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要的不是爸爸賺很多錢,而是願意花時間陪他玩...

長久以來的東方世界裡,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舊觀念往往讓爸爸在教養過程裡相對容易缺席,因為「育兒似乎是女人家的事」。然而,在雙薪家庭普遍的現今,家中經濟的提供者不再僅限於爸爸,父母的角色勢必需要重新定位;再加上男性與女性天生在育兒上擁有不同的優勢,唯有通力合作,才能成就孩子更健全、美好的未來人生!
孩子要的不是爸爸賺很多錢,而是願意花時間陪他玩...

 

陪我玩,不要只是養我長大!

還記得前些年看了福山雅治主演的《我的意外爸爸》,內容探討兩種全然不同風格的父職角色,以及與孩子相處時,究竟什麼才是建立與維繫親子關係最重要的要素?

在這齣電影裡,強烈地告訴觀眾一件事,任何社會上有成就的男人,都很容易陷入一種迷思,那就是所謂「把家人照顧好」,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經濟條件,抱持著「我的工作很忙、很有影響力、是更重要的事情,我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補償孩子,雖然我沒有時間陪他們,但時間不是一切」的想法,於是,讓孩子住最好的房子、讀最好的學校、學最貴的才藝。

然而,在電影裡,這樣一位高社經地位、自認為給了孩子自己最滿意的栽培的雅痞爸爸,最後卻輸給了一位外表邋遢、經濟條件差、卻願意陪孩子玩得很瘋的水電工爸爸,孩子選擇了後者去信任、依賴。究竟,他被這位原先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對手擊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孩子而言,時間就是一切

《管教,要掌握鬆緊》的作者,校長爸爸黃登漢認為,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要的不只是那些栽培與物質條件,孩子要的是「爸爸願意花時間跟我玩、陪我長大,而不止是賺很多錢、養我長大,偶爾才來關心我一下。」

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對他們而言,時間就是一切!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如果沒有花時間多陪伴,等時間一過,孩子就長大了,而童年時期和父親的回憶幾乎是空白,感情自然也就淡得無話可說。 

媽媽快抓狂,爸爸來幫忙!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楊康臨表示,在演講場合中常常發現,許多媽媽都會對爸爸在育兒教養、或家務處理過程中事不關己的態度感到相當不滿,然而爸爸卻普遍不認為自己有缺席過,「因為他們往往誤解和子女互動就是指導功課,參與家務就是付錢買單,在舊一代的爸爸心目中所認定的育兒和家務項目,和媽媽之間是有很大落差的,但我絕對相信現在年輕一代的爸爸,參與程度一定會比從前來得更高。」

校長爸爸黃登漢也提醒,希望新一代的年輕爸爸,能夠改變過去的舊想法,不要覺得自己工作賺錢很辛苦,就不管孩子的事,要回歸家庭中、發揮父職角色的功能,「很多爸爸會覺得沒關係,我太太把家裡照顧得很好,孩子的事就交給她做主就好!但是,你可以讓老婆做主,卻不能在教養裡缺席,因為你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也很大,你要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這才是孩子要的陪伴!0~5歲寶寶陪玩10招

父母角色大不同

校長爸爸黃登漢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許多陪伴,即使媽媽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可以全心照顧孩子,但父母雙方所能提供的教養,仍然存在著兩性的差異,所提供孩子的養分也大為不同。

到底,爸爸和媽媽在育兒和教養過程裡,扮演了什麼樣不同的關鍵性角色?分別擅長在哪些層面引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爸爸的教養優勢

1.有助孩子人格發展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指出,很久以前的研究就證實,爸爸不論對男寶寶或女寶寶的人格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性,有父親參與育兒過程的孩子,將來人格發展會相對較為健全。

這是由於男人和女人的教養方式不同,對孩子的犯錯事件看法不見得一樣,有時媽媽認為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錯、需要被處罰,但爸爸可能會從其他的觀點來解釋、提供不同的想法,讓家庭裡多一種聲音、使教養不只是獨裁者的發號施令,這也會間接啟發孩子的創意、以及多元的思考能力,加速孩子的發展。

此外,王宏哲老師也表示,孩子其實可以分辨出一個教養者和兩個教養者之間的差異,當教養者只有一人時,孩子很容易會踩過底線、樂於挑戰權威;但如果同時擁有兩位教養者、且雙方口徑都一致,孩子就比較不敢囂張、亂踩底線,教養過程也會更加順利。

2.理性的象徵

王宏哲老師認為,一般來說,男性較具理性的特質,在育兒方面可能比較擅長講道理、為孩子分析問題並提供具體解決方案,這種教養方式對某些氣質的孩子來說特別管用,有些孩子遇到紛爭時,非常重視公不公平、沒有犯規…等理性層面的思考,例如:「上次是他先玩,為什麼這次不能讓我先?」

這時如果是爸爸以理性的態度說之以理(那這次你還是讓他先,但是等一下你可以玩久一點),可能會比較教得動。

而女性的特質通常較為敏感,思考問題時比較會從感性出發、往細節處延伸,但如果遇上這種重秩序規則、能講道理的孩子,就會發現他根本不吃媽媽感性教養的那一套(例如:唉呀!他年紀比你小,你要多讓他啊),甚至慢慢地脫離媽媽所訂下的常規,開始不斷挑戰媽媽,因此,一個家庭裡最好同時擁有理性與感性兩種特質的教養者,爸爸和媽媽最好一同參與育兒與教養的過程,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同時培養理性與感性。

3.帶動大肢體動作的發展

對5歲以前的幼兒而言,大肢體動作的發展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舉例來說,2歲的孩子就應該會踢球了,王宏哲老師發現,有爸爸引導的孩子,在這類體能運動的學習發展上,普遍都有較好的表現。

研究也指出,爸爸參與育兒工作對孩子來說的確很重要,他可能不一定需要每天打理、照顧寶寶的生活起居,但是他必須和孩子互動、跟孩子遊戲,因為遊戲這件事情是男性比較擅長的,是爸爸很重要的工作,那些橫衝直撞、跑跑跳跳、玩得亂七八糟、笑得稀哩嘩啦的玩法,王宏哲老師稱作「爸爸式的野蠻玩法」,過程裡其實包含了很多正向情緒與親子感情在其間流動。

在《爸爸陪你長大》一書中曾指出,爸爸跟孩子玩遊戲,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養,是父親和孩子建立緊密連結很重要的一環,對孩子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因為對孩子而言,學習和遊戲無法完全區分開來,遊戲是他們熟悉人生許多重要課題的關鍵方式,例如: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別人好好相處。

父子間的遊戲不只能夠鞏固彼此的關係,也能增強孩子思考、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校長爸爸黃登漢也認為,有爸爸的幫忙,孩子日後較容易培養出規律的運動習慣,「孩子不見得要成為運動健將,但是他會有良好的體能基礎(如:身體的協調性、肌力)和對運動的興趣,這些都是靠從小培養起來的。」

其實,不是媽媽沒有心陪孩子遊戲,而是有些比較需要體力的遊戲是媽媽做不來的,例如:讓孩子騎在背上、肩膀上…等。

如果爸爸一直沒有參與育兒過程,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媽媽並不擅長玩這些體能性遊戲(講講故事倒還可以),或媽媽整天忙家務沒有餘力陪自己玩耍,再加上周遭的遊戲玩伴很少、又缺乏跑跳的空間場地,孩子很容易就會身陷大肢體發展遲緩的危機當中。

延伸閱讀:你是工作狂or宅男爸比嗎?4種親子運動 讓你和寶貝感情更好!

 

父子間的遊戲不只能夠鞏固彼此的關係,也能增強孩子思考、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親近戶外的習慣

校長爸爸黃登漢指出,有爸爸參與育兒的家庭,可能較常進行戶外活動,因為男性相對來說是比較樂於探索環境、追逐陽光、上山下海的,「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常帶他們到海邊,我太太到了定點就會找個陰涼的地方撐起陽傘;而帶著小孩下去玩水,在大太陽下抓螃蟹、撈小魚,在礁石上蹦來蹦去的都是我,孩子也因為從小就有這種成長體驗,長大後會比較勇敢、對大自然有興趣,現在我們全家人都喜歡海,因為擁有很多共同的回憶。」

愛的教育的真正意涵

只要出國到海灘度假,都可以發覺外國爸爸特別喜歡陪孩子一起玩,無論是在沙灘上挖洞、蓋城堡,陪孩子追逐海浪,或抱著孩子跳進水裡、教小孩游泳,這是過去東方家庭比較缺乏的。

校長爸爸黃登漢認為,在談西方「愛的教育」時,一般人總是有個迷思,以為愛的教育僅僅只是不打不罵的教育,不明白愛的真正意涵是什麼。西方人因為花很多時間陪孩子、了解孩子,彼此間已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很多事情他們用講的就可以溝通;如果根本沒有跟孩子相處、溝通過,遇到事情只是單純模仿西方的不打不罵教育,最後連孩子做了什麼都搞不清楚狀況,就變成了一種溺愛。

5.給孩子冒險、跌倒的機會

校長爸爸黃登漢指出,男性的粗心有時在教養上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對孩子不會有過度的保護,也提供孩子一些冒險的機會。

相對來說,媽媽可能會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安全,安全到孩子沒有機會去探索、冒險、甚至受點傷。但沒有跌倒過,好像也不是健全的成長,就像沒有出過海的水手,只是在港灣裡待著,沒遇過風浪。爸爸比較傾向鼓吹孩子「要勇敢、去試試看」;媽媽則經常說「不要去,太危險」,兩者差距很大。

王宏哲老師也表示,如果幼兒從小全然以小心翼翼的方式來保護,在臨床上會發現他們比較容易成為發展遲緩的族群,但這並不是指媽媽的教養造成孩子發展遲緩,而是環境裡如果少了爸爸這個學習模仿的對象,自然比其他孩子少了很多刺激的來源。

延伸閱讀:別一直活在懊悔中!媽媽沒事,小孩才會沒事