笑容。

從親子活動(遊戲)中學習並奠定親子關係

嬰幼兒的學習範疇包括身體動作、社會情緒、語言溝通、認知探索與生活自理五大類。以下介紹0~1歲寶寶的五大發展面向各提供一種活動(遊戲)予家長們參考。

0~3個月

學習面向:身體動作-能抓握放在手心物品
說明:剛出生的寶寶其手指的活動受原始反射的影響,小肌肉活動不靈活,把玩玩具的技能只限於於粗略的動作,例如用整個掌心抓握。這個活動是為了幫助寶寶運動手指,幫助小肌肉的發展,也可以讓手掌的抓握更有力量。

活動名稱:握緊拳頭

需要的物品:

軟墊。

毛巾一條。

嬰兒可抓握的玩具。

活動方式
1.照顧者可讓寶寶躺在舖有毛巾的軟墊上或小床中,然後將玩具或大人的手指頭放在嬰兒的手心中,觀察嬰兒是否會握住手中物品。

2. 照顧者可對寶寶說:「來,握握手。」或「來拿玩具喔!」當寶寶有握住大人的手或是物品時,大人可對嬰兒給予鼓勵說:「哇!你的力氣好大呵!」此活動亦可在將寶寶抱直時進行。

3.本活動的觀察重點為:當把物品放在寶寶掌心時,觀察寶寶是否會抓握?

4.如果寶寶能達到此活動目標,則可進一步引導寶寶探索及把玩此玩具。

注意事項
沒有達到此活動目標的寶寶,大人可用手指頭輕輕地在寶寶手掌踫觸或搔癢,刺激他握住的反應,並協助寶寶於一天當中多練習幾次。

學習面向:社會情緒

能發出社會性微笑
說明:剛出生的新生兒,有時侯嘴角牽動出現類似笑容的表情,其實那並不是寶寶會對人笑,大部份都只是反射性的動作。寶寶真正要發自內心因開心而對人笑,大概要到快3個月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來。但仍因人而異,主要仍視照顧者是否常與寶寶互動有關。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藉由照顧者對寶寶的逗弄,引發寶寶出現自發性的微笑。

活動名稱:笑一個

需要的物品:色彩鮮豔(具聲音效果者更好)可吸引寶寶注意的玩具。

活動方式
1.在寶寶吃飽睡足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時,開始與寶寶進行此活動。

2.大人可將寶寶抱直(或讓寶寶仰躺),與寶寶目光對視,大人可邊唱童謠邊逗弄他,亦可試著以誇張的口語表情或拿玩具逗他笑。

3.本活動的觀察重點為:觀察寶寶的反應及表情,是否能因大人的逗弄而露出笑容?

4.如果寶寶能達到此活動目標,則可進一步與他玩耍,多用一些聲音及表情與他互動。

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反應不理想(例如沒有任何反應或是反應不明顯),建議大人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寶寶說話、多逗弄寶寶,並對著他笑,引誘寶寶對大人的逗弄產生反應。

學習面向:語言溝通

會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
說明:聽覺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重要基本器官之一,若沒有聽覺的刺激,則學習語言便會十分地困難。此活動可以協助大人了解寶寶的聽覺能力,以及幫助寶寶分辨正確聲音方向。若寶寶能正確地分辨聲音的來源,則表示寶寶不但聽力發育良好,且感覺統合也大致沒有問題(因為寶寶能將聽覺傳回大腦,再由大腦發佈命令指揮頭部轉動,這屬於感覺統合的能力)。

活動名稱:聲音在哪裡

需要的物品:色彩鮮豔(具聲音效果者更好)可吸引寶寶注意的玩具。

活動方式
1.大人站在寶寶視線看不到的地方(例如站在寶寶身側)。

2.搖一個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看看寶寶是否會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同時照顧者可伴隨著呼喚寶寶的名字,藉此來吸引他的注意。大人可試著對寶寶說:「來!看這裡!」並觀察寶寶的反應。

3.本活動的觀察重點為:觀察寶寶是否會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轉頭?

4.如果寶寶能達到此活動目標,則可進一步變換方向,以及多使用不同聲音及音量的來與他互動。

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反應不理想(例如沒有任何反應或是反應不明顯),照顧者可試著在寶寶身邊呼喚他,等寶寶轉頭看,再換個方向呼喚他,直到每次都可以準確地找到發聲的方向。

學習面向:認知探索

會探索自己雙手
說明:雙手是萬能的,日後很多的學習活都需要透過手的媒介。因此,本活動是藉由提供機會讓寶寶發現自己的雙手,進一步可以認識自己的存在,是日後的自我認同發展的基礎。

活動名稱:小手在哪裡

活動方式
1.照顧者須幫助寶寶發現他自己的雙手,藉以讓他進一步發現自並認識自己。

2.照顧可將寶寶的小手放在他嘴巴旁,觀察寶寶是否會把手放到嘴裡去吸吮?或者寶寶是否會將兩隻手靠在一起玩弄自己的雙手?

3.在寶寶獨處時,可觀察寶寶是否會注意並探索自己的雙手?

4.如果寶寶能達到此活動目標,則可進一步讓寶寶發現自己身體的其它器官,如腳趾頭等。

注意事項
達到此活動目標的寶寶,大人可把寶寶的手放到他可以看到的地方,吸引他對自己的手產生注意及興趣,並告訴他:「這是小寶的小手手。」

學習面向:生活自理

能吸吮奶嘴
說明:吸吮能力對寶寶來說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因為對於吸吮能力不佳的寶寶,營養的吸收會受限,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發展。本活動是提供機會讓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吸吮的能力。

活動名稱:吃奶嘴

需要的物品:
1.一顆消毒過的安撫奶嘴。

2.事先預備一個溫馨的托育環境,大人可在寶寶睡飽喝足精神狀況良好時,播放一首輕柔的音樂,然後和寶寶進行此活動。

活動方式:
1.此活動可在寶寶哭鬧時進行。

2.當寶寶哭鬧時,大人將奶嘴放作嬰兒口中,並對寶寶說:「來,吃嘴嘴」。

3.觀察寶寶的吸吮技巧,是否有出現吸吮困難的現象?

4.本活動的觀察重點為:觀察寶寶的吸吮能力為何?

5.此活動可在寶寶哭鬧時進行。

6.當寶寶哭鬧時,大人將奶嘴放作嬰兒口中,並對寶寶說:「來,吃嘴嘴」。

7.觀察寶寶的吸吮技巧,是否有出現吸吮困難的現象?

8.本活動的觀察重點為:觀察寶寶的吸吮能力為何?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活動並不一定要吃奶嘴,對於沒有吃奶嘴習慣的寶寶,可在他喝水或吃奶時,觀察他的吸吮的反應。

注意事項
針對出現吸吮困難的寶寶,則需進一步觀察是否需要進一步尋求醫療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