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收到一位爸爸讀者來信,特別問起了關於我家先生的角色,他說:「在您的著作中,都不見父親的角色,不知這位您背後的男人,對於您工作與生活的態度及協助為何?」
在我過往的諸多文章中,女兒出現的比例,絕對遠多於先生。原因其實很簡單,我主要是想借助兩個女兒的學習、教育與生活點滴,來傳達一些教育觀察、思維與觀點。所以我家先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不大重要了;但先生在家裡所扮演的角色與協助,與我身為妻子與母親所要承擔的家事和教養工作,是平均且一致的。
我們一家是標準的男女平權、分工合作、相互支援;這個模式在結婚之後就開始了。我主廚,他就負責洗碗;我打掃家裡,他就負責洗晾衣服;我發展職涯,他支持輔助;他有構想,我們一起完成。
我忙碌時,他會接手家事;他加班時,我就多做家務;至於教養女兒的工作,多半由我掌權,他則在必要時伸手協助。
這樣的「分工」模式,應該符合男女平權吧!在我住過的許多國家裡,這算是很基本的概念,尤其在北歐國家,「兩性議題」基本上已經不算是議題了;各種社會事務的法令規章,以及社會福利的整體施行體系等等,都對女性與母親有諸多的照顧、保障與尊重。
延伸閱讀:真正的好老公,都不會「幫」老婆做家事!
講到落實「平權」,許多亞洲國家因傳統社會價值、族裔成長,以及教育概念,使其在執行上,甚至觀念轉變上,仍有不少困難度。
我們旅居國外期間,有幾回和不同成長背景的朋友聊天、對話,不少男士得知我家先生會洗碗這件事,都對他流露出「同情」的眼神,但我們總是一笑置之,因為這對我們原本就不是一項「議題」了。
或許,這是我們兩家的父母親原本就不重男輕女,爸爸們也會主動做家事,所以,我也很自然地認同「家」是兩個人必須共同打理的。
我們兩家的兄弟姊妹也受到父親影響,像我先生的哥哥和我的兩個弟弟,對於掌理家務事可一點兒也不陌生。
記得我剛結婚時,嫂嫂就告訴我,婆婆幫我們訓練了不錯的老公。我先生和他哥哥自小都習慣幫忙做家事,所以當孩子出生後,半夜換尿布、沖奶粉,也成了他們的「分內」工作。
雖然先生的工作一直都很忙,但我絕對會給他當好爸爸的機會,比如在台灣時,儘量一起出席女兒學校的親師會;要是他週末有空,就由他陪孩子去學畫、學琴;孩子做功課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去問爸爸,讓爸爸的角色充分發揮,讓這樣的親子相伴,成為孩子成長記憶裡最重要一部分。
讀者也問:「為何您有這樣的機會到這些國家,而且在每個地方都在學習,甚至參與當地活動,而不是只有浪漫和不切實際?」
我之所以會到不同的國家居住,是因為跟著先生的工作調動。每一次的舉家遷移並不容易,除了必須適應新環境、新國度、新文化之外,還得調整我原先的工作方式與生活範疇。
婚後第一年,我們就必須搬去西非的落後地區,一位親友憂心地問我:「這樣你會不會犧牲太大了?」
我當時心裡想的是,雖然看似犧牲,卻是另一種人生角色的開展;同樣的,做一個好爸爸、好先生,不也是看似犧牲,卻成就了另一種人生角色嗎?別人眼裡的「犧牲」,有時卻是另類的收穫,因為人在不同時空與角色的轉換中,各種有形、無形,甚至是無價的經驗,都因歷練後,而成就了更成熟的自己。
延伸閱讀:你敢說自己是好爸爸嗎?9成爸爸覺得幸福,媽媽們放手吧!
我家先生的持家態度,以及對於這個家的付出、協助,就是把他在家裡的「角色」扮演好,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吧!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圖文提供/《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