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拿到身高體重通知單,有注意過上下學期差了幾公分嗎?
一年至少要長幾公分才是正常的呢?
兒童在不同發育時期長高的速度不同。
其中長的最快的有兩個時期,分別是:1歲之前,以及青春期。
一般來說,孩子長高的歷程如下: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長最快,平均一年可以長20-25公分。
4歲之後,長高的速度會逐漸慢下來。4歲至青春期前的孩子,平均一年約長5到6公分。最低要求,一年至少要長4公分才算正常。
直到青春期,孩子長高的速度又會開始加快,平均一年可以長6-14公分。
所以孩子長高的速度不是每年都相同,會先由快變慢,再由慢變快。
如果小朋友一年沒有長高4公分,要注意是否有病理性的原因導致生長緩慢,包括:遺傳或染色體疾病、內分泌問題或營養不足...等。
其中如透那氏症、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低下,如果在孩子發育完成前給予適當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身高不足的狀況。
另外小朋友如果太早長太快,在7-9歲長高速度忽然變的比之前快很多,一年大於6-8公分,也要留意小朋友有沒有第二性徵,可能(提早)進入青春期了。
一年身高「長不到4公分」,要至兒童內分泌或遺傳專科排除病理性原因。
太早長太快,要注意是不是提早進入青春期。
身高是時間累積的效應,長高速度正常不代表以後就會很高!
試想如果在4-9歲這5年,每年長高6公分的人和每年長高5公分的人相比,
每一年雖然成長差距只有一公分,但累積5年後身高差距就是5公分。
如果可以從小確實把握長高時間,一刻都不浪費的先長好長滿,那麼時間一長期望的身高自然指日可待。
另外也要把握可以長高的速度:我們都說進入青春期會開始衝刺身高,之後長高就會趨緩然後結束。所以要如何即時發現青春期、把握最後機會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規則紀錄身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小朋友目前成長的狀況。
如果發現長高速度與預期不同,可以提早檢視是否需要處理。
定時紀錄,至少每半年一次
除了身高之外,體重和BMI值也應該一併紀錄
最理想的狀況是將每次身高體重的百分位,製作成生長曲線表
►每半年紀錄身高體重,了解目前成長的狀況
►身高百分位<3%,要至兒童內分泌或遺傳專科排除病理性原因。
菁兒醫師小叮嚀
兒童成長每年都很重要。每半年紀錄身高體重,了解目前成長的狀況。
有以下狀況請至兒童新陳代謝或兒童內分泌專科追蹤
- 成長期一年<4cm
- 身高百分位<3%
★本文轉載自<菁兒醫師的成長花園>,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陳菁兒 醫師
圖片來源/pexels
現職:禾馨小兒科專科診所 主治醫師
專長:兒童成長、性早熟、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體重管理
經歷:現職:成長空間診所主治醫師、慧智基因顧問醫師、中山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益豪診所兒童成長特約醫師、壹壹產後護理之家特約醫師、問8健康諮詢網 駐站醫師;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 總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遺傳新陳代謝科 研究醫師、羅東聖母醫院兒科主治醫師、中山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台灣兒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兒童醫學遺傳學 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兒童新陳代謝學 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肥胖醫學會 肥胖症專科醫師、兒童發展與健康篩檢認證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