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親子遊戲 共有26筆資料

親子教育 【編輯嚴選推薦】開箱「S-26玩出學習力」為親子量身打造的全新學習平台

作者: 高旻君

寶寶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補充營養,也要有適當的啟蒙及學習刺激,不過,有時爸媽會苦惱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呢?小編現在就來推薦爸媽一款超實用且對於「統合學習力」非常有幫助的LINE學習平台,那就是「S-26玩出學習力」!S-26除了提供金幼兒樂等關鍵營養幫手之外,同時也很在意爸媽的教養需求,這個學習平台是由S-26集合國際權威專家,投注多年心力所研發推出的服務平台,要讓爸媽輕鬆帶著寶寶玩出學習力!

學習當爸媽 「0~1歲親子遊戲」防疫宅在家,爸爸如何陪玩寶寶?

作者: 蘊晨

這段時期居家分流上班、防疫照顧假,爸爸多了不少在家的時間,愛家的好爸爸們,可要好好把握這段黃金時期多參與親子互動喔!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透過父親與孩子的良好互動與相處,不只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幫助,對孩子的情緒與品格方面也都有正面成效,影響力不容小覷!

學習當爸媽 疫情下的育兒壓力:5成家長感到受挫、焦慮不安

作者: Editor

從2020年開始的covid-19疫情延燒將近三年,衝擊了全世界,也更加重了育兒的困難?兒童節前夕,兒福聯盟於今年(2022)公布〈育兒現況暨疫情後親子遊戲趨勢調查〉。調查顯示,雖然有近九成育有6歲以下小孩的家長覺得養小孩令人滿足,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會感到「挫折(56%)、壓力大(53.6%)」,而造成育兒壓力的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難帶」,大多是因為家長還沒做好調適準備。

學習當爸媽 快要江郎才盡?10個DIY親子遊戲讓小孩暫停叫「媽媽」

作者: 妞新聞

比起讓小孩玩,感覺媽媽會更享受在製作遊戲的過程啊!疫情期間,相信很多大人已經開始覺得很痛苦......不過這些長年陪伴小孩玩耍的部落客媽媽們都不約而同地給家長們最忠肯的建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自己」

防疫懶人包 小孩停課,媽媽容易嗎?居家育兒靠這9招挺過去

作者: 周品攸

今天全台停課第1天,媽媽們還好嗎?昨(5/18)雙北高中職以下已經率先停課,不少家長哀號連連。育有一對兒女的藝人嚴立婷就崩潰大喊:當媽媽容易嗎?才停課第一天,已經要爆血管了!此外,有些家長必須一邊居家辦公,一邊帶孩子,想必更是崩潰,關於這點,有過來人媽媽給予家長們一些居家育兒的建議,一起來看看!

寶貝健康 2~5歲!在家就可以做的8種「大肌肉發展遊戲」

作者: 敖庭綸

城市裡狹小的空間裡總讓爸媽們擔心孩子的運動量不足,若再碰上烈日或大雨,更無法隨心所欲地帶孩子出門好好運動伸展。快看有哪些在家就能做的肌肉發展遊戲吧!

寶貝健康 0~2歲!在家就可以做的8種「大肌肉發展遊戲」

作者: 敖庭綸

城市裡狹小的空間裡總讓爸媽們擔心孩子的運動量不足,若再碰上烈日或大雨,更無法隨心所欲地帶孩子出門好好運動伸展。快看有哪些在家就能做的肌肉發展遊戲吧!

寶貝健康 做法超簡單!促進五感發展的親子遊戲(1歲以上幼兒)

作者: 湯佳珮

爸媽可以與幼兒玩的「親子互動遊戲」有哪些?本文精選3個可以幫助孩子五感發展的親子遊戲,趕快來試試看吧!

寶貝健康 在家就能做!促進五感發展的親子遊戲(0~1歲嬰兒)

作者: 湯佳珮

爸媽可與嬰兒玩的「親子遊戲」有哪些?本文精選5個可以幫助寶寶五感發展的親子互動遊戲,做法超簡單,現在就趕緊來陪寶寶一起玩吧!

寶貝健康 治療師設計親子遊戲—這樣做,幫助寶寶感覺統合發展

作者: 湯佳珮

什麼是感覺統合?父母必須知道哪些觀念?有哪些親子小遊戲,爸比媽咪可以陪寶寶一起玩?陪寶寶玩遊戲時的注意重點?所有寶寶都可以玩嗎?

親子教育 我是音樂家也是媽咪──「樂」經驗談 寶寶生活不能跟玩耍分開!

作者: 江睿毓

寶寶天生就是個玩家!他們透過玩,學習運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掌控自己的身體,玩的同時也促進他們的腦力開發、培養耐心及專注力。寶寶再大一點,開始學習怎麼跟別人玩,交朋友的能力也從中逐漸建立起來了。

學習當爸媽 你是工作狂or宅男爸比嗎?8種親子運動,讓你和寶貝感情更好!

作者: 戴筠

有的爸爸是工作狂,每天像陀螺一樣從早忙到晚;有的爸爸則是木頭宅男,一回家就賴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打電動。這些爸爸往往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而感到苦惱。親愛的爸比,我們為你設計了4種親子運動,讓你用肢體語言表達對寶貝的愛。和北鼻培養感情,就從親子運動開始吧!

部落客專欄 不給糖就搗蛋,2020萬聖節活動開跑

作者: Wenwen小姐和寶貝們

2020萬聖節活動即將展開啦! 2020年的萬聖節日期是10/31星期六,剛好就是周末耶!下列是Wenwen收集到的萬聖節資訊,提供給大家參考(持續更新)也歡迎廠商及店家提供萬聖節活動資訊,以及小朋友的萬聖節DIY相關課程。

專家專欄 每天只要30分鐘,雙薪家庭也能分齡做好親子陪伴

作者: 陳儀安

重質不重量的陪伴,才是孩子需要的!給對不同年齡的互動,才是孩子感受的到的!你也是忙碌的雙薪一族嗎?好不容易下班了,卻無法放鬆?心理師出馬,告訴你0~2、2~6、6~12、12歲以上分別需要什麼陪伴,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築構有力的親子時光~

學習當爸媽 乍看之下還以為是真的,親子遊戲也可以這樣玩

作者: Editor

哇~看這小寶寶就這樣飛起來了,可以說是真人版天外奇蹟真實上演,但事實上是...

親子旅遊 12種親子活動,讓孩子更親近大自然

作者: Chen Belle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孩子在大自然中遊戲永遠也玩不膩!我家的雙寶2個月大時,就常常推他們出去散步,現在1歲半了,除了戶外活動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也發現當孩子接觸大自然時,永遠是最開心的時刻。曾有研究顯示,孩子與大自然接觸會降低他們的生活壓力,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更長。因此我與老公有一樣的共識,讓他們每天與自然相處,用感官去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親子教育 玩出孩子的高EQ

作者: 陳萱蘋

2014年12月5日的午後,《育兒生活雜誌》在萬華親子館舉辦了一場親子座談聯誼會,邀請聯合心理諮商所創所所長邱永林資深心理師談談【如何玩出孩子的高EQ】,現場的爸比媽咪認真聽講,在Q&A時間反應也十分踴躍,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當天豐富的專題內容吧!_

學習當爸媽 營造良好親子關係,如何陪玩0~12個月寶寶?

作者: Editor

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對孩子來說會有很大的加分作用,除了能從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更穩定、對他人產生信賴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挫折忍受力,無論是在生理上的肢體發展,亦或是心理層面的安全依附,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都能給予正向幫助。

親子教育 感覺統合

作者: Editor

隨著整體大環境的改變,家庭結構、教養觀和以往大不相同。父母對每個子女呵護備至,捧在手心上疼,加上居住空間狹隘,活動空間小,使得孩子比較沒有探索環境的機會。有些孩子到了某個階段還無法發展出該有的能力,動作笨拙,學習狀況不佳。因此,感覺統合這個議題漸漸地受到重視。接下來就由本文來為您說明感覺統合談論的主軸,以及如何藉由遊戲自然地誘導孩子,從互動中自然地刺激孩子的本體覺、前庭覺、觸覺、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的全方位發展。

親子教育 自制力能預測未來成就?

作者: Editor

心理學有一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在實驗室擺一顆棉花糖,告訴小孩若願意多等幾分鐘不吃糖,結束後就可得到2顆棉花糖,有些自制力較差的小孩,根本不等待就直接吃掉糖果,但多數小孩都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而實驗結果顯示,4歲小孩的平均等待時間為6分鐘,若能等待超過15分鐘才吃的小孩,自制力就算是非常好。研究人員在10年後追蹤這些受測小孩(當時已經14歲),發現這些青少年在「幼兒園時期等待的時間長短」與 「青少年期的學術能力測驗成績」有強烈相關性,也發現在「棉花糖實驗」中等待的時間越久的學童,在青春期應付壓力與挫折的能力越好,學習專注力也越好。

學習當爸媽 益智桌遊,親職教育好幫手!

作者: Editor

濕冷的冬天,慵懶地不想出門,如何度過精彩又值得的假日時間?來場緊張刺激的親子遊戲,一起動動腦、動動手吧!

名人家庭 孩子就是要玩

作者: Editor

電視媒體討論著一則又一則的育兒觀點;書報雜誌陳列著一排又一排的教養新知,資訊爆炸的程度遠遠超載人類的想像範疇,總是挑戰你我面對孩子的教養疑難。 但是,當部分父母試著想要找尋一套教養法則時,那些令人頭頭是道、心有戚戚的理論,開始讓人無法適從、出現教養焦慮,親子關係也可能跟著被搞砸。  「育兒不需要理論,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本期焦點人物王宏哲表示。這也是他在臨床工作14年,接觸過約12萬名的幼兒、兒童,透過年年觀察與修正後所得的結論與心得!

親子教育 適合不同月齡寶寶的親子遊戲

作者: Editor

1歲以前的寶寶也需要遊戲嗎?許多人常誤以為1歲前,寶寶僅需要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照顧,殊不知這頭一年可是人的一生當中,發展最快速的黃金時期!只要透過簡單的遊戲提供適當刺激,就能促進寶寶大腦及身體的成長發育。但是,還不會走、不會站,甚至不會爬的寶寶,究竟可以玩些什麼遊戲呢?

學習當爸媽 10個親子運動遊戲,在家做!

作者: Editor

天氣轉冷,帶寶貝出門怕著涼,如果再遇上下雨,可能好多天都沒辦法出去玩!現在讓我們來告訴你,父母和寶貝在家也可以做的運動,一點都不難喔!

親子教育 親子團圓日 營養“柚”好玩

作者: Editor

採訪撰文/黃筱雅 諮詢/家事高手 林素芬    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 楊順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營養師 蕭慧雯 可愛寶寶/林三富

親子教育 4階段陪玩遊戲訣竅,提升孩子的「應變力」

作者: Editor

當遇到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或是突發的狀況時,孩子會以什麼樣的態度、方式來應對?如果當父母的老是習慣幫孩子處理好所有的大小事,缺少刺激及思考的孩子,將會失去面對問題時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